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體重突然減輕食慾變差嚴重疲累可能因為緩慢失血可能導致貧血加上體重減輕所以更易感到疲累)。 大便有血(呈深色或黑色)、嘔吐有血(新鮮呈亮紅色,積存久後為深褐色)。兩者皆不常見,但若失血過多則可能會發生。

  2. 2022年3月24日 · 胃癌權威、台大醫院院長、台灣消化系醫學理事長吳明賢表示,罹患胃癌主要有2大因素,一:先天的遺傳因素;二為後天因素,如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先天性胃癌比例很少,甚至不滿5%,大部份都是與後天飲食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在這些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經口、糞口傳染的疾病,通常是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是小時候與親朋好友共食、唾液口水的交換與散布導致感染。 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 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9成以上都會變成慢性感染,若沒有透過抗生素治療,它就一輩子潛伏在胃裡。 【延伸閱讀: 上腹痛伴隨嘔吐,小心「胃癌」作祟!

    • 胃癌症狀有什麼?
    • 胃癌有前兆嗎?
    • 胃癌原因是什麼?
    • 胃癌分期?癌存活各期為何?
    • 胃癌檢查方式?
    • 胃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 預防胃癌怎麼做?

    雖然在胃癌早期大多數的病人不會有症狀。但若有不適,常見的臨床症狀即一般人所謂的「消化不良」,主訴為肚子不舒服、上腹部脹痛不適,伴有輕微的噁心、呃酸反胃、胃口不好、胃灼熱感、腹脹、打嗝、食慾不振、胃口改變、全身倦怠無力或者是下痢等等。 約 9 成的胃癌患者會上腹疼痛,其餘情形約占 5 成左右。較嚴重則會有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時間久了導致貧血,也有些人會體重減輕。

    胃癌早期幾乎不會有症狀。有研究文獻估計,胃癌細胞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中間可能歷時長達 20 個月以上,因此極易被忽略,這也是胃癌早期不易診斷出來的原因之一。 另外,胃癌所在的位置也有可能影響到症狀的出現,如腫瘤長在胃的入口賁門處,至較容易有堵塞的感覺,嚴重時會造成吞嚥困難。若是生長幽門處也就是胃出口,則常有飽脹感,食物不易通過,常會有胃酸逆流或嘔吐出胃完全消化的食物。總之若常常吃飯後感覺胃部很脹、消化道有灼熱感、餐後嘔吐等狀況時,最好還是就醫診治。

    胃癌的確切形成原因,仍有待釐清。以下列舉有關胃癌的「危險因子」: 1. 遺傳 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者,風險率比一般人多 2 - 3 倍。但也要注意,家族有胃癌病史的人,罹癌機率增加也可能跟相似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有關。另外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或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除了發生直腸大腸癌的機會較大外,產生胃癌的機率亦較高 1. 性別 已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2倍。但也可能與男性抽煙喝酒比例較高有關 1. 老化 數據顯示,胃癌患者在 50 歲之後急速增加,年齡也是胃癌的風險因子 1. 幽門螺旋桿菌 已經證實幽門桿菌與胃潰瘍有直接關聯,大約 90 % 胃內有幽門桿菌者會得胃潰瘍。而與胃癌的關係則佔約 30 % 左右,主要是胃淋巴瘤為主 1. 食物 研究發現飲食的習慣與胃癌有相當關係。據統計,經常吃...

    胃癌分期如下: 1. 第 0 期 為原位癌,癌細胞局限在上皮層 1. 第 1A期 癌細胞侵入到達固有層,黏膜下層,但未侵犯到胃的肌肉層,而且沒有轉移到淋巴結 1. 第 1B期 癌細胞仍在胃黏膜內,但附近的淋巴結中有癌細胞或淋巴結中沒有癌細胞,但癌症已侵入胃壁的肌肉層 1. 第 2A期 包括癌細胞在胃的黏膜中,但胃附近的 3 ~ 6 個淋巴結中也有癌細胞,或癌細胞已侵犯在胃壁肌肉層且侵入胃附近的 1 ~ 2 個淋巴結,或癌症已侵入胃的漿膜,但在淋巴結無癌細胞 1. 第 2B期 包括癌細胞侵入胃黏膜中和胃附近的 7 個或更多淋巴結,或癌細胞已侵入胃壁肌肉層及胃附近 3 ~ 6 個淋巴結中,或癌細胞已侵入胃的漿膜及胃附近 1 ~ 2 個淋巴結中,或癌細胞已經突破胃的漿膜,但胃附近淋巴結中無癌細胞 ...

    當疑似罹患胃癌時,醫師會詢問病史,並透過以下檢查來協助診斷: 1. 糞便潛血試驗 胃癌病患可能有胃出血情形,糞便潛血試驗可檢查出糞便內肉眼不可見的血液。但有許多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胃出血,所以糞便潛血試驗只能做為輔助篩檢工具 1. 上腸胃道X光攝影 喝下鋇劑做為顯影劑,然後照X光。醫師可藉此診斷腫瘤位置、大小 1. 內視鏡檢查 透過光纖軟管前攝影機傳回的影像,來查檢整個腸胃道。如有發現不正常組織時,醫師可採集一些組織切片,做進一步的病理化驗 1. 電腦斷層 可更精確、更廣泛的看到胃部腫瘤大小及臨近組織是否有轉移的情形

    胃癌主要治療方式包括以下 4 項: 1. 外科手術治療 大部份胃癌需要手術移除病灶。如果屬於早期胃癌,手術移除腫瘤及可能影響的區域後,有可能將胃癌完全治癒 1. 放射治療 目前放射治療可使用於胃癌術後輔助性治療、初步治療和改善性治療的用途等。對於一些晚期胃癌病人而言,放射治療對於改善和減輕病人的症狀如骨轉移疼痛、出血和腫瘤引起的消化道阻塞等 1. 化學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對抗胃癌,一般用來當做輔佐療法。例如術後使用化學抗癌藥物,預防癌細胞再發,提高手術後之存活率。 但在某些情況的胃癌患者,化學療法仍可能做為胃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例如在已有轉移,無法完全將腫瘤切除的病患,或是第 4 期的患者,可藉著給予化學抗癌藥物來延長存活時間 1. 免疫療法 國內近年正式核准 2 種免疫藥物用於晚期胃癌的第 3...

    以下方法可以幫助預防胃癌: 1. 少吃醃漬類食物:醃漬的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內適宜酸度或細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2. 少吃煙燻和油煎食物:燻魚和燻肉及油炸、烘烤、燒焦食物和重複使用的高溫食用油中,都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 3.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維他命 A、B、C、E 及葉酸的蔬果,可預防胃癌的發生 4. 不吸菸、少飲酒:酒精本身雖不是致癌物質,但烈性酒會刺激胃黏膜,損傷黏膜組織,增加消化道接觸致癌物質的風險 5.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若飲食不定時定量、暴飲暴食或吃東西太快,對胃壁都是損傷性刺激,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6. 適度紓壓:總是處於壓力緊繃的狀態時,會反饋性地誘發胃部疾病,導致胃潰瘍,使胃部長期發炎,提高胃癌風險 參考資料來源:...

  3. 一般而言,胃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消化不良或胃灼熱. 腹部疼痛或不適. 進食後胃脹. 噁心和嘔吐,特別是進食後不久嘔吐固體食物. 腹瀉或便秘. 食慾不振. 晚期胃癌的症狀可能包括: 體重無故下降. 虛弱和疲勞. 吐血和便血. 胃癌的病徵與胃病、胃炎相似,容易令人混淆。 即使出現以上病徵,亦未必一定是患上胃癌。 不過,倘若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症狀,便應該立即求醫,進行詳細檢查。 胃癌成因. 導致胃癌的確切病因仍然未明,但相信與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有關。 幽門螺旋菌是唯一能存活於胃酸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

  4. 2024年3月21日 · 上腹疼痛. 嘔吐. 吐血. 糞便呈墨糊狀. 糞便呈黑色. 身體無故感疲倦. 體重無故明顯下降. 胃癌初期症狀與胃炎、 胃潰瘍 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的症狀大致相似,加上症狀表現並不一定持續,有可能間歇性發作,故很容易被患者忽視。 到患者求診時,往往已經到了胃癌中、末期,以致錯失治療胃癌的黃金期。 因此,及早進行胃鏡檢查就有助辨別惡性腫瘤,並盡早對症下藥。 胃癌的末期症狀.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癌症實況. 預防. 癌症診斷. 癌症治療. 病人支援. 補充資料. 胃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 在2021年,胃癌新症共有1 306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4%。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8宗新增個案。 在2021年,胃癌導致631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4.2%。 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男性和女性新症年齡中位數分別為71歲和70歲。 胃癌沒有特定的初期症狀,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延誤診治。 因此過半患者到察覺患病接受治療時,通常已擴散到其他組織,而病情亦已到中晚期。 胃癌是甚麼? 甚麼人較易患上胃癌胃癌有甚麼徵狀? 癌症網上資源中心.

  7. 成因和症狀. 甚麼引致胃癌? 胃癌確實的起因仍然未有定論. 過去三十多年來患得胃癌的人數顯著下降尤其在西方國家. 雖然還不知道下降的原因但可能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 尤其冰箱普及後,一般人可以吃到更新鮮的食物,同時也減少食用燻製或醃製的食品. 男性患得胃癌的情況較為常見,尤其是接近老年的年齡層。 一些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因胃內壁受到影響,導致缺乏維他命B12,所以患上胃癌的情況也較為常見. 近親患有胃癌的人,風險也比較高. 胃癌有哪些症狀? 持續消化不良. 食慾不振和體重速降. 進食後有肚脹的感覺. 嘔吐,有時甚至吐血.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疲憊. 小腹腫脹. 如果你發覺以上任何一種症狀,必需請醫生檢查。 但緊記,大多數有這些症狀的人,未必患有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