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通識.現代中國] 圖解網絡祭祀 | 公民 · 好學
      • 現代人生活忙碌,未必能親身前往祭祀,海外的孝子賢孫更難以趕及回鄉,因此催生出網絡祭祀的需求。 此外,網絡祭祀儀式簡易,符合年輕人熱衷上網的生活習慣,為其提供承傳祭祀文化的便捷途徑。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祭祀體現「慎終追遠」的孝德觀念,強調親身參與向祖先傳遞心意。
      ls.chiculture.org.hk/tc/national-conditions/507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祭祀 ,(對應英語:sacrifice ( 祭 )、ritual ( 祀 );韓語: 제사 )演變自中國古代「 犧牲 」儀式,是指以 線香 、 酒 水 、 肉類 、 蔬果 、 布帛 和 玉 (傳統 儒教 祭祀)等供品向 神靈 、 聖徒 或者 亡魂 奉獻、 祈禱 的一種行為。. 現代祭祀一般沒有供奉活物 ...

  3. 官方祭祀是由政府組織的祭祀活動民間祭祀是由當地群眾自發組織的祭祀活動神靈祭祀是把炎帝神農氏作為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來祭祀。 按照祭祀地點來分,主要形式是廟祭和陵祭。 按照祭祀內容和方式來分,主要形式是文祭、物祭、樂祭、龍祭、鼓祭、舞祭、藥祭等。 2011年9月28日,辛卯年炎帝陵祭祖大典在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省炎陵縣鹿原陂舉行。 圖為八百餘人組成的合唱隊頌唱《祭炎帝》。 官方祭祀. 現在的官方祭祀,主要有公祭大典和告祭典禮這兩個活動。 公祭大典由政府所組織,主要祭祀人員由政府行政人員擔任。 告祭典禮通常是祭祀單位或者團體的領導人在祭祀典禮中擔任主要祭祀人。 現在,公祭和告祭的儀式都有具體規定,通常包含上香、進獻花籃、奉上祭品、誦讀祭文等儀式。

  4. [通識.現代中國] 圖解網絡祭祀 | 公民 · 好學. A. 網絡祭祀是近年流行的一種祭祀方式,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絡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 由於儀式簡易、低碳環保,加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因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在興起的同時,網祭也引發爭議不斷,老一輩斥其形同兒戲,違背「慎終追遠」的孝德觀念。 資料1. 思考方向. 看圖說明. 漫畫左邊的年輕人遠在大洋彼岸,期望通過網絡祭祀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 漫畫右邊的老人對於年輕人的行為感到憤怒,認為年輕人應該回鄉親身拜祭,僅僅透過網絡祭祀是不孝的行為。 漫畫中間的男親友向老人解釋,指年輕人並非心存不敬,只因身在海外留學,恐回鄉耽誤學業,才沒有親身回鄉祭祖。 年輕人的手機屏幕顯示,網絡祭祀提供虛擬的上香服務,而無需使用實體的祭品。

  5. 现代祭祀一般没有供奉活物、 烧化祭 等有一定原始崇拜性质的 仪式 。 作为 文化融合 的一部分,儒家文化中的祭祀除了宗教層面外,也有紀念的意義。 通常是紀念死去的 先祖 , [1] 但 儒家 也认为,凡是有利于人類生存和发展的人或物,都可以列入祭祀对象。 [2] 東亞的天主教徒、佛教徒和无宗教信仰者受 儒家文化 影響,有時也会进行一定的祭祀活动 [3] ,典型一例即是17-18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因祭祀礼仪问题导致的 中国礼仪之争 。 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天主教教义的一部分 [3] ,但现代基督徒,特别是基督新教信徒,已不再祭祖或祭孔。 [4] [5] 内容. 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 祭文 (祝禱詞)、 祭品 等内容:

  6. A. 網絡祭祀是新興的祭祀形態圖片來源中新社網絡祭祀是公元2000年以後的一種新興祭祀方式。 透過互聯網,將現實的墳墓或龕位搬到虛擬的網絡世界,好讓後人隨時隨地皆能祭祀已逝的親友。 出現網絡祭祀的原因,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民工離鄉別井到外省工作。 除農曆新年以外,無法依時還鄉祭祖掃墓,因此社會上便衍生出網絡祭祀,方便孝子賢孫拜祭。 自古以來,傳統中國人就特別着重親身參與祭祀的重要性。 《論語‧八佾》篇記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這段說話主要想指出祭祀是崇德報功,慎終追遠的行為。 拜祭本身純粹出於祭祀者的一番心意,故此人是祭禮的主角,若無人參與,不如不祭。 傳統中國人視祭祖為聯繫家族成員感情之重要活動,不出席會被批為「數典忘祖」而會招來抨擊。

  7. 祭祀 ,(對應英语:sacrifice ( 祭 )、ritual ( 祀 );韓語: 제사 )演變自中國古代“ 牺牲 ”儀式,是指以 線香 、 酒 水 、 肉類 、 蔬果 、 布帛 和 玉 (傳統 儒教 祭祀)等供品向 神靈 、 聖徒 或者 亡魂 奉獻、 祈禱 的一種行為。. 现代祭祀一般没有供奉活物 ...

  8. 2023年6月24日 · 在現代台灣祖先祭祀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統儘管其形式和實踐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其核心的孝道精神仍然保持不變。 時代的演進:從宋代的儒家禮儀到台灣的家族崇拜 台灣的祖先祭祀在古代宋代已經開始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