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4日 · 他这次带来一篇《有时没有口哨》(189),小说採用了“对倒”的形式,写一对男女旅行的经历。. 这篇小说与刘以鬯《对倒》有点像,然而不同,《对倒》虽然是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意识对比,但两个主人公却并不认识,《有时没有口哨》的男女主人公却是熟悉 ...

  2. 2019年4月21日 · 1973年出版的诗集《日曆纸上的诗行》,是他的第一部著作。 在长篇小说上,他自己较为喜欢《香港狂人》(1983)和《香港九七》(1990)等。 1992年,陈浩泉移民温哥华,并成为加华作协的四任会长,与卢因来往密切。 陈浩泉在《香港文学》上发表的作品,以诗歌居多,如《夜景》(21)、《悼绿》(26)、《望夫山》(29)等。 2012年4月,《香港文学》刊载了“陈浩泉专辑”。 去美国的港人也不少,不过情况有所不同。 五六十年代,不少香港年轻人去美国留学,有的回来了,有的就留在了美国,其中颇多著名学者,如余英时、叶维廉、刘绍铭、郑树森、张错等。 常在《香港文学》发表作品的香港美裔作家有:

  3. 2019年2月17日 · 这首被收入香港中学语文课本的诗,常常被人拿来与余光中的名诗《白玉苦瓜》进行比较。 这两首诗,的确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香港民间派与古典派的差异。 梁秉钧的诗完全停留在苦瓜自身,以文字传神地表达它的形象以及神韵,“人家不喜欢你皱眉的样子”“度过的岁月都折迭起来”“把苦涩藏在心中”“把苦味留给自己”。 余光中的诗却由苦瓜联想到家国历史以至於宇宙世界,“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锺整个大陆的爱在一隻苦瓜”“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董启章曾经写一篇评论,认为两隻瓜一隻能吃,一隻不能吃,带出不同的诗观。

  4. 2019年1月27日 · 从《香港文学》看香港文学(二)/赵稀方. 图:左翼作家舒巷城的短篇小说《鲤鱼门的雾》近年被改编成舞台剧. 在《香港文学》的作家中,右派作家只有少数几个人,不过力匡发表文章较多,较引人注目。. 左派作家看起来人数不少,事实上发表作品不 ...

  5. 2021年4月28日 · 新修的海滨步道可一直走到湾仔,沿途以街巷名作点缀。 整个步道一如香港的城市管理风格,设计精緻、细节到位。 立法会和政府总部楼外,虽留有前年“黑暴”时设置的一圈水马,但水马外已经行人如常,草坪上乘凉的人席地而坐,喝着小酒聊着笑着。 沿途小店灯火氤氲。 突然觉得:在香港,很久没有这样一个人安全地享受夜景了;很久没有这样安适地享受歌声了;很久没有看到警察不需戴头盔保护罩、不被无端指责谩骂,可以安心执法了;很久没有见到市民坐在街边安閒地倾偈了;很久没有见到小店不必担心“黑暴”袭扰,可以安宁地开门营业了……虽然疫情仍在继续,但生活已开始恢复过往的平静和市井火热,躁动的香港正在渐渐安定,我们喜爱的香港似乎在一点点回来。 香港的迷人之处在哪裏? 或者学术一点:香港“两制”当中,值得传承的文化基因是什麼?

  6. 2019年3月31日 · 研究《遐迩贯珍》对香港报业发展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五方面:一、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二、第一张有中英文对照目录的报刊;三、第一张起用新闻标题的报纸;四、第一张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五、第一张以收费刊广告的报刊,并设广告专栏。 广告收费的重大突破,解决办报经费,报社不单靠出售报纸作收入,以广告有偿的经营方法把报纸市场化。 时至今日,上面五项办报方针仍被应用,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生存的命脉。 《遐迩贯珍》出版时间虽短,但后人皆视其为香港报刊业之先锋。 而英华书院则被称为“中国第一家铸造西式中文活字的印刷所”,清廷不少事务衙门均向英华书院订购活字印刷品,法国、俄国、荷兰、新加坡政府为主要海外买家。 英华印刷出版书刊之外,铸造活字更是所长,成为主要产业。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7. 2023年9月8日 · 在东九龙区清水湾道的雨量站,录得一小时的最高降雨量为139毫米,远高于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的一小时70毫米雨量的水平。 当天接获的25宗水浸事故,多属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及杂物引致渠道淤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