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除了瓜灣街坊,有市民遠道由天水圍到來,市民進入車站後,忙於「打卡」拍照。 土瓜灣站大堂有一幅全長約54米的車站藝術品《家》,由區內逾百位街坊分享家中物件的照片,還有背後的人情故事,在本地藝術家梁美萍女士的創作下,成為土瓜灣站的一大特色。
      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0613/596200.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車站藝術建築. 家. 藝術品: 家. 藝術家: 梁美萍 (香港) 地點: 土瓜灣站. 理念: 屯馬綫的落成,為社區帶來巨大變化。 新建築取代舊樓房,新住戶搬進,老鄰居遷走。 城市更生的變遷,對以此為家的人來說,意味著甚麼? 「家」不單是一組視覺藝術作品,更是一項帶動社區參與的創作。 合共102位土瓜灣的居民慷慨地分享了他們與有關的物件並寫下背後的故事看似平凡卻盡是生活記憶與深厚情感。 在土瓜灣的變遷中,「家」把個人、家和社區的視覺意象,書寫在概念框架裡,創造出它們之間的記憶關聯。 如同一個時間囊,在形如唐樓圖則的相框之中,把街坊的「家」 保存 。 藝術家說:「每件物件伴隨個人和家庭的成長,都有它物質的歲月痕迹,書寫個別的記憶,整體而言就是一個時代的社區視覺文化。

    • 嬰兒衣服、舊積木 記載街坊生活點滴
    • 宋皇臺站富歷史感 藝術家以陶瓷詮釋宋畫
    • 紅磡站現「失物」

    除工作簿外,牆上亦有一件紅色的嬰兒舊衣,「主人翁」正是土瓜灣街坊李太太的兒子,「係細仔7個月大時嘅衫,大仔出世時都著過,想留畀佢哋將來大個時睇返,所以一直無扔到。」除此之外,昔日與兒子一起砌的小積木,亦同樣被印在牆上。 在照片旁邊,牆上亦印有李太寫的一段文字,講解該件舊物的紀念價值。李太太坦言,「將來佢哋長大咗之後,可以帶自己家庭返嚟睇返,除咗有細個嘅舊物,仲有媽媽嘅字跡。」

    至於宋皇臺站,車站月台則有本地陶藝家黃麗貞的作品《大地陶詞》。月台的四條柱上,放置了不同的陶藝作品,利用日與夜、春與冬的概念表達時間流逝,「開頭嚟到現場,見到發掘緊古物,宋皇臺站係成條屯馬線入面,歷史感最強嘅站。」 黃麗貞又指,在建造宋皇臺站時,有大量宋元古蹟出土,而宋代正是中國美術史的巔峰時期,特別是繪畫及陶瓷。因此,四條柱的作品均參考了宋代的畫作,包括李安忠的《晴春蝶戲圖》、范寬的《雪景寒林圖》、馬遠的《水圖》,然後再以陶瓷表達。 黃麗貞說,這些作品全是人手製作,連代表春天的蝴蝶、冬天的細雪都是陶瓷,「啲雪係逐粒磨、逐粒批,係景德鎮嘅白瓷。」

    而在紅磡站內,亦見到鞋、手錶、帽子等裝置,分散在月台椅子附近,這是由本地雕塑家林嵐創作的《失而復得》。她表示,創作概念源自乘客遺失行李,又透露自己常在地鐵站遺失東西,例如雨傘、頸巾、帽等。她形容,失物就如「失落的回憶」,從前一直冀盼報失後,它們可重回身邊。 林嵐表示,今次與本地鑄鋁師傅合作,將舊鋁「翻鑄」。她又說,師傅至今已約80歲,這些「失物」有部份是他的個人物品,例如他的手錶、孫兒的鞋子。

  3. MTR Hong Kong. 45.4K subscribers. 19. 1.1K views 2 years ago. ...more. 藝術家梁美萍將逾100位土瓜灣街坊的物件透過作品與每位乘客分享記憶。 Artist Ms Leung Mee-ping creat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illed out by more than 100...

    • 2 分鐘
    • 1129
    • MTR Hong Kong
  4. 2021年6月26日 · 土瓜灣站欣賞時光藝術展品. 這個新站建於主車路馬頭圍道地底毗鄰土瓜灣著名地標紅蘋果街巿」,建有4個出口無論行上西面落山道還是走向較近海的土瓜灣道都方便此站以代表的藍色為主色特別展示土瓜灣街坊分享的家中物件創作成藝術品》,讓市民這個新舊交融的社區車站的變遷。 👇👇👇「土」字為何多了一點? 按圖看土瓜灣新站設施及各出口位置👇👇👇. + 6. 土瓜灣區是發展成熟的舊區,不少有歷史的建築物和老舖尚存,推介從A出口出發,來個懷舊之旅。 【第一站】街坊價古物天堂@夕拾. 在工廈與唐樓林立的舊區之中,藏着一間樓上舖,約三千呎舖位中擺滿堆積如山的古物、舊傢俬,可謂尋寶天堂。

  5. 2021年9月8日 · 2021年6月甫開始運營的屯馬線二期由於選址經過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地標當中三個站台包括土瓜灣宋皇臺及紅磡都在藝術創作上格外用心使得乘客除了享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外更能充分了解該區的文化和歷史。 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林嵐與紅磡站是起點也是終點. 「當我再一次站到紅磡站的站台上走到那個偌大的候車廣場中我彷彿能夠看到多年前的那個12歲的自己。 」站在屯馬線最新啟用的紅磡站站台上,藝術作品《失而復得》的創作者林嵐便如此感慨道。 《失而復得》的創作初因很有趣,據林嵐說,她對一個站台中最有興趣的空間便是失物認領,「這個空間讓人覺得很奇妙,但同時也很震撼。 」林嵐將這些個人物品與社會歷史進行關聯,分別用石材、金屬做成雕塑,穿梭在車站各個地方。

  6. 車站藝術 [編輯] 現時土瓜灣站設有一組車站藝術品則為由香港藝術家梁美萍小姐製作的》。該藝術品則根據逾百位土瓜灣街坊提供的家中物件製作相片並印在車站玻璃板上以講述土瓜灣的故事並寫下背後一個個尋常而獨一無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