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粵港澳大灣區(英語: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葡萄牙語: Grande Baía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註 1] ),簡稱大灣區、GBA(缩写自:The Greater Bay Area) [1],是由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 珠江三角洲和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

  3. 2017年4月20日 · 粵港澳大灣區(英語: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葡萄牙語: Grande Baía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註 1] ),簡稱大灣區、GBA(縮寫自:The Greater Bay Area) [1],是由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 珠江三角洲和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

  4.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人口
    • 经济
    • 交通运输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 荣誉称号

    中国地理区域

    展开4个同名词条

    粤港澳大湾区(英文全称: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英文缩写:the Greater Bay Area(GBA)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 截至2022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43.97万人 。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明清以来,珠三角湾区就是一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都是同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就叫广州府,自设立以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

    “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历时20余年。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提出,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二十一世纪初,广州率先提出依托南沙港,对标东京湾区。2009年10月28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在澳门联合发布《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构建珠江口湾区,粤港澳共建世界级城镇群。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湾区经济”概念,提出要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年3月30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正式成立组委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全面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推进工作与研究、调查、讨论、交流等工作。

    2017年6月29日,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港澳办、省社科院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共同发起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广州成立,首部大湾区研究报告同时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位置境域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是由珠江三大支流西江、北江、东江等在溺谷湾内合力冲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以西,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总占地面积5.59万平方千米。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南海,是距离南海最近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经略南海的桥头堡。临近全球第一黄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

    地形地貌

    珠江三角洲东、北、西三面丘陵台地环抱,中部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可分为4个地貌类型:中部、北部高围田、高沙田(高平原),年代较老,围垦较早,占总面积的51.2%;南部近海的中沙田、低沙田(低平原),为围垦的平原,占总面积的25.0%;西北的望田(积水地),占总面积的6.6%;人工地貌桑基鱼塘及蔗基鱼塘(基水地),分布在顺德及其附近,占总面积的17.2%。平原上散布160多个海拔300—500米的岛丘,多为三角洲沉积前古海湾中的岛屿,如五桂山、西樵山、莲花山等。香港为典型的滨海丘陵地,平原主要集中在北部。澳门半岛原为海中小岛,后西江上游来沙冲积成沙堤而将该岛与大陆相连。

    气候

    粤港澳大湾区内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终年高温、光照充足,夏季长、霜期短,降水丰沛,水热季节配合好等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19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21—22℃,全年实际有霜期在3天以下。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降水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每年4—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最高峰在6月,次高峰在8月。各大支流汛期错开,但夏秋多台风,洪涝威胁大。香港四季分明,冬季吹西北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偶有寒潮,最冷月平均气温15—18℃。澳门冬暖夏热,气候湿润多雨,干湿季明显。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7115.98万人。其中,内地九市常住人口6300.99万人、香港人口748.25万人、澳门人口66.74万人。

    截至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17.19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比重超过98.2%,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不到1.8%。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回族、满族、瑶族、苗族、黎族、畲族等。珠江三角洲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城市。

    香港居民中,中国人占总人口的97.5%,大部分原籍广东,其次为菲律宾、美国、英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葡萄牙人。澳门居民以中国人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门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国人占3%,主要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人。

    综述

    •产业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形成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石油化工、服装鞋帽、玩具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湾区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特殊优势,历来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截至2020年,前海蛇口、南沙和横琴三个自贸片区在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粤港澳合作、政府管理体制等领域形成了584项改革创新成果。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是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数据

    第二产业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69.29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430.01亿元,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908.60亿元。

    第三产业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货物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近三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存量超过1900亿美元,占全国(不含港澳台)的1/4。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旅游收入9126.46亿元,香港旅游收入2299.13亿元,澳门旅游收入570.25亿元。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出口总额68613.7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350.73亿元;香港进出口总额74969.66亿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7653.82亿元;澳门进出口总额837.09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3.65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

    截至2017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4000千米,是全国高速公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核心区的路网密度已经超过纽约、东京、伦敦三大湾区;水运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为骨架的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高等级航道网。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经超过6000千米,位居全国的前列;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沿海港口和机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均位居全球湾区之首。

    2018年4月,广东省发改委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编制工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有机场7座,旅客吞吐量2.15亿人次。大湾区内地九市通车里程62670千米,香港公共道路2123千米,澳门道路行车线449千米。

    教育事业

    •综述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有高校173所,其中世界百强大学5所。 大湾区内地九市有博士后工作站376个,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90.35万人。 QS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显示,香港继续成为唯一具有5所排名前100的全球城市。 •合作办学

    科技事业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共同起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聚焦技术攻关、基础研究、人才集聚、要素联通、创新创业、国际合作等行动举措,推动三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4.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总量达33.08万件,PCT专利总量达到2.78万件。大湾区内地九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941.6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8%。建成大科学装置5个、在建大科学装置9个。有新型开发机构18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53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876个。 据《广州日报》统计,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发明专利公开量36.59万件,为东京湾区的2.39倍,旧金山湾区的5.73倍,纽约湾区的7.85倍。 大湾区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5G基站数和专利数量、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领域平台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中兴、OPPO的5G有效全球专利族数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4%、8.3%和4.5%,分列全球第1、第5和第9位,大湾区成为全球5G发展高地。 截至202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有散裂中子源、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深圳拓展设施、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等国家级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 截至202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已布局国家实验室2个(全国共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其中广东省30个、香港16个、澳门4个),广东省实验室10个。科技产业创新平台方面,累计获国家批复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大湾区拥有5.6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排名第二的江苏近2万家。 •机电智慧建造基地

    文化事业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艺术交易品中心,在全球艺术市场的占有率从2019年的17.5%上升到2020年的23.2%,首次超越伦敦。澳门历史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2019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于深圳前海成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于2019年9月1日7时正式开播。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播出的国家级电台频率。 广播播出频率为调频101.2MHz、中波1215KHz,全天播音21小时。以粤语播出为主,并设有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节目,贴近大湾区收听习惯。 2019年9月26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特种邮票分别在香港、广州和澳门发售,该套邮品由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和澳门邮电联合发行。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会场。

    地域文化

    粤港澳大湾区既有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又有英国、葡萄牙等西方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多元文化交融,包容性强。珠江三角洲是广府文化核心区,发展历史悠久,市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较高,地域文化独具特色。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居民传承南越人的传统风俗,如善水、使用舟楫、嗜食水产等;另一方面,又博采中原文化、港澳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之长,形成商品意识重、不拘泥历史、敢于冒险开拓、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珠江三角洲的农业文化、饮食文化、乐俗文化等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香港文化是广东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一百多年来,由于英国等西方文化的介入,中西文化交织形成了承古启今、自由开放、中西融汇、商业都市型的多元文化。香港被誉为“美食天堂”,饮食文化糅合中餐(主要为粤菜)和西餐的饮食习惯。澳门文化一直以中华文化为主导,华人依然保持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而土生葡人不同程度地受中华文化影响,形成中葡合璧的土生葡人文化。澳门的饮食以粤菜为主,兼有正宗葡国菜和土生葡国菜。

    方言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居民主要使用粤方言,俗称白话、广东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粤方言可分为粤海片,也称广府片,以广州为代表,在粤语中影响最大;四邑片,以台山为代表;莞宝片,通行于东莞及宝安,以莞城为代表;香山片,通行于中山、珠海(斗门除外),以石歧为代表。各片小有差别,其中四邑片与粤海片差异最大。珠江三角洲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花都、东莞、惠东、惠阳、龙岗、中山五桂山等地。粤港澳大湾区外来务工人员一般使用普通话。由于普通话为学校教学语言,大部分珠江三角洲居民均能听懂并交流。壮族、瑶族聚居区使用壮语、瑶语等民族语言,增城、博罗的畲族使用山瑶话。香港居民主要使用粤语、英语和普通话。澳门居民交流以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普通话为主。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国内第一个、全球第六个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1》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继续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创新集群。

  5. 2021年12月15日 · 大灣區位置. 大灣區聽得多,但很多人都想不知道大灣區包括什麼地方,打開大灣區地圖,除會發現包含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亦包括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九個城市,其總面積達5萬6千平方公里之廣。 根據廣東省及香港和澳門特區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2020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經超過八千六百萬,地區生產總值更達16,688億美元。 3.

    • 大灣區位置包括1
    • 大灣區位置包括2
    • 大灣區位置包括3
    • 大灣區位置包括4
    • 大灣區位置包括5
  6.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2019年底總人口逾7 1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6,795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23,371美元。. 可見,大灣區的 ...

  7. 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香港和蓮塘/香園圍口岸這三項重要跨境基建的開通,大大縮短香港和大灣區城市的交通時間,促進互聯互通,達致聯通大灣區,連接世界,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