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日 · 情感忽視會造成什麼影響? 要如何解決? 目次. 1 什麼是伴侶的情感忽視? 2 哪些人容易讓伴侶覺得被情感忽視? 2.1 1. 兒童時期遭遇過逆境經歷(adverse experience)的人. 2.2 2. 回避型依戀類型的人. 2.3 3. 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 2.4 4. 有社交焦慮的伴侶. 3 被情感忽視會帶來哪些影響? 3.1 1. 迫使自己變得完美,來換取對方的愛. 3.2 2. 自我忽視(self-neglect) 3.3 3. 產生假想伴侶(make-believe spouse) 4 如果你被伴侶忽視,該怎麼辦? 4.1 1. 嘗試與伴侶溝通. 4.2 2. 自我忽視的人,學會自我撫慰. 4.3 3.試著積極地看待被忽視的經歷.

  2. 2019年3月2日 · 用心理學解釋這樣的情感忽視出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情感忽視帶來的影響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時是什麼感覺? 你可能會有「被拒絕感」。 你可能開始「自我懷疑」。 甚至,你開始為自己有情感需要感到愧疚。 最後,你可能發現自己不了解、也不提起自己的需求。 情感忽視是什麼? 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1.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2. 情感忽視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為什麼父母會對孩子情感忽視? 1. 家長是個完美主義者. 2. 家長自己也是情感忽視的受害者. 3. 家長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4. 家長是個工作狂. 我被父母情感忽視過,我該怎麼辦? 1. 培養對情緒的積極認識:三條「情緒法則」 2. 學會管理情緒:識別——接受——歸因——行動. 3.

  3. 2022年2月18日 · 心理學博士鍾妮斯韋伯Jonice Webb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 一書中很詳細地探討了這個現象。 他在書中寫道,有許多人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生活運作自如也擁有良好的能力,但是私底下卻經常感到不圓滿或者疏離。 他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我沒有比較快樂? 」、「為什麼我的生命沒有變得更有意義?

    • 對於自己擁有感受這件事表現出罪惡感、不安、或是對自己生氣。有許多遭受童年情感忽視的個案,在和我諮商的過程中,因為在我面前落淚而向我道歉。他們經常為自己的情緒加上某些附帶說明,比如說:「我覺得這麼說感覺很糟,但是我真的不想去參加家族聚會」;「我知道這麼做不對,但我就是想要離開」;「我知道這麼做會讓我變成一個壞人,不過當她那麼做的時候,我真的很生氣。」
    • 當治療師詮釋某些情況時,大力為自己的父母辯護。受到情感忽視的個案會絕望地想要保護自己的父母,讓他們免於責難。因為他們不記得父母「沒做過的事」,所以他們通常會在某個程度上將父母理想化,並且在面對自己的困境時,自然而然地責怪自己。
    • 懷疑自己的童年記憶。在我的經驗裡,許多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個案無法記起某些童年往事。他們經常會說,自己的童年回憶起來一片模糊,很難把它用確切的事件分割開來。
    • 不瞭解情緒如何運作,包括自己的情緒和別人的情緒。如之前所討論的,受到情感忽視的人傾向於擁有比較低的情緒智商。關於自己對情緒的瞭解相當貧乏這件事,他們不太容易明白,因為他們就是在情緒方面有所匱乏的家庭裡成長,後來也以這樣的方式生活。
  4. 在別人難過傷心的時候, 你總能適時的給出溫暖。 大家都說你很善良。 別人有困難的時候, 你總是第一時間出現給予幫助。 但是…… 趕緊接著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你很堅強, 有了事情從不麻煩別人, 明明很難過,總是笑笑說“我沒事。 工作中,同事都說你很勤勞, 工作積極,態度認真。 老闆誇你實在,你辦事,他放心。 自己的工作自己完成, 順便幫助別人完成他的那一部分。 老闆拍拍你的肩膀: “有什麼覺得不好的地方, 你就說出來。 你總是搖搖頭: “沒有,我覺得挺好的。 在你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你總是覺得被忽視, 蹲下來繫個鞋帶,抬起頭發現, 他們已經說說笑笑走遠了。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3月18日 · 忽視是在戰略上勤奮避免戰術上無意義的爭鬥。 情侶吵架的時候,有時候也需要透過這個方法適當的處理情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應激反應」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 例如,當我們與他人溝通時,如果只是因為對方與我們爭執而開啟了應激反應,進而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們就可能只會停留在「韋」字是應該念二聲還是三聲的膚淺層次上。 壓力, 心理, 身體, 應激反應, 戰略, 戰術, 低層次, 壓力, 日常, 心理, 身體.

  7. 2020年7月1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強烈的偏見態度和歧視行為並非是道德或智力問題不是比較善良或智商較高的人就能免疫而是心理問題──當人們面對現實殘酷內心焦慮時採用有害的心理應對機制抵抗負面情緒的後果。 文:劉琮琦.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造勢會場上,將「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稱作 「功夫流感」 (Kung Flu),再次引發種族歧視批評。 川普發言惹議已不是新聞,但背後隱含的排華心態,讓很多美國亞裔又開始焦慮。 偏見. 歧視. 種族歧視. 刻板印象.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