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 海王星 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 离散盘 中的 阋神星 。 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 [17] 。 相較月球,冥王星仅有 月球 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 离心率 及 倾角 皆较高, 近日点 为30 天文单位 (44亿公里), 远日点 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 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 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 轨道共振 而不会碰撞。 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抵達冥王星需時5.5小时。

  2. 2024年5月23日 · 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在直接圍繞 太陽 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 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 海王星 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 離散盤 中的 鬩神星 。 與其他古柏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 [17] 。 相較月球,冥王星僅有 月球 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 冥王星的軌道 離心率 及 傾角 皆較高, 近日點 為30 天文單位 (44億公里), 遠日點 為49天文單位(74億公里)。 冥王星因此週期性進入海王星軌道內側。 海王星與冥王星因相互的 軌道共振 而不會碰撞。 在冥王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上,陽光抵達冥王星需時5.5小時。 1930年 克萊德·湯博 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 第九大行星 。

    • 概览
    • 历史
    • 轨道
    • 自转
    • 地质
    • 质量与大小
    • 大气
    • 卫星
    • 起源
    • 观测与探测

    [míng wáng xīng]

    太阳系矮行星

    展开9个同名词条

    冥王星(Pluto,小行星编号为134340,天文符号为♇)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第一颗类冥天体,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外海王星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千米),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千米)。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海王星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按平均距离计算,太阳光需要5.5小时才能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

    发现

    在1840年代,奥本·勒维耶(Urbain Le Verrier)在分析天王星轨道的扰动后,利用牛顿力学来预测当时未被发现的行星——海王星的位置。 随后在19世纪后期对海王星的观测,使天文学家推测天王星的轨道正受到海王星以外的另一个行星的干扰。1906年,珀西瓦尔·洛厄尔(Percival Lowell),一位富有的波士顿人,于1894年在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成立了罗威尔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1906年,他开始搜索第九大行星——行星X。 到1909年,罗威尔和威廉·亨利·皮克林(William H. Pickering)提出了这种行星的几种可能的天球坐标。 此项搜索一直持续到1916年罗威尔逝世为止,但是没有任何成果。1915年3月19日的巡天已拍摄到了两张带有模糊的冥王星图像的照片,但是这些图像并没有被正确辨认出来。 已知的此类前向重建照片还有15张,最早可追溯至叶凯士天文台于1909年8月20日拍摄的照片。 帕西瓦尔·罗威尔的遗孀康斯坦斯·罗威尔(Constance Lowell)企图获取天文台中其夫所有的份额,为此展开了十年的法律诉讼。对X行星的搜索因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直至1929年才恢复。时任天文台主管的维斯托·斯里弗(Vesto Melvin Slipher)在看到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的天文绘图样品后,将搜索X行星的任务交与汤博。 汤博的任务是系统地成对拍摄夜空照片、分析每对照片中位置变化的天体。汤博借助闪烁比对器快速调换感光干板搜索天体的位置变化或外观变化。1930年2月18日汤博在经历近一年的搜索后在当年1月23日与1月29日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一可能移动的天体。1月21日的一张质量不佳的照片确认了该天体的运动。在天文台进一步拍摄了验证照片后,发现第九大行星的消息于1930年3月13日由电报发往哈佛大学天文台。 冥王星的公转周期是247.68年,自从被发现以来,冥王星还没有完整的绕太阳公转一周。

    命名

    发现第九大行星的消息在全世界产生轰动。 罗威尔天文台拥有对该天体的命名权,他们从全世界收到了超过一千条命名建议,从Atlas到Zymal。克莱德·汤博敦促维斯托·斯里弗尽快在他人起名前提出一个名字。 康斯坦斯·罗威尔提出了宙斯(Zeus),然后是珀西瓦尔(Percival),最后是康斯坦斯(Constance),这些建议被无视了。 英国牛津的10岁女学生威妮夏·伯尼(Venetia Burney)因其对古罗马神话的兴趣建议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界之神普鲁托(Pluto)命名此行星。 伯尼在与其祖父福尔克纳·梅丹(Falconer Madan)交谈中提出了这个名字。原任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馆员的梅丹将这个名字交给了天文学教授赫伯特·霍尔·特纳(Herbert Hall Turner),特纳将此事拍电报发给了美国同行。 该天体正式于1930年7月12日命名。所有罗威尔天文台成员允许在三个候选命名方案中投票选择一个:密涅瓦(Minerva,已被一小行星使用)、克罗诺斯(Cronus,宙斯之父第一代泰坦十二神的领袖,因被不受欢迎的天文学家托马斯·杰斐逊·杰克逊提出而落选)、普鲁托(Pluto)。最后普鲁托以全票通过,该命名于1930年5月1日公布。 梅丹在得知此消息后奖励其孙女威妮夏5英镑(相当于2014年的300英镑或450美元 )。 Pluto获选的部分原因是头两个字母P和L为帕西瓦尔·罗威尔的首字母缩写。该天体的天文符号(♇,Unicode为U+2647)是由字母P和L构成的花押字。 普鲁托(Pluto)这个名字迅速被大众文化所接受。1930年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似乎受普路托启发设计了米老鼠的宠物狗布鲁托(Pluto),但是迪士尼动画师本·夏普斯廷无法确认布鲁托名字的来源。 1941年格伦·西奥多·西博格(Glenn T. Seaborg)按照铀(Uranium)以天王星(Uranus)命名、镎(Neptunium)以海王星(Neptune)命名的传统将新创造的元素钚(Plutonium)以冥王星(Pluto)命名。 大多数语言以Pluto的不同文化的意译变体称呼该天体。日本天文学、民俗研究者野尻抱影提议在日语中以“冥王星”(Meiousei)称呼。汉语、韩语直接借用了该名称。越语(Sao Diêm Vương)意为阎罗王星,源于汉语中的阎王(Yánwáng)。 部分印度语言使用Pluto称呼该冥王星,但是包括印地语在内的其他印度语言使用印度教中的阎摩或佛教的阎罗王(都称Yama)来称呼冥王星。 波利尼西亚语言也倾向于使用本土文化中的地狱之神称呼冥王星,例如毛利语中的Whiro。

    行星X争议

    冥王星一经发现,它的模糊且不好分辨的圆面就使人们怀疑它是罗威尔定义的行星X。 在整个20世纪,冥王星的质量估计值都在向下修正。 天文学家最初根据其对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影响来计算其质量。1931年,粗略计算得到的冥王星质量大约等于地球的质量,1948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计算,使质量下降到了大约火星的质量。 1976年,夏威夷大学的戴尔·柯雷萨恩克(Dale Cruikshank)、卡尔·皮尔彻(Carl Pilcher)和大卫·莫里森(David Morrison)首次计算了冥王星的反照率,发现与甲烷冰的反射情况相匹配。这意味着冥王星特别反光,鉴于它的大小,因此不会超过地球质量的1%。冥王星的反照率是地球的1.4–1.9倍。 1978年,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Charon)的发现,使冥王星的质量首次得以测量,结果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2%,质量太小无法解释天王星轨道的问题。随后寻找替代行星X的尝试都失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罗伯特·萨顿·哈灵顿(Robert Sutton Harrington)的研究。 1992年,迈尔斯·斯坦迪什(Myles Standish)使用了旅行者2号于1989年飞掠海王星时所获得的数据,使得海王星质量的估算值下调了0.5%(与火星质量相当)。根据新的数据重新计算海王星对天王星的引力效应时,与之前计算的差异使得对行星X的需求消失了。 之后,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罗威尔定义的行星X并不存在。 罗威尔在1915年对行星X的轨道和位置做出了预测,该预测与冥王星当时的实际轨道及位置相当接近。欧内斯特·布朗(Ernest W. Brown)很快得出结论,冥王星的发现只是个巧合。

    冥王星的轨道周期约为248年。它的轨道特性与行星的轨道特性大不相同,行星靠近被称为黄道的参考平面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相比之下,冥王星的轨道相对于黄道略微倾斜(超过17°),偏心率略大(椭圆)。这种偏心率意味着冥王星的一小部分轨道比海王星的轨道更靠近太阳。冥王星-冥卫一质心于1989年9月5日到达近日点, 并在1979年2月7日至1999年2月11日之间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

    从长期来看,冥王星的轨道是混乱的。使用计算机模拟可以向前和向后来预测数百万年间冥王星的位置,因冥王星会受太阳系内细微因素的影响改变轨道,超过李雅普诺夫时间(Lyapunov Time,一千万年到两千万年)后,预测的不确定性会变大,难以预测的因素将逐渐改变冥王星在其轨道上的位置。 冥王星轨道的半长轴在39.3至39.6天文单位之间变化,周期为19,951年,对应于246至249年之间的轨道周期。冥王星的半长轴和公转周期在变得越来越长。

    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即它的一天,等于6.387地球日。 像天王星一样,冥王星在轨道平面的侧着旋转,转轴倾角120度,因此季节性变化非常大。到了至日(夏至和冬至),它的四分之一表面处于极昼之下,而另一四分之一处于极夜之中。 这种不寻常的自转方向的原因已经引起争论。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表明,这可能由于天体会自转始终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方式调整自转方向。这可能意味着天体会改变自转方向,以在赤道附近放置多余的质量,而缺乏质量的区域会趋向两极。这被称为极移。 根据亚利桑那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这可能是由于矮行星阴影区域积聚的大量冻结的氮冰所致。这些质量会导致天体改变自转方向,从而导致其异常的120°转轴倾角。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阳很远,赤道温度可能降至-240°C(33.1 K),导致氮气冻结成氮冰,就像...

    表面

    冥王星表面的平原由98%以上的氮冰、微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 氮和一氧化碳在冥王星的背对冥卫一的表面上最丰富,位置在经度180°心形汤博地区(Tombaugh Regio)的西瓣斯普特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而甲烷在其东部经度300°附近最丰富。 山脉则是由水冰构成的。 冥王星的表面变化很大,亮度和颜色都有很大差异。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反差最大的天体之一,与土卫八一样具有强烈的反差。 颜色从炭黑色到深橙色和白色不等。 冥王星的颜色与木卫一的颜色更相似,橙色比火星稍多,红色比火星少。 著名的地理特征包括汤博区域或心形区域(背对冥卫一的一个较大明亮区域),克苏鲁斑(Cthulhu Macula) 或鲸形区域(在后随半球的一个较大的黑暗区域),以及“黄铜指环”(Brass Knuckles,前导半球上的一系列赤道暗区)。 斯普特尼克平原是心形区域的西瓣,一个1000千米宽覆盖氮冰和一氧化碳冰的盆地,分布着多角形对流单体,对流单体携着水冰壳和升华坑的漂浮块向其边缘移动, 有明显的冰川流入和流出盆地的迹象。 斯普特尼克平原没有新视野号可见的撞击坑,表明它的年龄不到1000万年。 最新研究表明,该表面的年龄为18万年左右。 新视野科学团队将初步发现总结为:“冥王星显示出令人惊讶的多种多样的地质地貌,包括由冰川学、地表-大气相互作用,以及撞击,构造,可能的冰火山和质量损失过程产生的地貌。” 在斯普特尼克平原的西部地区,由平原中心向周围山脉方向吹的风形成了横向沙丘。沙丘的波长在0.4-1千米范围内,很可能由200-300微米大小的甲烷颗粒组成。

    内部结构

    冥王星的密度为1.860±0.013g/cm3。 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最终将加热冰物质,使岩石从冰中分离出来,因此科学家认为冥王星的内部结构与众不同,岩石物质沉降到被水冰幔包围的致密核心中。新视野号之前对核心的直径估计为1700千米,占冥王星直径的70%。 这种加热有可能持续进行,在地幔边界处形成100至180千米厚的液态水地下海洋。 2016年9月,布朗大学的科学家模拟了据认为形成了斯普特尼克平原的撞击,并表明这可能是碰撞后液态水从下方上升的结果,这意味着存在至少100千米深的地下海洋。 冥王星没有磁场。 2020年6月,天文学家报告了冥王星首次形成时可能存在内部海洋的证据。

    冥王星的直径为2376.6±3.2千米, 其质量为(1.303±0.003)×1022kg,是月球的17.7%(地球的0.22%)。 其表面积为1.779×107 km2,与俄罗斯面积大致相同。它的表面重力为0.063g(地球为1g,月亮为0.17g)。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1950年杰拉德·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直径修正为6000千米。1965年杰拉德·柯伊伯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存在冰冻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千米。

    1978年冥卫一发现后,可以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的牛顿公式计算冥王星-冥卫一系统的质量。对冥王星与冥卫一掩星的观测使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冥王星的直径,而自适应光学的发明也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冥王星的形状。 [100]当时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卡戎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小的。所以,有人认为冥王星和冥卫一更像一个双行星系统。冥王星小于月球质量的20%,比类地行星的质量小得多,也小于太阳系中七个卫星的质量,包括木卫三,土卫六,木卫三,木卫一,月球,木卫二和海卫一。冥王星质量远小于冥卫一被发现之前的估算。冥王星的直径是谷神星的直径的两倍以上,质量是谷神星的质量的12倍,谷神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它比2005年发现的外海王星天体矮行星阋神星的质量要小,尽管冥王星的直径略大于阋神星的直径2326千米。 [101]但由于没有近距离探测过阋神星,因此无法确定阋神星一定比冥王星小。

    冥王星拥有由氮气(N2),甲烷(CH4)和一氧化碳(CO)组成的薄弱大气,这层大气与冥王星表面的冰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新视野号的测量,表面压力约为1Pa(10μbar), 约为地球表面大气压的一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最初认为,随着冥王星不断远离太阳,它的大气层应该逐渐冻结在表面上。后来,通过新视野数据和地面掩星的研究表明,冥王星的大气密度却在增加,并且可能在整个冥王星轨道周期中维持气态。

    新视野号的观测表明,大气中氮气的逸出量比预期的少10,000倍。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争辩说,即使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略有升高,也可能导致冥王星的大气密度呈指数增长。从18hPa到280hPa(百帕,从火星的三倍到地球的四分之一)。在这样的大气密度下,氮气会以液体形式流过整个表面。 [110]就像汗水从皮肤上蒸发时会冷却身体一样,冥王星的大气升华也会使其表面冷却。 [111]大气气体的存在可以追溯至1670千米高度,没有明确的上边界。

    冥王星大气中甲烷(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的存在会引起温度反转,其大气的平均温度比其表面高几十度, [112]尽管新视野号的观测表明冥王星的高层大气要冷得多(70K,而不是大约100K)。 [110]冥王星的大气层被分成大约20个规则间隔的薄雾层,最高可达150千米, 这被认为是冥王山脉上的气流产生压力波的结果。

    2015年7月,新视野号探测器陆续发送冥王星冰山、冰块、陨坑,甚至积雪的图像,显示冥王星有存在云层的证据。左侧图片显示斯普特尼克平原东南部上空有一道非常明亮的低空烟雾,图片右侧Krun Macula区域阳光照射表面存在一个离散模糊云层,但是新视野号研究团队无法证实云层的真实存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发言人称,研究小组认为这是冥王星大气层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复杂的雾霾,科学家继续分析和讨论输入数据。

    冥王星有五颗已知的自然卫星,其中最大最接近冥王星的是冥卫一。冥卫一(Charon)于1978年由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James Christy)发现,是冥王星仅有的可能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的卫星。冥卫一的质量足以使冥王星–冥卫一系统的质心位于冥王星星体之外。在冥卫一之外,有四个较小的外接卫星。按照与冥王星距离的顺序,它们是冥卫五(Styx),冥卫二(Nix),冥卫四(Kerberos)和冥卫三(Hydra)。冥卫二和冥卫三都在2005年被发现, [114]冥卫四发现于2011年, [115]冥卫五发现于2012年。 [116]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偏心率小于0.006),且与冥王星的赤道共面(轨道倾角小于1°), 但与冥王星公转轨道面大约倾斜了120°。冥王星系统高度紧凑,五颗已知的卫星在稳定升轨的区域的内部3%内运行。

    所有冥王星卫星的轨道周期都在轨道共振和近共振系统中。考虑到轨道进动,冥卫五,冥卫二和冥卫三轨道周期的比例精确为18:22:33。 [118] [120]冥卫五,冥卫二,冥卫四和冥卫三与冥卫一的周期之间存在一系列近似比率3:4:5:6。卫星轨道越靠外,比率就越接近精确。 [118]

    冥王星-冥卫一系统质心位于中心天体外部,是太阳系中的少数案例之一。 617号小行星及其卫星系统(Patroclus–Menoetius)是一个较小的案例,而太阳-木星(Sun–Jupiter)系统是仅有的较大案例。 [122]冥卫一和冥王星的大小相似,因此一些天文学家称其为双矮行星。 [123]该系统在行星系统之中也很不寻常,因为它们相互潮汐锁定,冥王星和冥卫一始终用相同的半球面向彼此。在一个天体的任何位置上来看,另一个总是在天空中相同的位置,或者总是被遮掩无法看到。 [124]这也意味着它们每个自转周期等于整个系统围绕其质心的公转周期。

    2007年,双子星天文台观察到冥卫一表面有氨水合物和水晶体的斑块,表明存在活跃的低温间歇泉。 [125]据推测,在太阳系历史早期,冥王星与类似大小的天体碰撞形成了冥王星的卫星。碰撞释放了大量物质,这些物质聚集形成冥王星周围的卫星。

    冥王星的起源和身份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一个被否定的早期假设认为冥王星是海王星的逃逸卫星, [127]被海王星当前最大的卫星海卫一(Triton)挤出轨道。动力学研究表明这个假设是不可能的,因为冥王星从未在轨道上接近过海王星。 直到1992年冥王星在太阳系中的真实定位才开始明确,当时天文学家开始发现较小且冰冷的外海王星天体(TNO),它们不仅在轨道上而且在大小和组成方面都与冥王星相似。这种外海王星的天体被认为是许多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最大的成员之一,柯伊伯带是位于距太阳30到50天文单位之间的天体聚集的稳定带状区域。截至2011年,对柯伊伯带中视星等21等以上的天体调查已接近完成,此外任何剩余的冥王星大小的天体预计都将距离太阳100天文单位以上。 [128]像其他柯伊伯带天体(KBO)一样,冥王星也与彗星有类似的特征。例如,太阳风会逐渐将冥王星的表面物质吹向太空。 [129]假设冥王星与地球一样靠近太阳,它将像彗星一样长出一条尾巴。 [130]这一说法也存在争议,因为冥王星的逃逸速度太高以至于气体无法逃脱。 [131]有人提出,冥王星可能是由众多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聚集而形成的。

    冥王星是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 [103]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稍大于冥王星,在地质和大气上都与它相似,被认为是海王星捕获的柯伊伯带天体。 [134]阋神星也与冥王星不相上下,但严格来说并不是柯伊伯带的成员,一般被视为离散盘天体的成员。冥王星等大量柯伊伯带天体与海王星处于2:3的轨道共振中。因冥王星最先被发现,具有这种轨道共振的柯伊伯带天体称为“类冥天体”(plutinos)。

    观测

    冥王星的视星等平均为15.1,在近日点增亮至13.65。 要想看到它,需要大约30厘米(12英寸)口径的望远镜。 [140]冥王星看起来像星星,即使在大型望远镜中也看不到圆盘,它的角直径只有0.11秒。冥王星最早的地图是1980年代后期制作的,在冥卫一对其近距离掩食期间,通过对冥王星-冥卫一系统的总体平均亮度的变化进行观测。例如,掩盖冥王星上表面的亮区比掩盖暗区的总亮度变化更大。大量观察结果数据交由计算机处理,创建亮度地图。这种方法也可以跟踪亮度随时间的变化。 更好的地图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HST)拍摄的图像生成的,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且显示更多细节, 亮度变化精确到数百千米范围,包括极地地区和大的亮区。 这些地图是通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生成的,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像素点找到了最合适的投影。 [143]直到2015年7月新视野号飞越冥王星系统之前,这些地图仍然是冥王星最详细的地图,因为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用于拍摄这些照片的两个镜头已不再使用。

    探测

    新视野号飞船于2015年7月对冥王星进行了飞掠观测,这是首次也是仅有的一次直接探索冥王星的尝试。新视野号于2006年发射,2006年9月下旬,在对其搭载的远程侦察成像仪进行测试时,拍摄了冥王星的第一张遥远图像。 [144]这些图像是从约42亿千米的距离拍摄的,证实了该航天器能够追踪远距离目标的能力,这对于向冥王星和其他柯伊伯带天体的航行至关重要。 2007年初,飞船通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 在经过3462天的飞越太阳系的旅行之后,新视野号于2015年7月14日完成对冥王星近距离的飞掠。对冥王星的科学观测始于飞掠之前五个月,并且在飞掠之后持续了至少一个月。使用包括成像仪器和无线电测量工具在内的遥感组件包进行了观察,也开展了光谱分析及其他实验。新视野号的科学目标是测量冥王星及冥卫一的全球地质和形态,绘制其表面组成,分析冥王星的中性大气及其逃逸速率。在2016年10月2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05:48,地面从新视野号收到了冥王星系统的最后数据(总共500亿比特即6.25GB数据)。 自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以后,科学家一直倡导执行一次新的轨道探测任务,发射新的轨道探测器到冥王星以实现新的科学目标。 [149]其中包括以每像素9.1米的精度绘制表面,观测冥王星的小卫星,观察冥王星自转轴如何变化,以及绘制因轴向倾斜而长期处于黑暗的区域的地形图。最后一个目标可以使用激光脉冲实现,生成冥王星的完整地形图。新视野号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提倡研制一种类似卡西尼号的轨道探测器,该轨道器2030年左右发射(发现冥王星100周年),到达冥王星系统后根据需要使用冥卫一的引力来调整其轨道以实现科学目标。 [150]在完成所有冥王星探测的科学目标之后,轨道探测器可以利用冥卫一的引力离开冥王星系统,并研究更多的柯伊伯带天体。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创新先进概念(NIAC)计划资助的一项概念研究,该项目基于普林斯顿场反转结构的聚变反应堆,包括冥王星轨道探测器和着陆器。

    图像精度

    由于新视野号最接近背向冥卫一的冥王星半球,面向冥卫一半球的赤道区域仅以低分辨率成像。新视野号拍摄了冥王星北半球以及赤道地区以南约30度的图像。冥王星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仅有从地球观测到的图像,分辨率非常低。1996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影像覆盖了冥王星表面的85%,包括南纬75度的大型反照率特征。这足以显示温带区黄斑的程度。由于哈勃太空望远镜仪器的细微改进,后来的图像分辨率稍好一些,但不包括冥王星最南端部分。

  3. 2024年5月23日 · 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在直接围绕 太阳 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 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 海王星 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 离散盘 中的 阋神星 。 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 [17] 。 相較月球,冥王星仅有 月球 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 离心率 及 倾角 皆较高, 近日点 为30 天文单位 (44亿公里), 远日点 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 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 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 轨道共振 而不会碰撞。 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抵達冥王星需時5.5小时。 1930年 克莱德·汤博 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 第九大行星 。

  4. 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 外海王星天體 ,其質量僅次於位於 離散盤 中的 鬩神星 。 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質量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1/6、月球體積的1/3。 冥王星的軌道 離心率 及 傾角 皆較高,近日點為30天文單位(44億千米),遠日點為49天文單位(74億千米)。 冥王星會週期性進入海王星軌道內側,但因與 海王星 的 軌道共振 而不會碰撞。 按平均距離計算,太陽光需要5.5小時才能到達冥王星。 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 九大行星 。 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天體開始挑戰其行星地位。

  5. 2019年10月30日 · 冥王星是存在人類深層意識操控及擺佈一切事物的欲望 ,會專注於某些事物上並想徹底控制其發展。 冥王星落入的宮位會為了滿足自身的操控欲出現專制獨 裁及不講道理的行為是每個人最討人厭的地方。 恐佈極端的行為. 冥王星帶有恐怖極權的心理對於意見立場異於己者產 生威脅潛伏的敵意,並會以強勢作風透過金錢、權力、性等 工具鏟除反對勢力 。

  6. 2024年3月25日 · 天文新闻. 关于冥王星的事实探索奇特的矮行星. 2024年3月25日. ~11 min. 题目: 行星和卫星. © Vito Technology, Inc. 自冥王星被发现以来的76年里它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直到2006年它被降级为矮行星科学家们的原因是什么冥王星有什么特征使到它独一无二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有趣的天体。 内容. 冥王星的事实. 冥王星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为什么冥王星不是行星? 冥王星有多大? 冥王星的大小. 冥王星与地球相比有多大? 冥王星的轨道和自转. 冥王星上的一年有多久? 冥王星上的一天有多久? 冥王星有多远? 冥王星离太阳有多远? 冥王星离地球有多远? 到达冥王星需要多长时间? 冥王星是由什么构成的? 冥王星的形成. 冥王星的结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