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夏欲诗. 以诗歌为媒,探索文学写作的一千零一种美好! 如何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是米兰·昆德拉代表作生活在别处 》的故事核心,借诗人 雅罗米尔 充满激情却短暂的一生来探讨这个重要命题。 米兰·昆德拉是举世瞩目的小说家,他最开始却是作为诗人而登上文坛的,曾出版过《 人,一座广阔的花园 》、《独白》、《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 在他30岁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后,他从此转战小说,并将其作为终身奋斗方向。 而《生活在别处》原名就叫做《 抒情时代 》,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米兰·昆德拉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与研究。 也许《生活在别处》这篇小说,是作者对自己曾经写诗生涯的一次总结回顾。 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诗人形象、诗歌评论、诗歌创作相互交织,使这部小说更像一首抒情长诗。

  2. 生活在别处不是反对诗歌的虚伪是反思诗歌反思人的激情反思人类的崇高价值观反思人性的崇高与邪恶反思诗人的荒诞悲剧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梳理会让… 阅读全文 . 乐辰环境艺术公社. 室内设计. “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 ”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现代社会家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居住载体它变成生活和情感体验空间。 我们渴望能够跳脱出日常,哪怕不用踏上旅途,不用去到远方,也能拥有… 阅读全文 . 水面清溪. 公众号、头条号|水面清溪。 通过阅读,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文|水面清溪 “生活在别处”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诗句,表达了一种超越乏味的现实生活而达到理想境界的追求。 它代表一种浪漫的抒情态度,曾被1968年的大学生写在巴黎大学的墙上。

  3. 作家.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书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中国人也说近处无风景为什么? 现实虽然严肃,不也生动吗?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4. 被浏览. 5,027.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whestnut. 长泽yummy! 这两句话关联很大吗首先生活在别处这句话也不是昆德拉说的。 他引用的了兰波的诗歌。 作为了他小说的题目。 即: 生活是一首诗——生活在别处. 在红色的城墙上, 将阴森的光线抛向高高的天穹。 在那片野性与皎洁的黑色大陆, 诗人在星光下, 去寻求采集完美的神所撒下的花朵。 诗人, 生活在别处, 在沙漠海洋, 纵横他茫茫的肉体与精神的冒险之旅。 洪水的幽魂刚刚消散 。 兰波是早起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浪漫的一批。

  4. Sainemo.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生活真正的理解。 大概是一个逐渐接受这个世界不美好甚至残酷的事实,大概是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并接受嗯过程。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 》和《老人与海》《情人》 作为一个女生,无论读了多少本书,我最爱的依然是这三本。 一个给我说 得失梦中蕉鹿,两脚空忙。 一个告诉我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个告诉我 爱是平淡生活中不灭的英雄梦想. 发布于 2020-04-29 19:45. 知乎用户.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生活的奥义在于“不能去思考生活”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儿都经不起细想,你细想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5. 一乙木. 文学硕士. 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真的特别差我自己就是。 其实这与空洞和空虚的 内在小孩 有关,他们大都缺乏常识。 在《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所说的常识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生活常识,二是书本知识,三是 人生经验 。 而内在小孩空洞空虚的小孩大都最缺乏的就是生活常识。 其实生活常识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耳濡目染学会的,父母要是没有意识去教孩子,那缺乏常识是自然的。 大多数孩子都是一说起书本知识头头是道,可人之常情和 社会经验 方面却一窍不通,而且缺乏生活常识和阅历的人很多。 由此可见,父母早期对孩子的陪伴和有意识的教育非常重要。 发布于 2021-02-15 23:34. mina.

  6. 心理学. 哲学. 人生. 我们为什么想要了解他人的生活有时候知道有另一些人和你过着一样的生活经历着一样的辛苦抑或和你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着完全不同的辛苦——都是安慰。 邱妙津说,“尽管人是这么的让…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8. 被浏览. 3,462. 4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厝边茉莉花. 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自己.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刷空间和朋友圈,是为了了解朋友动态,出于关心。 对于自己不关心的人,即使看到她的动态也只是“哦”的一下,就略过了。 不过现在越来越不爱刷这些东西了,可能是因为会联系的人就算不看空间也会知道她们最近的状态,不联系的人就算知道动态也没意义。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自尊叫 依赖型自尊 ,我们通过与他人对比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7.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一口下饭菜 . 准记者. 学生,坐标武汉。 我觉得我完美的符合从小到大在同一个地方生活的标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生活在武汉,几乎没怎么出过武汉市,当然更没怎么出过湖北省。 更具体的,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聚集在两条相邻的街道上,大学稍微远一点点,需要坐几站地铁。 对我来说,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是一种非常稳定,但很不好的状态。 在我住了20多年的区域,我真的闭着眼睛都可以在那里走街串巷,我熟知每一条路,每一家店,甚至小区里每一个人我都认识。 他们看着我长大,我看着他们变老。 谈起那里我可以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每一句我都觉得可以省略,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 像你所说的青梅竹马,即使我从未搬过家出过远门,我也是没有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