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5日 · 第一代電視人Charles吳承歡忽然又回來了這位老頑童藝術家是我家三代的朋友先是與我老爸老媽成了好朋友他們那段日子幾乎一星期見兩三晚大多數在尖沙咀棉登徑的馬來餐廳相聚除了他們還有十分得人尊敬的李晨風導演李兆熊導演兩父子吳承歡每提起總會說:「你老竇叫我叉仔Charles),李晨風導演是叉伯。 」我們常常談起往事,我老爸、李晨風導演都已經上了天國去會他們的老朋友了。 叉仔今天回港,他笑言找到個很好的藉口,便是他為自己出了本畫冊,把他多年的精彩有趣的作品結集成冊,把他的前半生和在澳洲的近年生活都變成有趣的畫作,如今結集成冊出版了,特地帶回來送給我們,也趁機和我們見面共敘!

  2. 2016年11月2日 · 2016-11-02. 儒家論孝,着重本質與形式並重。 子女對待父母,應本乎敬誠,行乎禮儀。 孔子推崇周禮,認為周禮完備,既具本質亦具形式。 時移世易,形式總會有改變的需求,以因時制宜,可是,形式如何變,也不應影響敬誠的本質。 論語之中有關「三年之喪」的討論,正正點明本質重於形式的觀點,原文見於《論語.陽貨》: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曰:「安! 」「女安,則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 今女安,則之! 」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3. 2018年11月28日 · 「君子」和「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古人提倡「孝」一來是為了使家庭和諧,二來是為了國家安穩,三則是為了成就理想人格。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向父母行孝呢? 行孝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孝養」、「孝敬」及「孝承」。 孔子的學生喜歡向其問孝,因材施教的孔子往往能給學生一些新的衝擊。 只養不敬 無異犬馬. 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從孔子的回應可見,「孝」的最基本條件,就是能夠供養父母。 世人都認為供養父母就是盡孝,但在孔子的眼中是不足夠的,因為「養」只是基本,而且心中要帶有「敬」,這樣才能區分出「養」父母和「養」犬馬的差別,因此,除了「孝養」,更要「孝敬」。 孟懿子也曾向孔子問孝。 子曰:「無違!

  4. 2014年1月10日 · 古文解惑:《禮記選讀-嗟來之食 失禮於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4-01-10] 我要評論. 中國為禮儀之邦,自古特別強調「禮」。. 儒家十三經中,即 ...

  5. 2019年1月9日 · 從心,中聲。 」第一部以楷書為主體的古代字典《玉篇》,更簡單直接:「直也。 」《增韻》解釋為:「內盡其心,而不欺也。 」《六書精蘊》的解釋是:「竭誠也。 上述各家紛繁的定義,大致上都說明「忠」是誠實的表現,指為人誠懇厚道、盡心盡力,盡力做好本分。 其精神、內涵便是儒學「仁義」的延伸。 「忠」乃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論語.里仁》中,曾子曾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學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主忠信」,即是君子行事以忠信為主。 漸變臣下要忠君. 後來,「忠」的意思又在忠誠無私、忠於他人外,加入忠於國家及君主的含義。 《論語.八佾》篇記載︰「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6. 2017年1月18日 · 1.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罕》) 孔子說,智慧的人不會迷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慮,勇敢的人不會懼怕。 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 孔子說,君子和睦共處而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而不能真正地和睦共處。 3.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里仁》)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遲緩,做事要敏捷快速。 2015年曾考問「以下哪一項最適合現今青少年作為他的座右銘?

  7. 2015年5月15日 · 駿馬一跳也不能跳出十步,駑馬跑得再慢,也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成功的關鍵就是堅持不懈。 資料圖片. 《荀子.勸學》論學習之方法與應有態度曰: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①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②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蹞步③,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④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⑤,功在不舍⑥。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螾⑦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⑧,非虫也蟺⑨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 積聚土石而成高山,風雨便在那裡形成;匯聚水流而成深淵,蛟龍便在那裡生長;累積善行養成美德,就能達到心智澄明的境界,具備聖人的修養。 因此,不累積每一步,就無法走到千里之遠;不積聚小水流,就無法匯成大江大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