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1月4日 · 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西非地區出現的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疫情,是自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伊波拉)病毒以來發生的最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影響的國家包括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

  3. 潛伏期及可傳染期. 潛伏期:2~21 天, 平均為4~10 天。 可傳染期:潛伏期不具傳染力, 出現症狀後則具傳染力,且傳染力隨病程演進而增加, 只要血液或分泌物有病毒就仍具傳染力。 伊波拉病毒RNA 可在男性個案精液中存活一年以上。 女性個案於症狀出現後33 天仍可於陰道分泌物驗出病毒RNA。 感受性及抵抗力:所有年齡層皆可被感染。 臨床症狀. 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 嚴重倦怠、 肌肉痛、 頭痛等, 接著出現嘔吐、腹瀉、 腹痛、 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 腎衰竭、 中樞神經損傷、 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實驗室檢驗發現白血球、 血小板降低、 凝血功能異常與肝功能指數上升。 致死率平均約50%, 依過去疫情經驗約在25%-90%。

  4. 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是由感染埃博拉(伊波拉)病毒所致。. 潛伏期為2至21天。. 病人可能出現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 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在某些情況下更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 埃博拉 (伊 ...

  5. 薩伊伊波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為伊波拉病毒的標準學名亞種,該病毒有高達40%-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區死亡率1976年為88%、1977年為100%、1994年為59%、1995年為81%、1996年為73%、2001年至2002年為80%,2003年則是90%,2007年平均為

  6.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的資料,部分男性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患者在康復後,體內精液仍然帶有病毒,並可能透過精液把病毒傳播。

  7. www.redcross.org.hk › sites › redcross伊波拉 - Red Cross

    因應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將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的埃博拉(伊波拉) 病毒病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政府於七月十八日宣 布啟動「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準備及應變計劃」(「應變計劃」)

  8. A:因為直接接觸受感染患者及遺體的機會大,因此,醫護人員、家. 人、朋友、親密接觸者、參與遺體處理的人員,以及雨林中直接. 接觸死亡動物的獵人,受到感染的風險將相對較一般人高許多。 Q4:疾病的症狀? A:伊波拉病毒感染後初期症狀包括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 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 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 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個案死亡率可高達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