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 道教 太乙 神”之说。 本稱「爸爸」,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 道教 的 天官 誕。 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还有说法认为, 漢武帝 時聽從 謬忌 之說,在 甘泉宮 修建太一 祠壇,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乙神最隆重,從 黃昏 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 習俗。 [2] 也有說法是, 漢明帝 篤信佛法,聽從 蔡愔 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 佛祖。 东汉 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2] 隋朝 初年,元宵节完全形成。
2024年2月23日 ·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或小過年,關於它的由來也有許多種說法,以下分享其中一個有關「天帝」的傳說故事: 傳說,有一天有個獵人不小心誤殺了一隻闖入民間的神鳥,天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打算在人間放一把大火當作懲罰,因此命天兵天將在元月十五日這天到凡間引發火光災難。 這件事被天帝的女兒提前知道了! 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民間百姓受苦、被無辜牽連,因此特地偷偷下凡告訴人們,要在農曆元月的十四、十五和十六這三天掛上燈籠、燃放鞭炮,這樣天帝從天上看下來時就會以為人間已經滿佈火光、人們已經受到懲罰,就可以避免災禍了! 到了元月十五這天,天帝看到人間一片火紅,還有鞭炮的聲音,以為人們已經得到了處罰,便離開了! 也因此後來,每年的元月十五人們都會掛燈籠、放鞭炮,來紀念這個平安躲過災難的日子。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 道教 太乙 神」之說。 本稱「爸爸」,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 道教 的 天官 誕。 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還有說法認為, 漢武帝 時聽從 謬忌 之說,在 甘泉宮 修建太一 祠壇,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乙神最隆重,從 黃昏 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 習俗。 [2] 也有說法是, 漢明帝 篤信佛法,聽從 蔡愔 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 佛祖。 東漢 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2] 隋朝 初年,元宵節完全形成。
2017年12月15日 · 【元宵節的由來】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坊間眾說紛紜。主要有「紀念“平呂”」、「火把節」和「佛教說」三種說法。傳說一:紀念“平呂” 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但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惠帝駕崩後,呂後一族控制了政權。
2020年1月18日 · 每年元宵節澎湖所有的廟宇的中央桌子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龜」,有用麵粉、雞蛋、糖、沙油等為原料製作出龜形狀的「雞蛋精龜」,還有用糯米和甲糖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龜」,鄉民們在溫暖的燭光照耀下,虔誠地舉行著富有宗教色彩的「乞龜」儀式。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月 、 元夕 或 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 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 三元 ”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 ...
2024年2月24日 · 元宵節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上元祭祀說: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象徵著一元復始、大地回春。 古人將夜晚稱為“宵”,因此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作為慶祝新春的延續。 漢明帝賞燈說:漢明帝尊崇佛法,根據蔡愔的建議,於正月十五夜在宮內舉辦“燃燈表佛”活動。 此舉後來被民眾效仿,成為了供奉佛祖的一種方式。 東漢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逐漸形成。 平亂感恩說:公元前178年漢文帝二年,周勃、陳平等人平定了“諸呂之亂”,擁立了漢文帝登基。 為慶祝這一勝利,漢文帝將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使得京城裡家家戶戶都點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成為了民間的盛大節日。 道教說法:道教認為正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誕辰,天官大帝主管賜福、赦罪等事務。 因此,道教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