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曹原在攻读麻省理工博士期间他通过实验发现 石墨烯 的排列结构中具有非规超导电性的因子据此推测出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的特性会发生剧变并因此表现出超导体的性能

  2. 2018年3月7日 ·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在麻省理工就读的研究生Yuan Cao曹原)。 | 图片来源:Nature. 超导体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可被主流超导理论解释的常规超导体,以及无法用主流理论解释的非常规超导体。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了石墨烯的超导行为是非常规的并且表现出一些与另一种被称为铜氧化物的非常规超导体相似的属性。 这种复杂的氧化铜可以在绝对零度的133度之上导电。 三十年来,尽管在寻找室温超导体的路上,铜氧化物一直是物理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但其背后的机制依旧使他们困惑。 与铜氧化物相比,堆叠的石墨烯系统相对简单,并且物理学家对它有着更好的理解。 魔术. 石墨烯是一种以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是一种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大的二维材料。

  3. 2020年12月15日 · 一名来自中国成都的年轻小伙,已悄然登上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的年度科学人物 榜首 。 就是——“曹原”,一个从神童到天才的中国骄子此前自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教授第一次发现石墨烯将石墨烯这种百年来还处于假设定位的研究变成了现实之后全世界开始掀起了一场石墨烯的研究热潮。 可是,石墨烯的发现,并不代表石墨烯超导研究的实现。 对于这一新兴的能源研究方向,科研难度极大。 但这阻止不了全世界对这一超级能源技术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对这一方面的投入。 从2014年到2019年,全球发表与石墨烯相关的英文论文共有181937篇,其中中国就发布了83055篇,占据了全球45.65%的比例,接近一半的成果为中国所创造。

  4. 在《自然》上发表论文, 他与团队关于石墨烯的研究. 也有了“第三层”的重磅突破。 三年内5次登上《自然》 最新在《自然》发表的论文,曹原和Jeong Min Park 为共同第一作者,此外曹原还与他的导师、帕布罗·埃雷罗教授共同担任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指出三层扭转石墨烯能够表现出超导性。 在新的三层结构中,中间一层石墨烯相对于外层以新的角度扭转,其超导性比双层结构更稳定。...

  5. 2021年9月22日 · 曹原本科时期的导师曾长淦表示曹原等人在2018年针对石墨烯的重大发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而今年发现的魔角扭曲三层石墨烯则是在当年的实验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 曹原团队的实验结果,创立了一种可调节的莫雷超导体家族, 这一发明可能彻底解决困扰物理学界几十年的问题——对超强耦合的高温超导的基本理解。 曹原等人在2018年用实验发现: 当低温下的两片石墨烯以1.1°堆叠和扭曲时, 电阻会突然消失,变成“莫尔超导体” 因此,这项为表彰在凝聚态理论或实验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青年研究者而设立的奖项,“自然而然”地颁发给了这位年轻人。 曾有媒体评价道,“不是曹原终于有资格获奖,而是奖项终于有机会颁发给他。 这样一位早已被报道多次的天才青年,于普通人能有什么启发?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6月12日 · 石墨烯是一种以单层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蜂巢晶格材料。 此前,科学家就发现了石墨烯的超导电性,但那只发生在它与其它材料接触时,而且可以用常规的超导电性解释。 曹原与其博导Jarillo-Herrero尝试将两层石墨烯的角度发生偏转后发现在特定的魔角石墨烯出现了不寻常的超导现象。 为此,他们于2018年3月在《自然》上背靠背发表两篇论文介绍这项新奇的发现,并引发材料学界的关注。 此时,曹原21岁,成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自然》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今年5月,Jarillo-Herrero和曹原再次在《自然》上同期发表两文,报告关于魔角石墨烯的后续研究。

  8. 曹原(1996年 — ),四川 成都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計算機系教授。 麻省理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 二维材料 ( 英语 : Single layer materials ) 的输运性质。 [2] [1] 2018年因入选《自然》杂志“2018年度科学人物”并位列榜首而知名,他被《自然》赞誉为“石墨烯驾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