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9歲的陳小姐是一位結婚八年的職業婦女,女兒今年準備要上小學,家庭事業兩得意。 不料,公司年度健檢報告出爐時,將陳小姐的勝利人生從天堂打入地獄,經診治確診陳小姐罹患乳癌第二期已合併淋巴結轉移,且是高復發風險的HER2陽性乳癌,陳小姐初得知這消息時不禁讓她想到自己的阿姨十年前也因為乳癌轉移至腦及內臟後不久人世。 著自己年幼的女兒,忍不住心中湧上的無盡絕望。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台灣人每年超過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民國104年新診斷乳癌個案超過12,000人(不含原位癌2,441人),每天有28人確診、5人死亡,且有許多年輕乳癌,近1/3的患者診斷年齡小於40歲以下,乳癌也是台灣女性癌症致死率排行第一的癌症,人人聞之色變。 乳癌的治療演進史.

  2. 對沒有症狀的腦轉移而言,以抗癌藥物治療 (化學治療、標靶藥物及免疫藥物) 為優先,希望能夠達到同時控制原發癌及腦轉移的目的。. 但腦部有血腦障壁 (Blood-Brain Barrier, BBB),也常會影響大多數藥物的穿透能力,使腦部內藥物濃度過低,影響療效。. 近年來新 ...

  3. 復發.轉移的正向思維. 丘漢平/台灣癌症基金會志工.癌友關懷教育中心學員. 每一次的追蹤、回診、看報告,對於癌症患者有如聆聽法院宣判,是「發監執行」亦或「緩刑」,沒有一位患者或醫生能預知癌症是否會復發或轉移。. 去年9月,經證實為癌症復發及 ...

  4. 在抗癌藝術家 -- 阿布布思義以生動有趣的插畫,重現罹癌後內心的真實世界,解鎖癌友真心話: 「從來沒中獎過,這次為什麼是我中了癌症這個大獎?」、「醫師說的我都聽不懂,誰可以幫幫我?」、「親友們的為我好,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那些與癌共處的點點滴滴,搭配深入淺出腫瘤醫療專家們的專業建議,幫助癌友戰勝心障礙。 特別感謝: 「第15屆十大抗癌鬥士」評審委員: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 彭汪嘉康院士|執行長 賴基銘|副執行長 蔡麗娟|中華民國肌內效協會理事長 簡文仁|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 溫信學|三軍總醫院社工師暨諮商心理師 蔡惠芳.

  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彥醫師說,「2019年到2020年,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的肺癌病友中,屬於晚期3B到第4期的肺癌占所有肺癌病患54%,這當中有73%是肺腺癌,其中,有57%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對標靶藥物的治療反應比較好的,帶有外顯子(exon)19以及外顯子21的L858R變異,更高達90到95%。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治醫師鄭文建醫師表示,「小細胞肺癌及鱗狀上皮癌與抽菸有高度相關,所以腫瘤通常會在呼吸道的中心氣道附近開始生長,因此,就比較容易出現咳嗽、咳血的症狀,有利提早診斷。 但肺腺癌比較常從肺泡的周邊發生,等到腫瘤變大且壓迫到中心的氣道時,或蔓延到肋膜腔產生肋膜積水,才會出現喘、久咳,甚至咳血。

  6. 毛賢婷 (直腸腺癌)-享受生活中平淡的平凡,就是最美好的幸福. 發現癌症時的心情 從來也沒想過自己也會與癌症畫上等號,因為我生活作息正常,飲食規律,營養均衡,不菸、不酒、不熬夜、不吃燒烤更常常吃蔬果,且家族中無任何癌症病史,過著與一般上班族 ...

  7. 沒想到正值青春年華才19歲的小女兒竟確診骨癌,自責與悲傷感席捲而來,看著女兒的無助,為母則強的她,陪著女兒完成高強度化放療與手術,成為女兒抗癌之路上的燈塔。 自己的乳癌定期追蹤都長年穩定,女兒也過了一年的穩定追蹤,以為在人生的跑道上,終於可以稍微慢跑休息一會,長年相伴支持的先生因心肌梗塞突然驟逝,她竟被診斷出第二個癌症-肺腺癌,半年後小女兒再次確診血癌。 如今,女兒已完成骨髓移植。 曾經覺得老天對自己和一家人很殘忍,回想自己與女兒攜手走過的抗癌歷程,真實展現了罹癌也能活出精彩。 青澀13歲面對的不是國中生校園生活,而是與惡性骨肉癌對抗的日子. 與癌共處七年,20歲為續命而左腳截肢,活出「截」後人生的精彩. 李欣恬21歲/惡性骨肉癌/診斷日期:103年4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