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屈原 (前342年2月17日 [1] —前278年6月6日), 羋 姓 , 屈 氏 , 名 平 , 字 原 , 以字行 , 楚國 丹陽(今 湖北省 秭归县 ,一說湖北荊州紀南 [2] )人,自稱是上古五帝之一 高陽氏 的後裔 [3] ,為中國 戰國時期 詩人 、 政治家 ,其先祖 屈瑕 受 楚武王 ...

  2. 本文試從古楚人的靈魂信仰與屈原晚年對古神仙家的修行實踐出發參照遠遊文本提供的線索重新審視對屈原自沉的種種流俗理解只有回歸真實的歷史文化境遇當中方有可能達成對屈原生命歸宿的合理認知

  3. 大夫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屈原 (前342年2月17日 [1] —前278年6月6日), 羋 姓 , 氏 , 名 平 , 字 原 , 以字行 , 楚國 丹陽(今 湖北省 秭歸縣 ,一說湖北荊州紀南 [2] )人,自稱是上古五帝之一 高陽氏 的後裔 [3] ,為中國 戰國時期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懷王不聽昭雎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劫持秦王脅迫懷王割讓巫黔中之地懷王不肯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橫為王是為楚頃襄王。 [4] 前297年楚頃襄王二年),魏聯合攻秦至函谷關楚懷王趁機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趙國

  6. 屈原希冀長生的寓意與其勇於赴死的意念一致皆出於為公為國兩者的出發點完全出於憂國愛國使然文乃到此作結。 關鍵詞 :屈原離騷楚辭悲情忠愛. 一、前言. 〈離騷〉正如梁啟超說的是屈原的「一篇自傳」、「可算得全部作品的縮影」(《屈原研究》 [1] ),游國恩也說:「〈離騷〉代表屈原全部的作品,漢人還無此例」(《楚辭概論》 [2] ),蘇師雪林也提到說:「〈離騷〉是屈原一篇韻文自傳,自誕生之初直敘到投淵自殺,一生行迹,朗如列眉」、「是屈原一切作品中最出力寫作的一篇,可稱為他的代表作」、「真所謂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篇有篇法,算得舊式韻文界空前絕後的一篇奇文」(〈屈原〉 [3] ),可見它是我國文學作品中,曠古絕今的一篇傑作。

  7.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 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 浪漫主義 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 騷體 ”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主要注本有東漢 王逸 的《 楚辭章句 》、南宋 朱熹 的《 楚辭集注 》、清代 戴震 的《 屈原賦注 》等。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離騷. 創作年代 :戰國後期. 作品體裁 : 騷體詩. 作者 :屈原. 作品別名 :離騷經、離騷賦. 作品出處 :《 楚辭 》

  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史記 < 古文觀止. 屈原列傳 史 記. 屈原 者,名 平 , 楚 之同姓 [1] 也。 為 楚懷王 [2] 左徒 [3] 。 博聞彊志 [4] ,明於治亂,嫺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王甚任之。 上官 [5] 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6] 。 懷王 使 屈原 造為憲令, 屈平 屬草稿 [7] 未定, 上官 大夫見而欲奪之, 屈平 不與,因讒之,曰:「王使 屈平 為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 伐其功 [8] 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王怒而疏 屈平 。 屈平 疾 [9] 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