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消費券 八達通 相關

    廣告
  2. 透過八達通App設立「轉數快」銀行轉賬,隨時隨地增值八達通卡,輕鬆付款,立即申請! 唔使排隊撳錢同掂現金,更安心衛生,嘟一聲搞掂,立即申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20日 · 當年的經建會以為消費券能夠透過消費乘數擴大消費的作用,提高經濟動能,然理論上消費券若能振興經濟,只在封閉式國家才有其理論效果,在一般的開放式經濟體成效有限,而臺灣怎會是「封閉式經濟體」呢?

    • 「錯一次是太天真,錯兩次就是自己蠢」—— 蘇貞昌當然該有「馬英九心魔」
    • 馬、蔡時期的經濟環境不同!政府已發出紓困現金 488 億
    • 失敗就是因為「太好用」!一千換三千能達到 1.5 倍的效果

    針對三倍振興券的批評很多,最犀利的是抨擊蘇貞昌心裡有個「馬英九心魔」;意思是蘇貞昌為了區隔當年馬英九消費券政策,所以為了不同而不同,因此死不肯發放現金,還畫蛇添足地要民眾給一千才能領回三千,導致政策怨聲載道。 其實,蘇貞昌當然該有所謂的「馬英九心魔」,因為,11 年前的消費券早已證明是個失敗的政策,錯一次是太天真,錯兩次就是自己蠢;如果 11 年後的政策繼續依樣畫葫蘆,什麼都不改,這政府才真是嚴重失職,對不起人民的荷包。 由於相關數據早已浮現,關於馬英九的消費券政策失敗早有公論。在發放消費券當年度(2009年)經建會的委託研究顯示,消費券政策對當年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約為0.28 至 0.43 個百分點,遠低於經建會原初估的 0.66 個百分點。而隔年審計部的「九十七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

    此外,11 年前後的台灣經濟環境與所要解決的困局也有若干不同。當年的消費券是為了因應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所帶來的消費緊縮效應,於是隔年發放給全民每人 3600 元希望能刺激消費;而 11 年後的台灣與國際市場經濟表現尚佳,卻因為疫情造成消費急凍,許多人生活突然之間陷入困頓,所以政策規劃與輕重緩急自然歧異。 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人刻意曲解這些政策思維的調整過程,拿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批評完全失焦。例如,質疑馬英九都可以發出 3600 元的準現金(消費券),為何蔡政府要與民爭利不發現金?事實是,防疫期間的急難救助與紓困已經發放超過 252 萬人,現金發放金額已達 488 億,其預定發放 1035 億元現金更高於當年消費券的花費總數。

    例如,質疑三倍券有很多限制用途,不夠好用;事實是,當初消費券的失敗就是因為它太好用,沒有限制用途,導致民眾可以用來購買所有他想買的產品,甚至完全取代原本的例行支出,才會造成政策的失敗。 例如,為什麼要拿出一千才能換三千,而不直接發兩千?原因在於以兩千元的給付,釣出三千元的消費,達到一點五倍的乘數;而政府保留預算額度,也為往後疫情再向上發展預作綢繆。至於也有媒體批評三倍振興券預算太過小氣,不比美日新港等國家每人動輒上萬到數萬元紓困金的說法,更是不知所云了;難道不管疫情受衝擊狀況與財政支出,每人均發五萬十萬的消費券,才是大有為政府嗎? 台灣的防疫全世界第一名,經濟受衝擊的程度自然相對輕微;後續的紓困振興量力而為,把錢花在刀口上,更是政府當為之事。一如當初的防疫工作邊做邊改,如今的紓困振興工作當然...

  2. 2016年5月9日 · 有點像是消費券,而且那時候政府很小心,存款準備率快 30%,比起現在台灣我記得大概 1X%,根本小心穩重的多。 這個東西在四川那麼好用,後來就逐漸用到其他的省分,而且類似的票券也出來了。

  3. 2023年8月22日 · 1. 每月銷售貨物 8 萬元以下、勞務 4 萬元以下者:免開發票。 無實體店面 :沒有招牌與店面、利用自用住宅從事營業行為、沒有雇用員工。 不必辦理「商業登記」,「稅籍登記」則得暫免,亦無須繳納營業稅與開立發票。 有實體店面 :無須辦理「商業登記」,有懸掛招牌者需辦理「稅籍登記」,無須繳納營業稅及開立發票。 2. 每月銷售貨物 8~20 萬元、銷售勞務 4~20 萬之間:免開發票,但要繳營業稅。 需辦理「商業登記」與「稅籍登記」,並向國稅局申請為免用統一發票之小規模營業人。 營業稅率為1%,不需開立發票,每三個月繳納營業稅。 3. 每月銷售額達 20 萬以上者:要開票,要繳營業稅。 需辦理「商業登記」與「稅籍登記」,營業稅率為 5 %,需開立發票,每 2 個月繳納營業稅。

  4. 2020年7月8日 · 馬政府的消費券,在設計上比現金好,至少強迫要拿出來用,但因為消費品項沒有限制,民眾把它拿來買平常會買的東西,反而把平常的花費存起來。 這個替代效應,據估算超過九成,消費券幾乎完全被當成現金補貼了。 但唐鳳設計的振興券,不但消費品項有限制,已經先部份擋住了替代效應,要民眾拿一千出來換三千之舉,更是逼迫消費的絕妙好技。 這之中至少牽涉到兩個行為經濟學的改變行為效應。 第一種叫 Mental accounting(腦內會計,和 House effect 賭場效應類似),逢年過節有小賭一下的民眾,大概都知道,同樣的一百元、一千元,平常可以拿來吃東西、買東西,很珍惜,但一旦上了牌桌,錢好像就不是錢,人的腦子,會自動把錢分類,而低估了牌桌上的錢的價值。

  5. 2017年11月3日 · # 雙 11 期間,登入官方APP 就送 50 元折價;首次登入 APP 或首購完成就送 300 折扣金。 #蝦皮購物 近日搶攻台灣市場的蝦皮,在雙 11 推出的優惠也非常大手筆。包括 11/1~30 日一整月 天天結帳金額 85 折,還有整點折價限量發送。 #樂天市場

  6. 2017年6月3日 · 1. 選擇「線上購物」,可以減少紙張、包裝上的浪費,更可以省時。 2. 因應紙張的價格上漲,可以選擇用電子明信片或是電子郵件的方式,省錢又省時。 3. 在影印時,盡量以「雙面」為主。 4. 不要再用紙巾了;使用布類製成的比較不浪費。 除了以上簡單又好實踐的招數外,最後再提供幾點有效的撇步: 多購買「壽命長」的商品、避免選用「消耗性高」的商品。 選擇包裝最「少」的產品。 只買「你需要」的產品。 你買越少,當然浪費的越少。 對於生活的「必需品」,可以一次買大一點的數量;這樣會比較省錢,也能夠減少之後「不夠再繼續購買」的機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