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茶粄 或稱 茶粿、茶果,是广东、香港及台灣等華南地區的傳統小食,有粤式茶粿和客家茶粄 [1][2][3]。 記載. 蕭梁時代的《荊楚歲時記》 (成書於501-565年間)如此記載:「三月三日,取麴汁、蜜和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 麴 耳草,俗呼茸母。 《宋宗詩》茸母初生認禁煙。 」 農曆三月三日,人們會把麴汁、蜜,混和米粉,製作一種叫「龍舌」的食品。 因為那時候的粿是像舌頭的形狀,故人們叫它做「龍舌」。 而「蜜」就是糖漿,「麴」就是「鼠麴草」。 「鼠麴草」的葉子形狀好像「鼠耳」,所以又叫做「鼠耳草」。 《荊楚歲時記》說當時的人食用它以「厭時氣」,大概服用粿是有去除暑濕的保健作用。 事實上,根據《全國中草藥匯編》說,鼠麴草的確能治療風濕腰腿痛,具有藥用價值。 至今,在製作茶粿時,也會用上它。
客家茶果(在很多客家地区称为客家粄)是客家小吃的一种。 客家茶果品种多样,常见的有艾粄、苎麻粄、鸡血藤粄,清明节的主角是苎麻粄。 客家茶果是客家人饮食中的一种很普遍的食品,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粄 或稱 茶粿、茶果,是廣東、香港及台灣等華南地區的傳統小食,有粵式茶粿和客家茶粄 [ 1 ][ 2 ][ 3 ]。 記載. 編輯. 蕭梁時代的《荊楚歲時記》 (成書於501-565年間)如此記載:「三月三日,取麴汁、蜜和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 麴 耳草,俗呼茸母。 《宋宗詩》茸母初生認禁煙。 」 農曆三月三日,人們會把麴汁、蜜,混和米粉,製作一種叫「龍舌」的食品。 因為那時候的粿是像舌頭的形狀,故人們叫它做「龍舌」。 而「蜜」就是糖漿,「麴」就是「鼠麴草」。 「鼠麴草」的葉子形狀好像「鼠耳」,所以又叫做「鼠耳草」。 《荊楚歲時記》說當時的人食用它以「厭時氣」,大概服用粿是有去除暑濕的保健作用。 事實上,根據《全國中草藥匯編》說,鼠麴草的確能治療風濕腰腿痛,具有藥用價值。
客家茶果. 茶果的誕生是由於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閒話家常,於是以糯米制作成甜咸糕點,邊吃邊談,由於它配茶吃最適合,所以命名為「茶果」。. 在春節、元宵、清明都有保持做茶果的習俗,而最古老的茶果稱之為:「雞屎藤」。. 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 ...
茶果,是广东省的传统美食,是客家人和广府人的传统习俗。 茶果作为广府人和客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不同节气食用不同的品类。
2012年3月12日 · 市場上將茶簡分為“四大茶類The Four Tea Types”,即將“全發酵茶completely fermented tea”統稱為“紅茶Black Tea”,將“後發酵茶post-fermented tea”統稱為“普洱茶Puerh Tea”,將“部分發酵茶partially fermented tea”統稱為“烏龍茶 Oolong Tea”,將“不發酵茶non
2016年11月17日 · 本地客家人在節日慶典時,都愛製作草粿,有時稱之為「粄」,有時名之「茶粿」。 無論是「粿」,還是「粄」,從字義上看,都是指以「米屑」製成的食物。
2021年4月28日 · Chaguo (茶果) is also known as ban (粄) in Hakka dialect. It is a traditional Hakka food. Kuichong’s Hakka Chaguo (葵涌客家茶果) is popula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Dapeng Peninsula. The making techniques are widely used around Gaoyuan and its
2021年3月25日 · 客家茶果(在很多客家地区称为客家粄)是客家小吃的一种。 主要流行于惠州、深圳、梅州、河源、凤岗、韶关、赣州、龙岩等客家地区。 2019年,深圳的横岗客家茶果制作技艺和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音指南:学习如何用母语客家语中的“茶果”发音,“茶果”英文翻译和音频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