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綠化走廊是為康樂用途或環境保護而保留的土地走廊,為公眾帶來經濟、環境及社會效益。 建立綠化走廊能改善單車和行人的交通配套,從而減少來自其他傳統交通方式所產生的污染。

  2. 綠化及園境美化. 園林綠化的優點. 城市綠化建基於周詳的規劃,透過利用多樣多彩的樹木、灌木、花草,配以各種綠色植物,為我們創造出清新、美麗、舒適、優雅的環境,提高城市宜居性及改善生活質素。 園境綠化是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途徑。 種植花草樹木營造了一個完整的綠化系統,能夠淨化空氣、緩和氣溫、減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土質素、美化環境,以及提升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 綠化
    • 基建相關的綠化工程
    • 石礦場修復計劃下的綠化工程
    • 樹木風險評估和管理
    • 管理建築廢物
    • 剩餘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
    • 保育工作

    綠化工程不但可以美化環境,亦能改善空氣質素,對保護、修復、以至改善我們的景觀和生態環境非常重要,亦有助創建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土木工程拓展署在發展項目中,除了符合實用的要求外,一直以來都致力以多項措施推廣綠化,包括(1)綠化總綱圖的制訂和推行及其他綠化倡議;(2)與基建相關的綠化工程;(3)與長遠防治山泥傾瀉工程相關的綠化工程;(4)石礦場修復計劃下的綠化工程;(5)天然山坡上的保土種植工程;以及(6)樹木風險評估和管理。

    為了更切合市民對健康和生活質素的要求,我們在大部份主要基建工程內都加入種植計劃,作為景觀/生態的改善及緩解措施。綠化工程涉及不同的環境,包括道路兩旁、行人和行車天橋、平台、斜坡、河道與海濱走廊等。 在2018 年,本署在附設種植工程的大型基建項目中 (包括香園圍公路、啟德發展計劃及中環灣仔繞道等),種植了約46 萬棵植物。

    在1989年制定的石礦場修復計劃,是按照「都會計劃近郊及沿岸地區景觀發展策略」進行。該策略確定石礦場為景觀破落區,需要進行修復工程。工程包括地形重整和大規模的種植。當石礦場修復工程完成後,宜人的綠化區將會適合作多種用途,惠及社群。 根據政府和採石業界構思的創意計劃,我們已於2002年年底、2011年年初和2017年年中,分別完成了南丫島石礦場、石澳石礦場和安達臣道石礦場的修復工程,並且正在管理藍地現有石礦場的修復工程合約。在石礦場的修復過程中,我們會選用合適的植物,大規模地為斜坡重新種植,希望最終能建立一個符合理想的頂級植物群落,與周圍的天然植物在生態和景觀上融為一體,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在2017年,我們在石礦場修復計劃下所栽種的植物約有800棵。

    為確保公眾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的樹木保育,本署遵從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的指引,進行年度的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工作。在2019 年初雨季來臨之先,我們已為本署各工地內約3 萬棵樹木進行樹木檢查、樹木風險評估、合適的風險緩解措施和相關的審核。

    建築廢物的成分不一,要視乎建造工程的性質而定,當中約有9成是惰性物料(即公眾填料),適合再用於填海和填土工程,或經循環再造後,用於日後的建造工程。至於非惰性廢料,其中部分可以再用/循環再造,餘下的只可棄置於堆填區。. 在2017年,本地的建造工程產生超約1 790萬公噸的公眾填料,其中約460萬公噸被再用,餘下的1 330萬公噸則被暫時貯存於填料庫以供日後使用。截至2017年12月,我們在兩個分別位於將軍澳137區和屯門38區的臨時填料庫貯存了約1820萬公噸公眾填料。 在管理這極大量建築廢物之時,我們的目標是提倡減量、再用和循環再造公眾填料,以及避免公眾填料被棄置於為可分解廢物而設的堆填區內。具體的措施包括: 1. 透過改善規劃、設計和建造管理,從源頭着手,避免和盡量減少產生建築廢物 2....

    由於近年本港填海工程未能完全吸納從本地建築、挖掘、裝修、拆卸及道路工程中產生的公眾填料,需要依賴兩個填料庫作臨時貯存。儘管我們已採取管理措施,減少在源頭產生公眾填料,以及推動這些物料的再用及循環再造,我們仍須面對剩餘公眾填料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不斷探討把剩餘的公眾填料運往內地再用的機會。我們與國家海洋局於2004年3月簽署《香港廢棄物跨區傾倒管理工作合作安排》,使本港的公眾填料可運往內地水域處理,並於2005年6月,與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就推行細節達成協議,包括物料規格、運送規定、檢查和管制措施,確保該等公眾填料用於內地填海工程項目時,不會制造環境問題。 於2006年1月,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選定台山廣海灣一個填海工地作為試點接收本港的公眾填料。我們其後批出相關的合約,把剩餘的公眾填料...

    我們堅定秉承「北發展、南保育」的規劃原則,在推展基建及發展項目的同時貫徹「先保育,後發展」的方針。 我們致力推行多項計劃,以加強保育,亦同時推廣可持續且配合大嶼山當地特色的休閒及康樂活動建議。我們已制定大嶼山保育及康樂總綱圖,為大嶼山倡議和現正進行的保育和康樂措施,提供指引框架。我們亦於2020年正式成立了十億元的「大嶼山保育基金」,推動大嶼山的保育工作。在進行各項研究和項目時,我們亦致力推展公眾參與、教育及推廣活動,提高公眾對保育大嶼山的意識和推廣大嶼山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致力在大嶼山推動可持續休閒和康樂活動,供公眾享用。我們已制定大嶼山遠足徑和康樂設施計劃,並會分階段推展相關項目,以建造遠足徑網絡連結多個文物、生態和康樂熱點,提供多元可持續的休閒體驗,以及推動健康生活模式。 1. 成就

  3. 植物物種知識與「綠色屬性」 ( 節約環保、自然風光、植物種類多樣性、孕育野生動物) 的評估呈正相關,與「實用屬性」的評估呈負相關。與此同時,「折衷型用戶」 (對所有屬性均有高度評價) 受訪者的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但教育水平對綠色和實用屬性的評價則

  4. 就打造宜居與節能的生活環境而言,城市綠化有很多實際的好處! 包括調節溫度、淨化空氣、降低建築與街道溫度,讓環境更為舒適: 城市裡連綿的植被能 淨化空氣 、涵養水分,減緩噪音。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1年3月4日 · 綠化環境不但有助改善空氣質素,也有助紓緩熱島效應;在大廈的頂樓設置「綠屋頂」,亦可達隔熱降溫的效果。 香港的城市綠化進展如何,對可持續發展有何影響? 城市綠化.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朱利民表示,城市綠化包括基本的公園及路邊種植,以及天台綠化、斜坡綠化及垂直綠化。 屋頂綠化即在大廈或建築物的頂樓種植物。 屋頂綠化方式可分為土層較深、重量較高的「密集型」和土層較淺的「粗放型」。 綠化屋頂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過濾層、排水層、保護層、防根層板、結構層等。 自2001年開始,政府在合適的新建政府建築物工程項目引入屋頂綠化設計,包括學校、火葬場、醫院、辦公大樓、社區中心等。 建築署在2012至2014年期間完成超過50個政府建築物屋頂綠化項目,總綠化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

  7. 政府致力透過廣種花草樹木,並加以妥善護理和保育,藉以提高居住環境的質素。. 當前的目標是要擴大市區的綠化地帶、美化現有綠化區、並在規劃及發展公共工程項目時,增加優質綠化機會。. 為達到上述政策目標,政府已制訂策略,一方面改善現有綠化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