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簡介. 根據第31/2018號行政法規,基督教墳場屬於「白鴿巢公園及基督教墳場」。 該墳場闢於1821 年,原稱東印度公司墳場。 1821年,第一位來華傳教的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的妻子因病在澳門去世。 馬禮遜其時為東印度公司職員,便請東印度公司出面向澳葡當局申請將現址闢為墳場,是為澳門第一座基督教新教墳場。 1857年,市政廳禁止市區內埋入任何死者,墳場因此關閉,並完整地保存至今。 建築描述. 墳場分兩部分,前為與墳場同時興建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 1922年重修。 重修後的教堂,造型仿羅馬風(Romanesque)建築風格,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門早期的典型實例。 建築面積約80平方米,一層高,平面長方形,室內裝飾簡潔,用英國錘式屋架。

    • 參觀資訊

      地址:澳門 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 電話:(853) 2836 6866 傳 ...

  2. 舊基督教墳場(葡萄牙語: Cemitério Protestante )位於澳門西北部,聖安多尼教堂北面,東方基金會會址之右。 安葬了如著名畫家 錢納利 、傳教士 馬禮遜 等人。

  3. 舊基督教墳場位於澳門西北部,聖安多尼教堂北面,東方基金會會址之右。 安葬了如著名畫家錢納利、傳教士馬禮遜等人。 墳場內有一羅馬風格小教堂,二戰後墳場轉交聖公會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

    • (2)
  4. 澳門世界遺產:基督教墳場. “Warren,22歲,英國人,雙桅船Fair Barbadian號的船長。. 1844年10月29日,澳門到黃埔的航行途中,在一艘名為Kappa的鴉片船上被海盜劫擊,重傷而死,埋在澳門。. 這個故事真像一部虛構的驚險小說的內容。. 然而,這卻是現實,是一個以 ...

    • 基督教墳場 澳門1
    • 基督教墳場 澳門2
    • 基督教墳場 澳門3
    • 基督教墳場 澳門4
    • 基督教墳場 澳門5
  5. 舊基督教墳場位於澳門半島鳳凰山上的白鴿巢前地,與東方基金會相連,並與白鴿巢公園、花王堂斜斜相對。該墳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督新教在澳門發展的重要見證。

  6. 2022年4月2日 · 澳門半島有兩座公共墳場,環境清幽的聖味基墳場已基本成為古蹟,另一座便是新西洋墳場。 新西洋墳場的興建與抗日戰爭時期澳門的中立地位有密切的關係。 此外,該墳場有別於半島內其他墳場,其宗教特色相對薄,墳場內各種信仰兼而容之,體現了澳門在殖民統治的後半期,社會融合的高度成熟。 圖1 新西洋墳場。 澳門檔案館提供。 (一)歷史背景. 過去,居澳華人去世後,其靈柩通常被運出關閘以外安葬。 當時拱北一帶多是山地,只闢有一條小路通往關閘,四周望去都是墳墓。 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葡國與日本的協議,使澳門倖免於戰火,但大量難民湧入,導致澳門人口激增,環境衛生迅速惡化,糧食緊張,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根據當年的統計數據,其時澳門的死亡人數由1930年的3181人,急增至1940年的逾萬人。

  7. 1922年重修。. 重修後的教堂,造型仿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风格,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门早期的典型实例。. 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一层高,平面长方形,室内装饰简洁,用英国锤式屋架。. 立面总高约8米,山花顶上有十字,两侧墙面有扶壁,外墙表面为 ...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