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年輕人要注意飲食,維持長遠的健康生活形態,自然減低患病風險及保長壽。步入老年,身體機能退化,各種疾病風險增加,更要注意飲食。但要老友記天天青菜加肉,他們一定投訴味寡兼欠食慾。想吃得健康又長壽,就要聽聽營養師的意見。

    • 食藥有學問
    • 改變長者習慣
    • 非只為窮人而設

    八十八歲的楊觀球婆婆在八年前亦來到護士站,認識了黃姑娘,「起初佢血壓有成一百八十幾,佢本身仲有類風濕性心臟病。」黃姑娘指他們接觸的老人家之中,多達四成人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問題,「所以成日會唔記得食藥,觀球佢要食脷底丸,但係佢手指變形,開唔到個包裝,根本有藥都食唔到,結果成日出入醫院。」 此時,黃姑娘拿出一個膠盒,內有七個小藥盒,她小心翼翼地將楊婆婆每天要吃的藥,分批放入早、午、晚的藥盒格內,「遇着有老人家唔識睇字,我就會貼太陽同月亮圖案上去,佢哋每日攞一盒,下午見自己早上那格藥都未食,就知道自己唔記得食藥。」 不過,楊婆婆記性不太好,而且是獨居長者,平日無人照顧,社工阿立於是上門,在她家中當眼處貼上一張食藥清單,「食咗藥就剔一剔,每個星期,姑娘或義工就上門檢查,抹去紀錄,順便同佢傾吓偈。」...

    多得兩位護士和社工多管齊下,楊婆婆如今血壓已回復正常,雖然去年入了六次醫院,但次數已比以往少。「好多老人家都因為跌倒、三高等問題而入院,所以六年前我亦安排觀球,在中心上坐式太極同大笑瑜伽,做簡單肌肉訓練,亦會有驗血糖小組,定期幫佢監察血糖水平。」黃姑娘說。 除了跟楊婆婆談「食藥經」,黃姑娘還會了解她的起居飲食。「你只食魚唔食肉唔得,一係你食多啲蛋同豆腐,補充番蛋白質。」她捉着楊婆婆的手說。「好多老人家牙無力,就唔食肉,結果骨質疏鬆,骨頭無力就好易跌親。」經她解釋,方知一切原來互有關連。 不過,要改變老人家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項艱難的任務,「你好難叫個潮州人三餐唔食粥,即使佢明白食粥升糖指數好高。」為此,中心的小組卻能幫上忙,「一班老友記聚埋,就會互相影響,一個話邊樣好,其他就會跟。」想不到這個...

    除了「居家安老」,近年醫護界亦常提到「基層醫療」四個字,黃姑娘指坊間對這四個字都存有誤解,大多誤以為是指專為窮人而設的醫療服務。「其實係指初級醫療支援咁解,當中包括健康篩查、個人管理同生活習慣教育三部分,而這些正正是護士站提供的服務。」她解釋。 黃姑娘指基層醫療之上是專科的護理服務,再上便是醫院的服務,「佢哋都以病症為本,部分要醫生轉介,醫院同樣有病先會去睇,基層醫療就好唔同,乜人都收。」 本身在醫院急症室工作了十七年的黃姑娘指,基層醫療對大眾健康尤其重要。「以前見糖尿病人入急症室,都知幾個月後會再見佢,但如果有人教佢準時食藥、三餐點食得檢點啲,佢哋可能就唔需要截肢。」

  2. 1.蛋白質宜適量. 余思行說,人體需要蛋白質建構強健骨骼,但如果太多蛋白質食物,身體會產生「硫酸鹽」(Sulfates),這種化學物質會令鈣質從骨骼中釋放,引致骨質流失。 而這情況多發生在進食過量動物性蛋白質即肉類上,植物性蛋白質如大豆較少有此情況出現。 肉類中又以紅肉的流失骨質效果最強,「哈佛醫學院一項跟進一萬一千餘名女性飲食習慣長達十年的研究證實,每星期進食五次紅肉的女性,較每星期只進食一次紅肉的女性,有較高機會出現骨折! 」余說。 所以,我們應適量進食蛋白質,女士每日建議份量為6至7両,而男士每日需要7至8両,並盡量以白肉(雞或魚)為主。 鈣質流失後出現骨質疏鬆情況。 正常骨質密度。 進食過量紅肉,會增加骨質流失。 2.咖啡因應限制. 咖啡因會加速骨質流失,這點大家都知。

  3. 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 ...

  4. 「雖然那顆東西沒長大,但有時進食時食物會頂着,有點不舒服,所以去年底我忍不住請醫生幫我割除! 誰知化驗報告說該東西有問題,我才知道嚴重性,急急訪尋名醫……」黎女士說。 原來切除出來的肉粒,經病理化驗後證實有惡性細胞,醫生建議黎女士見頭頸癌專家,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去年底,她在朋友推介下找到養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管韋霖醫生。 「韋醫生看了我的報告,為我再詳細檢查後,說要做進一步的切除手術,將癌腫的邊緣位也切除才安全,切完後上顎會有一個窿,要戴牙托封住,否則無法進食……」黎女士向記者說。 韋霖醫生指出,如口腔有痱滋或異物久久未癒,便要見醫生檢查清楚! 不痛痱滋 原來是癌.

  5. 這種生蛇初期處理欠佳而出現的生蛇後神經痛,稱「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會連續痛下去,更會愈來愈痛,「年紀愈大,出現後遺神經痛機會愈高,英國研究發現六十歲以上人士有20%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八十歲以上的就有34%機會。 」李醫生說。 而馬先生的情況,雖然在病發初期已能斷症,可是由於當時醫生未能處方適當劑量藥物,無法阻截病毒蔓延,到十多日後由女兒介紹往見皮膚科醫生獲適當治理時,神經線已嚴重受損。 痛楚纏身 苦不堪言. 如果曾經生蛇,之後該部位出現不尋常痛楚,就有機會是生蛇後遺痛。

  6. 當有天發覺自己忘記熄爐火忘記鎖門忘記說過的話你可能患上腦退化症前稱老人癡呆症。 這種偷走記憶的腦退化症,雖然目前未知確實形成原因,但科學家相信它與遺傳、環境及生活習慣等有關,並希望在不久將來找出防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