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英屬香港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horizonhotels.com.hk

    位於九龍核心地段,毗鄰匯集購物、消閒和文化藝術的尖沙咀,讓生活節奏時刻緊貼香港的繁華脈搏。 交通便利,鄰近港鐵尖沙咀、紅磡及黃埔站、海底隧道及碼頭,酒店更提供穿梭巴士服務.

搜尋結果

  1. 英屬香港 (英語: British Hong Kong)是指1841年至1997年期间由 英国 統治的 香港 [2],歷時156年的 殖民地 及 屬地 時期(包括 香港日佔時期 [註 1]),一般稱為 香港英治時期 、 香港殖民地時期 、 英治香港 或者 港英時期。 稱謂. 英屬香港經年之間,覆蓋範圍有過變遷。 「香港」用作英國殖民地名之後,直指香港島及附屬領域。 其後英國取得 九龍 、租借 新界,地理上以大香港(英语:Greater Hong Kong)稱香港全境,以區別香港島和香港仔。 官方以外,一般人都會直稱 香港。 官方英文初期拼作「Hongkong」,戰後「Hong Kong」成為通用拼法。

  2. 2024年10月7日 · 英屬香港(英語: British Hong Kong )是指1841年至1997年期間由英國統治的香港 [2],歷時156年的殖民地及屬地時期(包括香港日佔時期 [註 1] ),一般稱為香港英治時期、香港殖民地時期、英治香港或者港英時期。

  3. 為促進年輕英國公民和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的交流與聯繫,自2014年1月1日起,英國和香港均提供「工作假期計劃」,容許1000名取得贊助證明的年齡18至30歲人士在香港或英國工作假期,最長可逗留24個月 [25] [26] [27],英國青年參與者在法律、規範、健康及

  4. www.wikiwand.com › zh-hk › 英屬香港英屬香港 - Wikiwand

    英屬香港(英語:)是指1841年至1997年期間由英國統治的香港,歷時156年的殖民地及屬地時期(包括香港日佔時期),一般稱為香港英治時期、香港殖民地時期、英治香港或者港英時期。

    • 「你不干涉政治,政治干涉你」:香港所有問題源於殖民專制
    • 殖民專制與「警察國家」造成港人政治冷感
    • 反對白人霸權,主張華洋平等
    • 港府及倫敦對自治主張的態度
    • 馬文輝批評北京支持英人殖民霸權
    • 「英屬自治城邦」與「維多利亞式皇家殖民地」是兩回事
    • 附錄:1964 年的報章社論如何精辟地剖析香港人的政治態度

    馬文輝在 1962 年 9 月一次演講中,指出若香港有自己的自治政府,颱風溫黛造成的傷亡,就不會如此慘重。民治黨指出在「殖民地制度下」,香港社會、經濟、教育及文化等各方面,均有嚴重問題。社會方面,香港貧富極度懸殊、普遍人的工時極長、大多數貧民無法就醫,「住者無住房,空樓無人問」,為此,該黨建議實施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全民免費醫療,並提倡設立「產業售賣稅,俾對地價和房租的不斷增加,有所管制」。 在經濟方面,該黨批評港府「忽視對地產暴利與壟斷事業之增稅。對於小市民與貧民的徵稅並無削減之意」,並在政綱要求政府「應在經濟方面負起更大責任」,以達致充份就業、阻止「不合理的暴利和剝削」,並要做到產業多元化,更主張「盡力扶植新界農業經濟的復興」。 在教育方面,民治黨批評香港教育「愈趨資本主義化」,使窮人子...

    當時,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香港人並無顯示其對香港效忠,亦對政治冷感,但民治黨就指出,就是因為香港人沒有公民權,才對本地沒有歸屬感,亦不關心本地政治。當時的香港,不要說普選權,連不屬於英籍的香港人(只有在香港出生,或已歸化英籍的香港人,才屬英籍),都可以被隨時遞解出境(這情況要到 1972 年港府確立住滿七年即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後,才有所改變),所以當時民治黨就暗示,不少人之所以對於涉足該黨活動都有所顧忌,是因為他們怕因「搞政治」而被驅逐出境。 至於當時唯一有民選議席的市政局,民治黨就批評民選議員的權力極為有限,甚至連這些議員也未必重視其身份,所以不能怪責合資格的選民,也對該局選舉不感興趣。 另外,民治黨又批評當時香港是「警察國家」,因為「香港警察嚴密控制港人生命之多方面」,例如任何種...

    馬文輝英語流利,經常與洋人打交道,但他多年只以中式長衫示人,並經常強調傳統中華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優勝,時常批評當時港府歧視華人。 1963 年港府提交英國殖民地部的高度機密報告中,就指馬文輝是「反外國」(Anti-foreign in attitude)的。 民主自治黨亦主張政府公文、議會開會、司法及教育要中英文平等並用,並主張與「中英文化習俗互異的律例,必須修改」。

    正如筆者在〈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一文中指出,英人早在 1950 年代末至 1960 年代初,已認定中國不容香港變成自治城邦,所以英國不能改變香港的殖民地制度。1962 年 9 月,當時民治黨尚未成立,但以馬文輝為首的聯合國香港協會「自治關注組」已去信聯合國總部,要求聯合國批准該關注組派出代表,出席之後一次的「殖民主義問題特別委員會」,該委員會是為貫徹聯合國的反殖民地決議而設立的。 結果,該委員會在 1963 年 3 月處理關注組的要求,但委員會中的波蘭代表反對聯合國考慮該要求,因為波蘭認為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但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是聯合國成員,最後委員會認同波蘭的反對。之後,負責香港事務的英國官員在內部機密書信中,指波...

    原來早在 1970 年代末期,馬文輝在公開演講中,已提及英方曾指中國阻止香港民主化,但當時馬文輝自稱不相信此說。可是,他亦不滿北京支持英國在港的殖民統治,使香港的英國殖民霸權,固若金湯,港人無可能將之推翻: 「我們為什麼要忍耐港英的亂作胡為,好不好組織起來,不要分左、右派,所有本地人團結起來,團結就是力量,推反港英,可是在北京政府支持下的殖民地,亦難以辦到的,除非北京不要賺取香港的外匯,放棄支持港英才有可能的,在這個沒有可能消滅港英的情況之下,港英剝削人民,也應該責罵一下」 或許因為如此,馬文輝終其一生,只是以演講和遊說來宣揚其民主理念,而沒有任何進一步行動。

    近年,越來越多香港抗議者拿出英屬香港旗(俗稱「港英旗」),以示對今日特區政府管治不滿,並懷念往昔香港的黃金時代,這支旗更漸漸成為所有本土主義行動的標記。但是,不少人,包括一些爭取「真普選」的人,都認為身為中國人,不應該依戀外國殖民統治,並指出在英殖年代,尤其「麥理浩時代」以前,香港社會比現在更不公義。 其實,即使是今日高舉英屬香港旗的人,相信他們也反對殖民專制,也不會接受由此而起的社會問題,他們追求的,是回到麥理浩時代以來英國人所建立的良好制度,以及於同時間形成的港人生活方式,並進而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富庶、公義、華洋平等共處、中西文化共融而發放異彩的現代城邦,若然當年彭定康的改革,做得更全面更徹底,他們的理想,就能夠完全實現;而彭定康的新政,正是盡可能將香港貼近一個英屬...

    在民治黨《籌組經過報告書》第 18,輯錄了 1964 年 10 月 30 日香港《工商日報》題為〈香港人豈能再不談政治〉的社論,對香港人政治取態的分析,到今天還很適用,茲節錄如下: 「香港有許多居民,平日都不大關心『政治』,而祇知著眼自己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工商界,他們多數有一種心理,認為『在商言商,不談政治』,是適應香港『殖民地制度』生存的最好辦法。由於這些淺薄觀念的作祟,以致許多人都對『政治活動』不求甚解,並且視為畏途。這與鴕鳥埋首沙堆,以為自己看不見獵人,就會得到『安全』實為同樣的可笑。因此在外界人看來,香港人的經商才智是綽然有餘的,但香港却不像一個有『生命』的都市,原因就在香港人對現代政治認識太可憐,幾乎表現不出一點自立自主的性格。」 究竟今日香港是否一個有生命的都市,就由各位讀者自行...

  5. 英屬香港(英語:)是指1841年至1997年期间由英国統治的香港,歷時156年的殖民地及屬地時期(包括香港日佔時期),一般稱為香港英治時期、香港殖民地時期、英治香港或者港英時期。

  6. イギリス領香港 (イギリスりょうほんこん、 英語: British Hong Kong 、 中国語: 英屬香港, 拼音: Yīng shǔ xiānggǎng)は、 1841年 1月26日 から 1997年 6月30日 まで イギリス 統治下にあった 香港 を指す。. この間は、イギリスの設置した 香港政庁 による統治が行わ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