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4日 · 最近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和藝術團體「香」合辦《歌山水樹人:村校記憶展》,展出本地五間村校的歷史文物,並邀請藝術家透過創作呈現 舊生 故事。展覽選址青衣漁民子弟學校舊址,從聖保祿拾級而上,那些老去的村校故事,不妨由此說起。

    • 光板田村1
    • 光板田村2
    • 光板田村3
    • 光板田村4
    • 光板田村5
  2. 2024年4月15日 · 中平卓馬 (1938-2015),當代日本攝影無法忽視的傳奇人物。. 他身兼攝影及評論,活躍於上世紀六〇年代末至七〇年代,那個永恆屬於學運、政治與革命的年代,烙下日本戰後攝影的重要變革。. 今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了自 中平卓馬 逝後最 ...

  3. 2023年1月16日 · 誰會曉得:眼前的花海,在半世紀以前,本是一片療癒的金黃稻浪?. 谷埔、南涌、鹿頸。. 來到秋冬這郊遊旺季,這一帶總是人山人海。. 男女老少專程遠足健行,稍休之時欣賞明媚風光:留鳥在淺灘覓食、蘆葦隨風飄……嬉笑半天,但許多人就只知道 ...

    • 光板田村1
    • 光板田村2
    • 光板田村3
    • 光板田村4
    • 光板田村5
  4. 2016年1月2日 · 元朗錦田水村樹屋是香港最古老的榕樹,曾在「最喜愛的古樹名木」選舉中榮膺樹王。 老樹近期受到二次傷害,令樹木專家擔憂。 幾百歲的榕樹經年累月吞噬了一座清代房屋,樹屋奇觀見證清初下達遷界令的悲慘歷史。

    • 沙頭角慶春七約古村之首 梅子林村興衰與再生
    • 實驗性建築修復 三大設計原則
    • 鄉郊裡的建築課

    戴著闊邊草帽,推著手推車,在「雀仔屋」和「老屋」兩邊奔走的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鍾宏亮,他是「梅子林復育計劃:實驗性建築復修示範」計劃負責人。當日,他一早便來到梅子林開工,汗水早已把他的綠色上衣染成墨綠色。 鍾宏亮的建築研究並不是一開始就集中於鄉郊復興,而且正好相反。「我在英國讀建築、執業,不久後回港加入中大建築學院(二○○六年)。最初的研究通常都是關於城市,全世界都公認香港是一個超高密度垂直城市,所以我便研究城市轉化、舊區重建,集中於市區,如西營盤、中上環、筲箕灣、油麻地,看舊區居民生活方式、街區佈局、新樓私樓等肌理。」 十多年過去,雖然市區重建仍然是香港最受爭議的社會議題,但愈來愈多人把目光放到香港的鄉郊地區,意識到「原來城市出面有咁多議題、問題和可能性。」鍾宏亮的研究教學也一樣,「由最...

    在政府推出的鄉郊保育資助計劃中,有三個位於梅子林的項目獲批,鍾宏亮團隊的「梅子林復育計劃」是其中之一,「老屋屋主(曾玉安)和壁畫屋屋主強哥都肯拎間屋出來做實驗,我們的設計計劃是透過實驗性的修復,去co-create(共創)鄉村復育,硬體上是重建,軟件上是連結人羣:學生得益、村民回來、義工參與。」 老屋和壁畫屋分別建於一六六一年及過百年前,屋頂及大部分牆身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塌下來的磚瓦土牆碎件早已堆至三四呎高,滿佈雜草、雜物,一片狼藉。因此鍾宏亮兩年前初帶學生去實地考察時,便是去除草、執屋、執牛屎。 所謂實驗性建築修復,是指以現代夯土技術修補老屋和壁畫屋倒塌的土牆,並以輕巧建築材料和結構重建牆身及屋頂。 「我們的設計本身有三個原則,其實都是因地制宜。第一是就地取材:用那裡的泥、那裡的磚瓦、缸瓦...

    過往兩年裡,鍾宏亮每星期去梅子林一、兩次,近月,每星期他都有三、四日在梅子林趕工,直言計劃所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隔涉」,「建築項目都expect你要去site,實地是重要,唔去就是離地。」他苦笑說,「但呢度真係好偏遠。」 受地理偏僻所限,鄉村建築的物料、結構,建造方式、規模和效率,可謂跟市區建築相差甚遠;也正因如此,他在老屋、壁畫屋修復重建上,找到了久違的自然感、真實感,給他莫大滿足,「因為有好多自然的物料,造出來的成品對我來講有種真實感,touch and feel,摸到什麼就是什麼,跟市區建築物的『人工』不同。」帶學生踏出校園,走進偏遠鄉村,他希望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改變他們對於城市、建築的觀念,香港有城市也有鄉郊。」 升四年級的建築學生Ian,今個夏天差不多都在梅子林裡當stude...

  5. 2018年3月1日 · 香港方志研究專家沈思談起地名由來眉飛色舞。 回歸後不少人都對香港歷史感興趣,他卻一直偏愛較冷門的方志學,研究開埠前本地史,大奚山(大嶼山)、大步海(吐露港)、硤石尾(石硤尾)等古地名,看來不明所以。 翻舊掌故,紙上遇上無名的專家,才知曉腳下身後就是古地,地名變遷就是香港歷史。 深水埗曾有廿三條. 說起香港的古地名,沈思喜以深水埗為例。 他說,鴉片戰爭前的文獻已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深水埗屬較早已開發的地區,因為九龍半島內,長沙灣對出的水較淺,而深水埗南島(即現在大角咀南昌街尾的位置)水較深,很多渡輪都停泊在此,直至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深水埗區就是人口最多地區。

  6. 2016年11月16日 · 上周日,馬寶寶社區農場舉行了一場新雜誌發布會,龍眼樹下,一列列薑田與蕉林前,眾人擔齊凳仔,傾聽總編輯兼本地永續農業農夫袁易天(TV)與土地研究政策學者陳劍青、文化研究學者許寶強教授與農夫周思中一起把作書始末娓娓道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