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由閩南籍移民帶到臺灣的媽祖信仰有關的宗教活動經常是備受重視的宗教活動其中尤以 大甲鎮瀾宮 、 彰化南瑤宮 、 北港朝天宮 、 白沙屯拱天宮 等廟宇發起的媽祖進香遶進最具代表性 [3] 。 2009年媽祖信仰入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生平 [ 編輯] 媽祖姓林,相傳在 北宋 建隆 元年(960年)出生於 清源軍 泉州 莆田縣 湄洲島 東螺村(979年,莆田縣改隸太平軍;980年,太平軍改名 興化軍 ),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為是 [4] 。 從南宋到清代,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天后,名為「林默,生於湄州嶼,自幼有異能。 是當地知名的仙姑(女性法師)。

  2. 由閩南籍移民帶到臺灣的媽祖信仰有關的宗教活動經常是備受重視的宗教活動其中尤以 大甲鎮瀾宮 、 彰化南瑤宮 、 北港朝天宮 、 白沙屯拱天宮 等廟宇發起的媽祖進香遶進最具代表性 [3] 。 2009年,媽祖信仰入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生平. 媽祖姓林,相傳在 北宋 建隆 元年(960年)出生于 清源軍 泉州 莆田縣 湄洲島 東螺村(979年,莆田縣改隸太平軍;980年,太平軍改名 興化軍 ),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為是 [4] 。 从南宋到清代,绝大多数史料公认天后,名為「林默,生于湄州嶼,自幼有異能。 是當地知名的仙姑(女性法師)。

  3. 媽祖原名 林默 [27-28] , 公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於福建莆田 湄洲島 。 [32] 父母信佛,夢觀音賜藥而生之。 八歲從師,十歲信佛,十三歲習法術。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漁民而不幸遇難,年僅28歲 ,盛裝登山石“昇天”為神。 當地居民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廟奉祀,稱“通賢靈女”。 宋、元、明、清歷代均有褒封,清封“天上聖母”。 [14] [29] 中國沿海各地的漁民和航海者都把媽祖奉為海上保護神,北起 丹東 、秦皇島、天津、煙台,南到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香港、澳門等地,都建有天后宮。 全世界共有媽祖廟4000多座,分佈在日本、美國、朝鮮、菲律賓、越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説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21日 · 媽祖 ( 莆仙語 : Mâ-cô ; 閩東語 : 媽祖 , 平話字 : Mā-cū ; 閩南語 : Má-tsóo ),是 中國民間信仰 中的 海洋女神 ,有關信仰主要發散中心是 湄洲島 ,擴及於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膠東半島 、天津等地區,也被隨該些地區之移民傳至於 臺灣 [1] 、 琉球 、 日本 、 新加坡 等地 [2] 。 媽祖據傳 原名 林默 , 暱稱 「 默娘 」,又称 天上圣母 、 天后 、 天妃 、 天妃娘娘 、湄洲娘妈(莆田话:Ná̤u-mâ)、 妈祖婆 、姑婆嫲 (Gū pó má)等,生活於 北宋 時期之 興化軍 莆田縣 ,在手足中排序最後。 據稱,她聰慧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 釋道兼修 的仙姑,為人 占卜 禍福,而終身 未婚 。

  6. www.peitiangung.org.tw › mazu_2媽祖生平

    媽祖姓林名默又稱默娘是北宋清源軍後改為泉州莆田縣古稱興化湄洲嶼人生於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三月二十三日。 媽祖林默娘出生至彌月間,因為「不聞啼聲」之故,所以,他的父母替她取名「默」。 據林氏族譜和其他史料記載,媽祖係唐邵州刺史林蘊的七世孫。 曾祖保吉,仕後周,任統軍兵馬使,因當時天下紛亂多事,乃棄官隱於湄洲灣賢良港。 祖父孚,官福建總管。 父親名惟慤,曾官都巡,即負責沿海治安巡邏官員,母親王氏,生六女一男,媽祖乃其最小女兒。 林默出生前夕,鄰里鄉親看到流星化為一道紅光,白西北天空射來,耀目燦爛,把島嶼上岩石都照的發紅。 所以,她的父母認為這個女嬰一定不是常人,雖然已生過五女一男,在企盼再生一個兒子的心情下,難免大失所望,但仍極疼惜她。

  7. 民俗簡介. 媽祖信仰 是台灣地區最普遍的傳統民間信仰之一。 由於早期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福建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 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 ( 含湄洲祖廟正三媽一座 )。 媽祖信仰傳到 台灣地區 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甚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大陸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中國大陸的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僅是漁民的守護神。 但在中國台灣地區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大陸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灣的過海守護神。

  8. 媽祖成人而成神的聖蹟,既有歷史面向也參雜神話,活動時間約在北宋初: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到太宗雍熙四年(987),其父親為林愿(或作孚、惟慤),媽祖出世後逾月不哭,被稱為「林默娘」。 自幼在湄洲嶼成長,由於深知海性也具有異能,故常適時出神解救海上船難,都表明其「神女」或「通賢靈女」的神異性格。 早期的媽祖神話既有佛、道二教色彩,肇因於 祠 廟 分由佛、道二教中人住持,就形成不同的說法:或説因敬祀觀音大士而有靈異,或曾得老 道士 玄通授予「玄微祕法」,故具有 驅邪 救世的神異;而民間則傳說降服桃花山妖怪,將千里眼與順風耳收為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