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設立經濟特區最主要目的大多是為了適應 全球化 並從中獲益進而改善本地經濟生活水準和保護本土文化產業以至於不受 全球化 影響而加速流失破壞的緩急措施經濟特區建立最為著名成功的例子是 深圳市 ,從一個邊陲小鎮經歷20年發展後變成超過一千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越南 、 巴西 、 印度 、 伊朗 、 約旦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 波蘭 、 北韓 、 俄羅斯 、 烏克蘭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哥倫比亞 、 南韓 、 秘魯 和 哈薩克 等也效仿進而成立經濟特區。 2007年根據 世界銀行 統計,預估將成立或已經成立經濟特區的數量統計,在全世界有將近127個國家和地區估計3000多個關於經濟特區的項目發展出來。 中國大陸 [ 編輯] 參見: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 2018年8月10日 · 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是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或跨國企業進駐設立法律較寬鬆或具有優惠條件經濟發展的區域知多啲.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設立出口特區」,至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實施。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 經濟特區的設置標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7個經濟特區,包括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以及2015年新加入的新疆霍爾果斯和喀什。 經濟特區 中國市場. 請選擇文章. 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是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或跨國企業進駐,設立法律較寬鬆或具有優惠條件經濟發展的區域。

  3. 經濟特區. 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這四個特區的總面積為526.26平方公里政府在稅收金融土地和勞動工資等方面予以適當的優惠條件並實行不同於內地的管理體制藉此吸引港澳台等境外資金及企業投資設廠。 「引進來」和「走出去」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央政府提出把「走出去」政策,成為了改革開放中的重要一環。 1992年中共十四大會議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要「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

  4. 2021年3月24日 · A+. 我要回應. 深圳 經濟特區. 刊登日期 : 24/03/2021. 198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在廣州召開廣東福建兩省會議正式將出口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 「特區起源要追溯到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會議當時鄧小平對廣東省領導習仲勳楊尚昆說劃一塊地方叫做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同年6月, 中共廣東省委隨即提出建立 「出口特區」的設想,在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 「出口特區」允許華僑、港澳同胞、部分外國廠商投資設廠,或合資興辦企業、旅遊業,而前來投資的外商須遵守中國的所有法律。 同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深圳、珠海正式試辦「出口特區」,取得經驗後再在廣東汕頭、福建廈門設置。

  5. 經濟特區的創辦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既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主動順應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新趨勢作出的戰略抉擇也是黨和國家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的偉大創舉。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方面,美蘇之間的大國爭霸逐漸轉為僵持局面,世界大戰爆發的危險和可能大大減小,爭取和平與發展成為大多數國家的普遍意願。 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變化,積極開展對外考察和交流活動。 另一方面,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興起,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聯系日益密切。 為了迅速擺脫經濟危機的陰影,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面臨調整產業結構和開辟新興市場的需要,這為我國加快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辦法提供了良好契機。

  6. 2013年7月31日 · 在當時創辦經濟特區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設置經濟特區是借鑒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設置經濟特區的經驗世界上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早就辦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經濟特區。 其中有的叫“自由港”,有的叫“自由貿易區”等名稱。 有的國家辦經濟特區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了。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這種特區的設立又有了新的發展,不少發展中國家辦了許多“出口加工區”。 1980年,各種類型的經濟特區遍布於全世界75個國家和地區,總數350個左右。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先后建立了自由關稅區和自由港。 第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設置經濟特區,是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而作出的重大決策。 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下,人們解放思想,放眼世界。

  7. 設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經濟特區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中央政府給予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二者合力經濟以超出一般地區很多的速度成長其人均經濟實力接近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後來更衍生了 上海浦東新區 、 天津濱海新區 和 重慶 兩江新區 。 2005年6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發佈的《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報告提出,「 十一五 」期間內地經濟劃分為 東部 、 東北 、 中部 和 西部 四大板塊。 國家統計局 亦按此方法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域。 「新特區」引領中國經濟三大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