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六十年代至今,每逢中秋佳節和追月夜,維園的草地、屋村的公園必人頭湧湧。不少家庭扶老攜幼帶備燈籠、月餅、芋頭及時果在維園草地席地而坐,欣賞月色。情侶們和小孩子更會在月餅罐內點起蠟燭,砌出各式各樣的圖案,令維園在中秋之夜,燭光處處。

  2. 老襯亭,即今日凌霄閣前身的別稱,最早期的老襯亭建於20世紀初,只是一個觀景亭,於香港日治時期被毀,後於1950年代由香港大酒店復建,作為山頂纜車總站的標緻式建築,仍被俗稱為老襯亭。1972年,重建成爐峰塔(凌霄閣上一代的建築物),頂層設有西餐廳,餐廳下層為咖啡室,而底層則是中 ...

  3.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這座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巍峨古典,內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集會廳,是本港外籍人士及上流社會的文化中心。

  4.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5.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6. 地上一盤盤的花,叫「日本吊鐘花」,在香港較為少見,因色澤鮮艷,甚惹人注目。(攝於1974年) 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一個最重要的節日,世界各地的中國人都會大肆慶祝。在這個佳節,大家除了重視除夕吃團年飯,另一餘興節目便是舉家逛年宵花市。

  7. 城門水塘位於荃灣城門谷一帶,於1923年開始興建。當時興建城門水塘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共動用了2000多人參與建設,由於當時未能掌握爆破技術,在建設過程中造成不少意外。到了1937年,整個工程才告竣工,興建費用高達9.5百萬港元,建成的水塘儲水量約1.3279千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