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731年末,道卡斯族位於大甲一帶的大甲西因清廷官吏指派勞役過多而群起反抗,林武力發動武裝抗官行動,燒毀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衙門,殺傷衙役兵丁,同知張弘章逃逸。 事發之初,時任臺灣鎮總兵 呂瑞麟正好北巡到北台灣,聞變趕回貓盂(在今苗栗縣苑裡鎮),被原住民起事者圍困。

  2. 歷史 道卡斯族青銅鑄像(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藏) 原居於新竹、苗栗、台中一帶的海岸平原區。 「斗葛」一名據研究亦來自「道卡斯」。 大甲的河洛話類似道卡斯(TAOKAS)的譯音,源於當時外來的漢人對以當地道卡斯族稱呼此地地名。 清代道卡斯族人為避分類械鬥等因素,部份族人遷徙至埔里。

  3. 台灣少數民族之一.道卡斯族生活區域是在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帶,主要社群有16,至今還有不少。有關道卡斯族一名之來源,始自日本統治時期明治三十七年(1904),日本學者伊能嘉矩透過語言,人類學的方法,將平埔族分為十族。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1日 · 其中又分為三大社群,由北至南分別是竹塹社群、後 舊山線所屬的三義鄉,過去曾有道卡斯族的身影。 全台的道卡斯族主要分布在大甲溪以北到湖口台地、楊梅的高山頂以南,南北長約一百公里、東西約二十五公里的這塊地域。

  6. 1731年末,道卡斯族位于大甲一带的大甲西因清廷官吏指派劳役过多而群起反抗,林武力发动武装抗官行动,烧毁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衙门,杀伤衙役兵丁,同知张弘章逃逸。 事发之初,时任台湾镇总兵 吕瑞麟正好北巡到北台湾,闻变赶回猫盂(在今苗栗县苑里镇),被原住民起事者围困。

  7. 道卡斯族首次出現在文獻上可能是在明末文獻提到1617年澎湖遊兵追海寇至東番竹篸港 [1] 。. 不過這裡只提到竹篸這個道卡斯的地名,並沒有提到與人接觸。. 真正的發現在荷蘭時期。. 荷蘭文獻指出大甲溪以北的人自稱為Tackais [2] 。. 明鄭時期—反叛. 在明鄭時期 ...

  8. 二、道卡斯族的分布 (一)道卡斯族與其他族群的相對分布圖 (二)道卡斯族各社群分布圖 1. 後龍五(中港、後龍、新港、貓裏、嘉志閣) 2. 大甲社群(蓬山八、日北) 3. 竹塹社群(竹塹、眩眩) 三、文獻的道卡斯族 苗栗縣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