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反對清拆 皇后碼頭 行動中,朱凱廸曾是 本土行動 的成員,代表該組織向大眾介紹文物保育、 城市規劃 民主化的重要性而為人熟悉 [5] ,長期關注 新界 的鄉郊發展。 他也是 菜園村 關注組成員,是 反高鐵運動 的中堅人物 [6] 。 2021年2月28日,因早前參與 2020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 被 特區政府 指控涉嫌干犯「 串謀 顛覆國家政權 」罪而被捕被及起訴,一直不獲 國安法 指定裁判官批准 保釋 而被還押至今 [7] 。 早年經歷. 朱凱廸早年居住在 香港島 灣仔 盧押道 一帶,父親經營恤衫工場 [8] 。 就讀 高主教書院 (小學部)和 高主教書院 [8] ,1999年畢業於 香港中文大學 英文 系。

  2. 2019年10月18日 · 朱凱廸又聲言自己主張按基本法的框架贏得區議會和立法會的控制權」,並以此為基礎爭取落實雙普選」,有關理念反映他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的立場雖然他在是次回應選舉主任時搬出一套講法但朱凱廸昨晚8時半仍未收到確認其選舉資格的消息連同其新西團隊中有6人均未被確認提名有效截至本報截稿朱凱廸的參選資格未有新消息。 八鄉南區參選人還有屬朱凱廸團隊的徐卓然,及報稱為退休校長的黎永添。 問:你現時的個人立場是否同意不能夠以任何方式主張「香港獨立」? 朱:同意。 問:你現在的個人立場是否提倡或支持「香港獨立」是港人自決前途的選項? 朱:不提倡及不支持。 問:請問有關「中共和平地轉移權力與香港人」、「按基本法交出權力」和「投身革命」是什麼意思?

  3. 朱凱廸 (英語: Eddie Chu Hoi-dick ;1977年9月29日 — ),前 香港 民主派 立法會議員 ( 新界西 ), 社會運動 活躍人士, 左翼 環境保護主義 者,前 朱凱廸新西團隊 成員,就任立法會議員時期加入民主派立法會黨團 議會陣線 運作。 在反對清拆 皇后碼頭 行動中,朱凱廸曾是 本土行動 的成員,代表該組織向大眾介紹文物保育、 城市規劃 民主化的重要性而為人熟悉 [5] ,長期關注 新界 的鄉郊發展。 他也是 菜園村 關注組成員,是 反高鐵運動 的中堅人物 [6]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6年9月9日 · 逾10個環境關注群體包括長春社綠色力量綠惜地球綠色和平綠領行動環保觸覺香港觀鳥會守護大嶼聯盟土地正義聯盟結束一桶專棄等就朱凱迪事件發聯合聲明並在網上發起聯署行動6小時內已有逾1600人響應聯署信稱由中大保樹立人到保衛天星皇后碼頭反高鐵保衛菜園村反對新界東北逼遷以至近日的泥頭山事件處處可見到朱凱廸的身影。 與其說「人人都是朱凱廸」,倒不如說「朱凱廸都是我們」,又指支持的,絕不止是朱凱廸個人,而是他所堅持的價值和城鄉郊共生的綠運綱領。 聯署行動會在下周二下午5時結束,之後會把聲明連同聯署,遞交特首辦、保安局局長和警務處處長,促請當局撤查事件,並對近年屢見不鮮的不公義土地發展事件,展開深入調查,採取積極行動。

  6. 凯廸主张“民主自决”,他认为修改《 基本法 》、永续自治等,都是民主自决的选项。 他认为香港的前途,应由所有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共同决定,刻意划分族群是反民主。 他认为自决的定义是 港人 选择从现行《 基本法 》、 一国两制 的“ 鸟笼 ”中走出来,决定香港的前途,但关键是民主,不能以反民主的方式争取自决 [14] 。 并认为传统泛民提倡“换特首”变相更肯定中央权力,换特首仅是政府为消解民气,削弱民主运动,从而加强对港政治控制的方法 [15] 。 土地正义联盟在元朗十八乡发起反对官商勾结抗议. 他亦对香港的 右翼 本土派 作出批评,认为“ 民族自决 ”的提法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表示:“你将来自中共的压迫,转化成香港不同族群之间的压迫,不make sense(合理)。

  7. 2016年9月7日 · 在朱凱廸的好友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看來選舉結果也許正說明在經歷了近年的政治動蕩之後香港有一群理想主義者急切需要一個代言人」。 他們在倡導排外和暴力的本土右派和對局面無能為力的失效泛民兩者之間找不到自己的選擇朱凱廸的出現恰好為他們提供了第三種可能性」。 「他使得那第三條路上有人,而且你會發現,門是開的,你只要進來就可以了,已經有人在那裏很久了。 」陳允中說,他形容朱凱廸身後,是「本土」在香港的另一種可能。 中環皇后碼頭清場前,朱凱迪睡在碼頭頂的清晨。 從保育運動中看見「本土」

  8. 2020年1月16日 · 音樂系出身 的電影人. 大學畢業才毅然決定轉換跑道不算罕見中大音樂系出身的朱凱濙亦是其中之一。 「雖然很喜歡音樂,但我在讀 year2 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應該不會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 」她如是說道。 有時候認識自己要比認識別人更難,她卻早已明白到自己並不是個嚮往穩定的人,也就是說,沒辦法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剛好那時候看了一部紀錄片覺得好鐘意,那刻我就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出路。 」我想很多人其實跟她一樣,喜歡看電影,但從來沒想過要做這一行。 不一樣的地方是,她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一些導演,開始跟著他們出 crew,參與拍攝。 「慢慢就覺得方向好像對了。 」於是一畢業就目標明確的轉投電影學院,正式踏上導演之路。 電影 啟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