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4月7日,王阳明宣布已和蔡诗芸订婚 [23];12月27日, 王阳明和蔡诗芸在澳洲悉尼近郊的庄园举办婚礼,共250位亲友共同见证了他们两人的婚礼 [24]。

  2. 事件概述. 播报. 编辑. 王阳明于 明武宗 正德 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 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 龙场 (贵阳西北七十里, 修文县 治)当 驿丞。 龙场 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 心即理 的命题。 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 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 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 南山里 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

  3. 守仁 (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阳明。. 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 ...

  4. 该片运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以今人视角梳理王阳明的人生历程,阐释心学思想的演变历程、核心要义,通过人物故事体察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亲民”的思想精髓。

  5. 四句教,指明代著名哲学家 王阳明 (王守仁)用来表述自己思想精华的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释义. 播报. 编辑. 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 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 孟子 所说的“良知”;而 儒学 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 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背景介绍. 播报. 编辑. 阳明在流放地---贵州 龙场悟道,深刻明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阳明三十八 岁在 贵阳 首倡“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等于不知, 行而不知 是为盲行。

  6. 阳明. 本词条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搜索. 添加义项. 政治人物话题人物企业人物书刊体育人物文娱活动虚拟人物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娱乐人物. ©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 ...

  7. 阳明 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 ”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 严复 、 梁启超 、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 阳明心学 ”的追随者。. 其学术思想在日本、 朝鲜半岛 以及 东南亚 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本套《王阳明全集》以民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