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1日 · 他是一個理論上永無止境的樓梯,你會感覺自己一直在往上爬,或是不斷往下走,但怎麼走,樓梯似乎都沒有止境? 簡單來說,這個樓梯你永遠無法找到最高點和最低點,這也是為什麼永遠走不完這樓梯。 這個概念由英國數學家羅傑·潘洛斯及其父親遺傳學家列昂尼德·潘洛斯在1958年提出。 在全面啟動裡面,他們曾經有展示過這個樓梯。 這可不是電腦特效搞出來的,他們還真的做了這樣一個樓梯向潘洛斯致敬。 M. C. Escher - Penrose Steps From Inception Movie. Watch on. 在這個影片裡我們可以發現一件讓人遺憾的事,也就是這個樓梯是利用上下的視覺效果達成看似循環的樓梯,這就是潘洛斯樓梯在三維世界實現的難點。

    • 以乒乓球為靈感「打磚塊」
    • 閃爍迷宮吃豆「小精靈」
    • 圈圈叉叉「井字棋」
    • 山不轉路轉「貪食蛇」
    • 斷線必玩跑跑「小恐龍」

    這款街機遊戲與電視遊樂器經典,最早於 1976 年由 Atari 公司兩位工程師 Nolan Bushnell 與 Steve Wozniak發明──後者在不久後就與 Steve Jobs 共同創立了蘋果,前者則是 Jobs 的第一個老闆呢。 打磚塊遊戲的畫面簡單卻繽紛:上方有一堆磚塊,由玩家操作畫面下方的一個水平棒子,讓小球在棒子上彈來彈去、打掉上方磚塊。玩家需要靈活控制棒子,並精準判斷球會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掉下來,再評估反彈的角度,把全部磚塊打掉就可以過關,萬一沒接到球掉下去就失敗。 以前要玩這款小遊戲,只需要切換至 Google 圖片搜尋鍵入「Atari Breakout」,可惜現在已經停止這項功能支援。不過還是可以透過 Google Mirror – I’m elgooG服務,來...

    Google 工程師埋入產品的另一款懷舊經典,就是從 1980 年代風靡至今的「小精靈」。以鍵盤操縱小精靈上下、左右移動,吃進越多彩色豆豆得分越高,過程中也別忘了躲避敵人也別忘了躲避敵人追擊。搜尋「Pacman」再按下「玩遊戲」按鈕,就能開始暢玩囉!

    相傳最早源於古羅馬時代,想必你也玩過這款上手容易、精通困難的井字遊戲,偶爾拿來動腦殺時間最好不過。 Google 搜尋「Tic Tac Toe」就能立刻開始與電腦對戰,還能於畫面左上角,自由選擇難易度,或者邀上好友一起玩。用三個記號連成水平、垂直或斜槓,看看是誰先成功連成一條線吧!

    這款遊戲經典,起源於 1976 年名為「Blockade」(意指封鎖)的大型電玩。在這款簡易遊戲中,玩家上下、左右操控蛇的頭部,讓不停前進且還會越吃越長、越走越快的蛇,一路拾起遊戲地圖上的食物而得分,過程中要小心別觸碰到自身或牆壁等障礙物。 Google 版本的貪食蛇還包含一些有趣設定,像是調整遊戲版面大小,還能自訂玩家想「餵」蛇吃哪種食物。 Google 使用者只需要搜尋「play snake」再按下「玩遊戲」,就能叫出可愛多彩的遊戲畫面。

    Google Chrome 身為全球瀏覽器龍頭,每每網路斷線時,為大家獻上這款復古卷軸遊戲,可說是相當使用者友善。 要叫出小恐龍很簡單,只要關閉網路連線(WiFi 和行動數據),開啟 Chrome 瀏覽器,再隨意搜尋任何網頁──沒有連線理應會失敗──便會看到「無法連線至網際網路」以及畫面上方的黑白小恐龍,按下空白鍵牠就會開始跑。 遊戲玩法在此就不贅述,據說此款遊戲最高分是 99,999 只有老練玩家(或者網路斷線太久的使用者)能夠達到,那會是你嗎?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New York Post》、《Cellular News》。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廖紹伶)

  2. 2020年8月3日 · 他是個與天下國家或大局思維無緣的人。 不過,在世時很重視自己的家人,並且貫徹到最後。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活到了七十九歲。 對父親的情感,錯綜複雜,「總而言之就是不像樣而且丟臉,所以當時把它掩蓋了起來。 」「父親那邊的家族過去經營軍用品工廠。 …… 但是這些身為人民的叔伯們,總是講著自己在中國殺人的故事。 日本不是戰爭的加害者嗎? 這些老頭們有沒有搞錯啊? 被這些長輩養育的自己,是不是也是錯誤的產物呢……那是一段不得不否定自我的日子。

  3. 2024年5月2日 · 《Financial Times》整理科技巨頭創辦人與電腦科學家對 AGI 的預測與看法,主要分為三派,分別是認為未來一年就能實現 AGI 的樂天派、預測至少要到 2030 年才會達成的中立派、以及認為 AGI 仍距離我們相當遙遠的保守派。 樂天派:2025 年前,比人類聰明的 AI 將出現. 談到矽谷中對科技發展最樂觀的人,非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莫屬,過去他就曾多次發表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樂觀預測。 日前他接受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 NBIM)執行長 Nicolai Tangen 採訪提到: 「我認為明年底將會出現一個比任何人都聰明的 AI。

  4. 2022年1月18日 · 一文解密什麼是 PoW 和 PoS 以及以太坊為何要轉型. TO 編輯推薦觀點. 2022-01-18.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從 2020 年開始,就有消息指出以太坊將要走向 2.0,礦工們再也無法開挖以太幣,也大大的影響了當時的幣價,也有專家認為真正的以太坊殺手就是 ETH 2.0 本身。 不過對於一般用戶來說,不用太擔心未來 ETH1 和 ETH2 兌換的問題。 然而為何以太坊要升級 2.0,而大家常說的 PoS 和 PoW 又是什麼呢? (責任編輯:邵元婷) 作者: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5. 2017年4月28日 · 這一結果將使全球糧食體系崩塌,末日般動蕩,很可能導致大部分人死亡。 我們作為科學家,對核武器承擔著特殊的責任,因為正是科學家發明了它們,並發現它們的影響比最初預想的更加可怕。

  6. 2020年11月26日 · 他對量子位說,這種情緒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同事們的工作能力都十分出色,讓人不由得有種優勝劣汰的緊張感。 二是工作強度真的很大,「晚上 12 點的北京,都見怪不怪了」。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有點個人時間了,他也不敢放鬆——這會兒不看技術貼、論文,就沒時間去跟上技術更新的節奏了。 「每天的工作都被生活裹挾,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覺」。 谷同學這樣自嘲,他也坦言,自己如今幾乎沒有什麼社交。 「我肯定幹不了一輩子,太累了,精神壓力也太大了。 不過,談到轉行,谷同學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 在他周圍,也暫時沒有可藉鑑的前例——身邊 35 歲的工程師其實不少,主要都是 leader 級別,他們目前也並沒有要轉行的意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