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7日 · 去濕湯水是甚麼?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分為體內的「毒」及體外的「毒」。 體內廢物所形成的「毒」包括了濕、痰、瘀及糟粕(宿便)等;體外的「毒」指的是邪之漸者,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太過的意思,所以就要靠食療排毒。 針對體質選擇去濕湯水. 市面上很多去濕茶為令口味更好而加入糖,喝起來好像糖水一般。

  2. 究竟煲什麼去湯水,可以清熱去水腫? 以中醫的角度,乏力渴睡、水腫等都是春睏濕重症狀,需要健脾祛濕清走濕熱。 今次介紹6款去濕湯水,食材簡單包括:土茯苓、薏米、赤小豆、粉葛等,除了有祛濕毒功效,還可以調理脾胃和消化系統,都是中醫推介的 ...

  3. 2021年10月2日 · 想改善水腫的情況,保持體態線條,可以先從飲食入手。註冊中醫師邱宇鋒指出,有兩大類食物是不宜多吃,還可配合湯水食療、按摩來解決水腫問題。

  4. 註冊中醫師梁軒偉推介 5 款清熱解毒去濕湯水,並講解各功效,「夏秋間濕濁化熱導致濕熱,冬春因冷而轉為寒濕,而濕熱當以清熱利濕,寒濕則應以溫脾化濕。 至於薏米、扁豆、赤小豆、黑豆,可隨意配搭。 Photo: Getty Images.

  5. 去濕湯水有效改善疲乏、便秘、身重及水腫情況,助你去水腫同時養好皮膚,尤其適用於香港四季潮濕的氣候。 不要以為祛濕湯水很難煲,補補媽媽6 款中醫推介排毒除濕氣湯水:四季適用去水腫 可以易煲又好飲,一起去濕吧. 1. 章魚合桃赤小豆袪濕湯. 【 成 分 】章魚,赤小豆,淮山,合桃,陳皮,蜜棗. 【 功 效 】袪濕利水,健脾益胃,清熱解毒,消腫化濕. 2. 蓮子茨實淮山茯苓四神湯. 【 成 分 】茨實,蓮子 ,土茯苓,淮山、薏仁,螺片、腰果. 【 功 效 】健脾開胃,調肝固腎,祛濕清熱,補中益氣. 3. 五指毛桃赤小豆舒筋袪濕湯. 【 成 分 】五指毛桃,赤小豆,薏仁,蓮子,製茨實,土茯苓,腰果,蜜棗. 【 功 效 】健脾益胃,舒筋活絡,袪濕利水,清熱消腫. 4. 清補涼健脾袪濕湯.

  6. 2023年7月21日 · 中醫推介了4款夏天湯水,有助清熱消暑、祛濕及去水腫! 消暑湯水. 夏天湯水食譜|中醫推介+ 養生法. 在二十四節氣中,夏至與冬至相對,同為陰陽轉化的重要日子。 至,有極的意思,夏至代表著自然界的陽氣升發到極至,當日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28度。 所謂夏至一陰生,夏至過後日照時間就會逐漸縮短,不過炎熱的天氣仍然會持續至小暑大暑。 夏至養生法.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出汗多,容易出現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 人的消化功能也相對較弱。 飲食宜清淡要多食雜糧,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 不宜多吃冷食,貪多會寒傷脾胃。 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進食過多。 (圖片來源:jessie_sum)

  7. 2023年2月8日 · 祛濕必備食材1:薏米. 屬性及功效:性微寒,可利水袪濕、健脾清熱。 能舒緩小便不暢順、身體浮腫、脾虛濕盛和濕熱,大便質黏等症狀。 食用宜忌:要注意體質虛寒,孕婦慎吃,更不宜經常飲用薏米水作食療。 祛濕必備食材2:赤小豆. 屬性及功效:性平,外型與紅豆相似,但較小及窄扁身。 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減肥的功效。 食用宜忌:適合各類型水腫人士、產後浮腫等症狀。 因能利尿,不適宜小便頻多者。 祛濕必備食材3:眉豆. 屬性及功效:性平,可健脾化濕。 針對脾虛有濕、水腫等症狀。 【相關文章】立春養生|天氣潮濕乍暖還寒易病易頭痛 推介13款食物健脾祛濕疏肝 (附食療) 濕重分外濕及內濕 常吃油膩甜食傷脾胃. 梁尹倩醫師表示,在中醫角度,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外濕及內濕會額外加重脾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