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9月19日 · 醫管局昨8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近期較多確診兒童出現嘶哮症入院建議家長應留意若染疫子女出現相關症狀應盡快帶同子女到急症室求診有專家指變種病毒株Omicron可引起重症呼籲兒童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到底兒童感染Omicron有甚麼常見症狀若然不幸染病兒童又能否服用止痛退燒藥染疫兒童康復後又該注意甚麼? 閱讀全文. 194280次閱讀. 新冠肺炎. 到底兒童感染Omicron有甚麼常見症狀? 若然不幸染病,兒童又能否服用止痛退燒藥? 兒童感染新冠肺炎FAQ兒:兒童感染Omicron會有哪些常見病徵? 甚麼是哮吼? 幾度才算發燒呢? 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家長及照顧者需要注意事項撮要? 何時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3. 家長不應只留意孩子的單一病徵如有否發燒應觀察孩子的整體狀況。 例如孩子的胃口、精神狀態及有否出現呼吸困難等。 家長亦可安排孩子與醫生進行視像診症,由醫生處方藥物為孩子紓緩症狀。 如果服藥後能退燒及症狀減退,便毋須入院治療。 視像診症流程. 甚麼情況下應召喚救護車? 1. 呼吸困難. 兒童每分鐘呼吸約30至40次,若平均每分鐘呼吸多於40次便算呼吸加快。 如發覺孩子呼吸較平常更用力,靜止及放鬆時吸氣會見到肋骨,便代表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家長要特別留意。 2. 持續未能進食或不停嘔吐. 3. 退燒後精神狀態仍然欠佳、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等。 4. 嘶哮症. 患者的咽喉因發炎而腫脹,使呼吸受阻,引致呼吸困難。 孩子呼氣時會發出喘鳴聲,並會出現乾咳、咳聲短促和持續,尤如海獅般的叫聲。

    • 如兒童出現以上提及的病徵
    • 如子女確診新冠肺炎
    • 如子女確診新冠肺炎後,有以下症狀
    家長應先為小朋友帶上合適呎吋的口罩
    然後盡快向醫生求診,向醫生清楚陳述子女的病徵、與他人接觸的歷史、在港/外地的活動(包括到其他家人/照顧者家庭)
    回家後應妥善處理子女的日用品如毛巾或餐具等,以及清理嘔吐物(如有)或排泄物
    家長應按醫生處方的藥物,依時餵飼子女服藥,並密切監察子女的體溫及精神狀況
    一般來說,病徵會在 2 – 3 日後消退,家長可不用過分擔心

    建議立即聯絡救護服務: 1. 呼吸困難 2. 發紺(嘴唇及舌頭呈紫/藍色) 3. 胸痛或心悸 4. 精神紊亂或意識下降/嗜睡 5. 持續高燒(39°C或以上) 6. 不肯進食 7. 有脫水的症狀包括進水量下降,小便量下降及嘴唇乾

  4. 2022年4月22日 · 小朋友發燒本身並非一種病而是身體受到細菌/病毒感染或者發炎引發的反應兒童發燒怎樣才算嚴重幾多度才算小朋友發高燒兒童發燒一般可分為三種程度資料來源仁安醫院. 小朋友發燒39度或以上持續發燒無病徵不停嘔吐抽搐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家長便要趕快送子女到醫院求診輕度至中度發燒,家長可先考慮讓子女留在家中休息,以免讓生病兒童外出增加染疫風險。

  5. 2022年3月3日 · 親子. 兒童感染Omicron2至4周再發燒及現6項病徵 醫生或是嚴重併發症. 撰文:張瑋婷. 出版: 2022-03-03 21:00 更新:2022-03-08 12:19. 第五波疫情持續兒童確診個案不斷增加近日有家長在網上分享孩子確診Omciron後出現以往較少見的士多啤梨舌」、紅疹眼紅等病徵情況令人擔憂。 本港有兒科醫生表示,有關病徵可能反映更嚴重的兒童多系統炎症(MIS-C),有機會危及大腦及心臟等重要器官,一旦家長發現小朋友在確診約2至4星期後,出現再次發燒、眼紅、不明紅疹等明顯表徵,就應盡快帶子女求診。 兒童多系統炎症(MIS-C)是一種可導致身體不同部位發炎的疾病,包括心臟、肺部、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腸胃器官。

  6. 2022年3月4日 · 染疫兒童多發高燒. 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兒童,不少出現發燒、喉嚨痛、發冷、嘔吐、腹瀉等病徵,其中發高燒最令人擔心,因此近日不時看到父母在網上詢問:「孩子確診後高燒40°C,如何退燒? 」亦有人推介不同成份或用法的退燒藥物。 為人父母都會明白,雖然明知發燒是病徵,身體正在打仗,但仍覺得只要溫度低一點,孩子的病就會安全一點! 全科醫生李俊輝醫生指:「明白家長對孩子發燒的擔憂,但千萬不要因為發燒而慌亂。 在新冠病毒感染情況而言,發燒是一個身體對抗感染的免疫反應。 兒童發燒度數的高低,都未必能夠反映其感染的嚴重程度。

  7. 2024年2月6日 · 長新冠的常見症狀包括疲倦氣促認知功能障礙頭痛胸痛關節疼等可能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影響。 個別人士(尤其是兒童)可能會有多個器官受到影響或出現自身免疫情況。 「長新冠的症狀可以在急性感染後的初期康復階段新出現的或是從一開始時持續下來病情可隨時間變化或反覆。 雖然現時仍未清楚這些徵狀會維持多久,但目前的研究顯示,患者可以隨著時間而改善。 有研究顯示「長新冠」較常在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患者出現,但任何人(包括輕症患者)在感染後都有機會出現此情況。 根據世衞資料,接種新冠疫苗可減低「長新冠」的發病率,亦有研究顯示接種了新冠疫苗的人士,與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士相比,即使他們感染了,亦較少出現「長新冠」情況。 請參閱 此網頁 了解更多有關長新冠資訊。 傳播途徑及潛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