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4日 · 篇小说从内地视角观察香港,以此处理她的香港经验。 女主人公张英买到了假奶粉,为了孩子,她被迫无奈参加旅行社的双飞团去香港买奶粉。 一路担惊受怕,例行的景点遊览显得非常灰暗,太平山到处有人抽烟,行程上的浅水湾也取消了。

  2. 2020年9月18日 · 2020-09-18 04:23:18 大公报. 字号. 图:张爱玲在兰心照相馆拍下这张流传甚广的照片. 【编者按】 本版自今期起推出“文学之径”系列,於香江之上,再寻著名作家当年在此留下的文化印记。 今年适逢张爱玲诞辰100周年,香港於她来说,是曾居住之地,也是其笔下小城。 不妨沿张爱玲的足迹遊走港岛,追寻她记忆中的香港模样。 张爱玲(1920-1995年)曾於19岁、32岁、41岁三度来港,求学阶段经历炮火战乱,及后赴港谋职,最后匆匆一别。 1939年因二战欧洲战事蔓延,她由原本要入读伦敦大学改往香港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文学之路也就此开启,两年后日军佔领香港,港大停课,翌年她回上海。

  3. 2018年11月16日 · 分享. 图:2009年4月,金庸重回大公报,观看大公报报史图展. 金庸(本名查良镛)於2018年10月30日仙逝,享年94岁。. 大师西去,江湖不再。. 纵观金庸一生,其经历可谓传奇,与《大公报》的渊源更是深厚。. 从1947年起,金庸在《大公报》(包括《新晚报 ...

  4. 2024年10月12日 · 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因为感冒引起了心脏病突发,在香港岛罗便臣道寓所逝世,终年48岁。 由于当时时局不稳,许地山家人决定将其遗体安葬于薄扶林华人基督教坟场,一代教育家、文学家、学者,就此长眠于香港,各界吊唁者甚众。 或许,今人谈及许地山,想到的就是课本中的《落花生》,却已难在他生前居住过的港岛罗便臣道找到曾经的足迹;也或者会在读到张爱玲的《茉莉香片》时,惊觉原来书中的言子夜,其原型正是许地山;也或者会在穿梭于香港大学校园时,看一看邓志昂楼,继而走一走南区文学径,在域多利道/金粟街休憩处内,找一找状若花生的纪念许地山的雕塑“樸”。 网友观点.

  5. 2019年3月31日 · 2019-03-31 03:17:30 大公报 作者:张 茅. 字号. 分享. 图:《遐迩贯珍》是香港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原版创刊号弥足珍贵 资料图片. 英华书院校友出版《皕载英华》,纪念创校两百年,内容丰富,记载书院与香港早期的史实。. 出于职业本能,英华与《遐迩贯珍 ...

  6. 2018年6月8日 · 四版上半版是国际新闻,下半版是副刊“小茶馆”,仍然由萨空了编辑,刊载过金秉英的长篇小说《蓼莪》,也刊登读者来信等。 萨空了主编期间的《立报》,重视宣传中共的理论政策,并发表来自于中共驻香港办事处的资讯,还输送香港进步青年去延安,是中共在香港的喉舌。 不过,《立报》的销路并不好,据茅盾回忆:“那时候《立报》销路不好,天天赔钱,大有维持不下去的样子。 原因当然是《立报》‘孤军作战’,敌不过那些盘踞香港几十年的黄色小报。 皖南事变后,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廖承志的领导下,刚从桂林和重庆撤退到香港的进步文人于1941年4月8日创办了《华商报》。 《华商报》社长范长江,总编胡仲持,主笔张友渔。 《华商报》副刊“灯塔”,由夏衍负责。

  7. 2024年10月5日 · 萧红从内地来到香港,原本是想寻得安静的写作场所,但命运和战火总是令她窘迫。 1941年,萧红的身体每况愈下,因为严重的肺病需要住院治疗。 这一年的12月,日本人打了过来,萧红唯有在战火中拖着病体不断辗转于香港的各个地方,足迹遍布九龙和港岛。 1941年9月,身患重病的萧红在病榻上写下给当八路军的弟弟的信,因无处投寄,就发表在了《大公报》上,题目是《九一八致弟弟书》,其中写道:“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但可惜的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她直到死也没有收到弟弟张秀珂的消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