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卡薩爾斯開始,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對愛樂者來說,無疑成為無限的意義延伸。. 表面上,它是六首為大提琴所寫的組曲,但經過聽者的心靈詮釋,它可以是苦澀的咖啡、可以是獨處的氣氛、可以是良心的導師、可以是音符散文、更可以是冰上雙人舞、阪東 ...

  2. 2002年11月14日 · 所謂「方法演技」,即是「演技」的「方法」。. 此項舞台演出理論乃脫胎自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y),講究「以意念指揮生理機能」「駕馭情緒」的表演體系;至40年代的美國,有舞台學者認為演技是可以透過客觀因素來訓練的,包抬透過 ...

  3. 馬勒交響曲的錄音版本(上). 二十世紀的指揮大師,少有不灌錄貝多芬的交響曲的。. 而二十一世紀的指揮,如果不進行馬勒的交響曲錄影,進而發行DVD,恐怕也將被後世樂迷遺忘。. 馬勒交響曲有股魔力,不僅聽覺效果好,視覺效果更不貧乏。. 他一生共創作 ...

  4. 同年9月在維也納終於完成全劇,僅僅排練兩天,便在9月30日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 莫札特這位戲劇天才取材詩人魏蘭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話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中一篇〈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並1780年由Emanuel Schikanneder改編 ...

  5. 什麼是華格納的「無限旋律」與「主導動機」?. 1894年,華格納在他的文章〈未來的藝術作品〉一文中,. 提到一個重要概念:「整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 此概念的目的乃在解決歌劇史上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音樂」與「文字」,孰輕孰重?. 因此 ...

  6. 每位被冠上「偉大」字眼的指揮,都有其關鍵因素!. 穆拉汶斯基(Evgeny Alexandrovich Mravinsky)的偉大,也有其時代和歷史的背景。. 他就像前蘇聯指揮大軍的領袖統帥般,無疑是俄系指揮中知名度最高的,他一輩子都指揮俄國樂團,唯一帶過的非俄樂團就是捷克愛 ...

  7. 2018年6月16日 · 這部舞劇在 1910年到1911年之冬天,為達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的俄國芭蕾團(Ballets Russes)作曲,並於1911年6月13 日在巴黎首演。 首演大致成功,但不少聽眾被這部沒有什麼情緒、激烈,有時又鬼怪的音樂驚嚇。 有音評家在光賞最後排練之後説,「沒想到招待我們來看這種東西」,達基列夫只回答他「那很抱歉」。 1913 年,達基列夫率團到維也納訪問表演時,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不大想演奏「彼得魯什卡」而稱呼此曲為「詭異的音樂」(Schmutzige Musik)。 此曲的特徵,是組合 C 大調與升 F 大調的所謂「彼得魯什卡和聲」,以複調性預告主角的上場。 接在「火鳥」之後,斯特拉溫斯基本來要寫「春之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