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0月11日 · 如果能再近一點會更好。 然而,一靠近,昆蟲驚飛了,便十分自責;若沒驚嚇到牠,心情則會感到踏實而愉悅。 對昆蟲觀察者來說,總希望能儘可能地靠近一隻昆蟲卻不驚擾到牠。 所以,時時處於猶豫的心情,總想著:「該不該再更近一點? 」於是,有些昆蟲觀察者讓自己像棵樹,儘可能不動,等待風搖時才緩緩移近;有些昆蟲觀察者,則讓自己移動時晃晃頓頓,像隻竹節蟲;還有一類昆蟲觀察者,善於潛行,匍匐前進,像隻準備獵食的攀蜥。 我之所以喜歡近拍昆蟲,原因之一是,當牠的照片在電腦螢幕上呈現時,往往造成驚奇的效果。 昆蟲被放大了,看起來有些超現實的感覺。 同時,一些在野外觀察時看不見的特徵,忽然被突顯出來了。 例如,照片中的這隻食蟲虻,牠那碧綠色的複眼,光亮動人。

  2. 2021年4月12日 · 晴賢教授團隊持續在阿罩霧水圳上中下游做監測與移除,希望防止大鬍子異形繼續擴散。 羅皓仁呼籲玩家與業者,有了琵琶鼠的前例,大家都應該具備保育觀念,千萬不要將外來魚類放到野外河川中。

  3. 2019年11月12日 · 2020/07/30. 台灣新聞.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 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 全台陽光普照的好天氣,也需要注意光化作用所造成的空污! 根據環保署預報資料顯示,受到東風挾帶境外臭氧移入與本地光化作用生成的臭氧疊加影響,竹苗以南的下風區域又因擴散條件不佳,臭氧濃度將會升高,明(13日)北部沿海及竹苗地區的局部區域可能達橘色提醒等級,高屏空品區、馬祖及金門為「橘色提醒」等級,中部及雲嘉南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雲嘉南沿海地區也可能出現揚塵現象,請民眾留意空氣品質變化,老人、小孩等敏感族群應減少外出,並配戴口罩。

    • 晴報1
    • 晴報2
    • 晴報3
    • 晴報4
    • 晴報5
  4. 2012年9月10日 · 研究團隊成員、清大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教授曾晴賢指出,台灣原生淡水魚物種分布狹隘,只在少數溪流和河流,而湖泊以及野塘遭到填補,河流水泥化、溝渠化以及外來種威脅都使得原生淡水魚生存不易。 不少社區護魚成功案例. 只要有心,讓保育本土種成為共識,成功復育並非不可能。 台灣曾有幾個成功復育原生淡水魚的案例,在7日的《紅皮書》發表會上,曾晴賢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台灣鮭)為例,經過多年復育,已達環境承載量,這在國內實屬不易。 再加上棲地復育,即使面對極端氣候衝擊,棲地受到的衝擊以及恢復的情況都遠比其他地區好。 此外,苗栗縣銅鑼鄉公所近幾年來舉辦魚選美賽,結合環保概念,鄉民只要拿20顆廢電池就可以換得2隻蓋斑鬥魚回家養殖。 蓋斑鬥魚吃孑孓,可杜絕病蚊媒,為鄉居民眾所愛。

    • 晴報1
    • 晴報2
    • 晴報3
    • 晴報4
    • 晴報5
  5. 2022年11月3日 · 台灣許多學者、團體年年參與,今年觀察重點是什麼? 除了喊「Taiwan can Help」,台灣又能在這場氣候戰役中發揮什麼角色? 在COP27開幕前夕,《環境資訊中心》訪問了前往參與的國立中央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李河清與「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TWYCC)代表團成員張睿、魏孜頤。 請他們解析這場年度氣候大會的看點。 圖片來源: Markus Spiske/Unsplash. 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參與COP對台灣有什麼意義? 李河清: 台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還躺在立法院,草案納入COP27預期討論的氣候調適、碳定價等設計,都是非常重要的立法內容,但近期討論熱度似乎趨於平緩。 此外,今年大會辦在非洲,非洲的國家館應該非常值得一看,各國的小農、原民議題或許會特別突出。 張睿、魏孜頤:

  6. 台中市政府建設處長黃晴曉表示,台灣光復以來,河川建構大多以 安全為最大考量,混凝土超量使用,讓台灣河岸變成灰色的長城,無法與大自然結合。

  7. 2005年12月9日 ·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新發表的報告中指出,潔淨的水源、清淨的空氣、豐富的野生動物、及相對穩定的氣候,是支持著地球上生命的全球生態系統。 然其中卻有60%資源,因為不當的使用而遭受汙染或濫用,進而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在這份《生態系及人類福祉之綜合健康報告》中,探討了健康的維護、自然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及人類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李鍾郁表示:「過去50多年間,人類比歷史上其他時期更快速且大規模地改變自然生態系。 而這樣的轉變,確實對人類的衛生、福利及經濟收益均有相當貢獻。 」但他接著指出,在這轉變過程所帶來的好處,卻並未平均分布在所有地區及人類身上。 科學家在報告中警告,生態系的衰退造成嚴重的後果,已經體現在人類健康層面,並且在未來50年會更加嚴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