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⑴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 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 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 殤之言傷也。 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 ⑵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著吳國的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制作的甲。 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 被,通“披”,穿著。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特別堅硬。 ⑶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 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里泛指戰車的輪軸。 錯:交錯。 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敵兵像云一樣涌上來。

  2. 《 國殤 》選自《 楚辭 · 九歌 》之中,相傳是 楚國 屈原 所作,追悼為國犧牲的將士,內容描寫戰爭場面的慘烈,戰士的勇敢殺敵及悲壯成仁。 王逸 《章句》註稱「國殤」「謂死於國事者」,但究竟是祭拜楚軍或敵軍(吳、秦軍)的戰亡士兵,則一直為專家所質疑。 「 吳戈 」是指吳國出產的兵器或指長戈至今仍有異議 [1] 。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將「國殤」一詞釋義為「為國犧牲生命的人」 [2] 。 參見 [ 編輯] 國殤紀念日. 參考文獻 [ 編輯] 維基文庫 中的相關原始文獻: 國殤. ^ 《咬文嚼字》「吳戈」是何物,2009年第4期.

  3.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九歌·國殤. 作品別名 :國殤. 創作年代 :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 楚辭 》 文學體裁 : 騷體詩. 作者 :屈原. 作品原文. 版本一. 九歌·國殤⑴. 操吳戈兮被犀甲 ⑵ ,車錯轂兮短兵接 ⑶ 。 旌蔽日兮敵若雲 ⑷ ,矢交墜兮士爭先 ⑸ 。 凌余陣兮躐余行 ⑹ ,左驂殪兮右刃傷 ⑺ 。 霾兩輪兮縶四馬 ⑻ ,援玉枹兮擊鳴鼓 ⑼ 。 天時墜兮威靈怒 ⑽ ,嚴殺盡兮棄原野 ⑾ 。 出不入兮往不反 ⑿ ,平原忽兮路超遠 ⒀ 。 帶長劍兮挾秦弓 ⒁ ,首身離兮心不懲 ⒂ 。 誠既勇兮又以武 ⒃ ,終剛強兮不可凌 ⒄ 。 身既死兮神以靈 ⒅ ,子魂魄兮為鬼雄 ⒆ ! 版本二. 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國殤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國殤的討論及參考資料。 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6. 作者或出處屈原 古文國殤原文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土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7. 國殤是屈原所作九歌其中一篇。《九歌原是南方的祭神歌有很久遠的歷史有說屈原在長期流放生涯中接觸到民間的祭祀歌曲在舊的樂曲填上新詞並作藝術上的潤飾寫成這組詩歌。《九歌共有十一篇祭祀十種神靈分別有天神地祇和人

  8. 國殤作者屈原 先秦. 本作品收錄於《 九歌 》 姊妹计划: 百科 · 粤典 · 数据项.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 [1] ,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 [2] ,援玉枹 [3] 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4] ;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5] ;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6] ;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註釋: ↑ 音「航」。 ↑ 音「老」。 ↑ 音「浮」。 ↑ 音「墅」。 ↑ 音「從」。 ↑ 音「隆」。 本先秦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 公有领域 ,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