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5月31日 · 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醫師蕭名彥表示,足底筋膜炎非真正發炎,而是退化性疾病足底筋膜的角色是維持足弓、穩定足踝、協助吸震,不過若長時間 ...

  2. 2016年6月28日 · 骨科專科醫生凌家健解釋,傳統手術雖能夠達到矯正效果,可惜需要較多的鐵片及螺絲去固定位置,且傷口較大,除影響腳部外觀,還增加傷口受感染的風險。 內窺鏡輔助拇外翻矯正術透過內窺鏡的輔助,醫生只需在腳上開5個5毫米的小切口,用針線重組軟組織,並用一枚4毫米螺絲固定位置,即可達到矯正效果。 新手術的優勝之處在於術後的傷口不但較小且不明顯,更可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為檢測新手術的矯正效果的持久力,北區醫院曾為300名於2000年到2005年動過該手術的病人檢查,發現病人拇趾的各項功能指數均達到一般人的標準,顯示新手術可達至長久的矯正力。 凌家健另指出,當病人發現病徵時,如腳趾不同部位感到痛楚、拇囊發炎及出現潰瘍等,就應考慮動手術。

  3. 2020年6月15日 · 一、瞬間釋放身體靜電。 腳底接地時,地表負離子經由腳底湧泉穴和皮膚進入身體,啓動身體自我調節與療癒機制,調節體質趨向中性。 接着人體因電位失衡所產生的健康問題即可獲得緩解。 二、接地時,人體會立即釋放身體的靜電,大地游離電子瞬間進入身體,並在體外形成「電離子保護罩」。 接地同時使人體和大地電位平衡,啓動人體的自癒力。 接地好處如下: .排除人體靜電囤積,減少靜電觸電的現象。 .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血液含氧量,啓動人體自癒力,趨向自然健康。 .調節趨向中性體質,調節自律神經,好睡眠,穩定情緒,增進免疫功能,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發炎疼痛,緩解神經疼痛提高腦神經傳導。

  4. 2015年1月11日 · 中醫治療足跟痛的手段多樣,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總結,首選針灸治療,並配合中藥外敷,酌服中藥以內外兼治,療效顯著。 針灸方面,宜循經選穴,多選肝腎兩經的穴位,並局部針刺足跟附近的穴位,尤須以毫針雙針針刺壓痛區,並配合脈衝治療,酌加TDP紅外線燈照射患處,每次留針20分鐘,隔天至三天一次,以四至六次為一療程。 外敷方面,足跟痛屬急性損傷者,多配合外敷跌打膏藥治療,藥用雙柏散合自擬方,藥用黃柏、側柏葉、大黃、澤蘭、蘇木、川烏、透骨草、乳香、沒藥、當歸、桂枝、麻黃等,均磨成粉末,加水煮熱,調成膏狀,暖敷足跟患處,並以繃帶包紮固定,每次外敷四至六小時。

  5. 2010年12月1日 ·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壞死性筋膜炎是嚴重的細菌感染,破壞身體的軟組織及筋膜,可使受感染者於12至24小時內死亡。 相關新聞 港鐵南港島線 ...

  6. 2019年11月17日 · 2019-11-17.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養生之道要求人體要「寒頭暖足」,但現代人多是「熱頭寒足」(上熱下寒)。. 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 ...

  7. 2017年3月13日 · 一,透過持續的運動鍛煉意志力及耐力:投入運動訓練的初期,由於身體需要時間適應,過程難免會相當辛苦。 不過過了適應期後,持續運動帶來的好處便會顯現。 只要青少年願意在運動中不斷地挑戰自己的紀錄或者極限,他的意志力及耐力便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連帶個人的自信心及抗逆力亦會有所增加。 幾乎所有運動的愛好者都表示當做運動成為了習慣以後,中斷不做反而會感到不舒適,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亦因為這積極正面的生活習慣,令致日常生活更為充實及有意義。 二,持續運動有助紓緩壓力及情緒困擾:持續的帶氧運動會令身體分泌安多酚(endorphin),安多酚是一種腦下垂體分泌出來的氨基化合物 ,它能產生快樂的感覺,也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 安多芬含有嗎啡性能,具有止痛的作用,是天然的鎮痛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