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鄧亞萍(1973年2月5日—),女,河南鄭州人,中國前桌球運動員,曾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從1990年至1997年,她占據國際乒聯的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8年之久。
      www.wikiwand.com/zh-tw/邓亚萍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2月25日 · 鄧亞萍 (1973年2月5日 — ),女, 河南 鄭州 人,中國前 桌球 運動員,曾任 人民日報 社副秘書長, 歐美同學會 副會長。 從1990年至1997年,她占據 國際桌總 的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8年之久。 生平 [ 編輯] 運動員生涯 [ 編輯] 鄧亞萍16歲時就奪得了首個世界冠軍。 從1989年到1997年,她獲得了6次 世界桌球錦標賽 冠軍和4枚 奧運會 金牌 。 早期打球時的口頭禪是:「漂亮! 退役後 [ 編輯] 1997年退役之後,鄧亞萍在 清華大學 獲得學士學位, 諾丁漢大學 獲得碩士學位。 2006年她開始在 劍橋大學 ( 劍橋大學耶穌學院 )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8年11月29日獲得劍橋大學 土地經濟學 (Land Economy)博士學位。

  3. 鄧亞萍 (1973年2月5日 — ),女, 河南 郑州 人,中国前 乒乓球 运动员,曾任 人民日报 社副秘书长, 欧美同学会 副会长。 从1990年至1997年,她占据 国际乒联 的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8年之久。 生平. 运动员生涯. 邓亚萍16岁时就夺得了首个世界冠军。 从1989年到1997年,她获得了6次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冠军和4枚 奥运会 金牌 。 早期打球時的口頭禪是:“漂亮! 退役后. 1997年退役之后,邓亚萍在 清华大学 获得学士学位, 诺丁汉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 2006年她开始在 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耶稣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11月29日获得剑桥大学 土地经济学 (Land Economy)博士学位。

    • 概览
    • 早年经历
    • 运动生涯
    • 创业经历
    • 社会活动
    • 个人生活
    • 人物事件

    [dèng yà píng]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展开3个同名词条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邓亚萍5岁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 1989年,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获得女双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蝉联奥运女单、女双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个夺得四枚金牌的运动员。 1998年,宣布退役。 在14年运动生涯中,邓亚萍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保持乒坛排名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1997年,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00年,任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2007年,任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奥运村部副部长。 2009年4月,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 2016年6月,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并与俞敏洪联手打造国内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 同年10月,成立“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2018年,当选河南省妇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2024年1月,当选河南省妇女联合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1973年2月6日,邓亚萍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乒乓世家,父亲邓大松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退役后在河南省队执教,任男队主教练。母亲名叫蔡荷珍,性格外向,很要强。 邓亚萍两岁时,父亲带她到工人俱乐部观看乒乓球。5岁时,邓亚萍开始学习打乒乓球,由于胳膊短等原因,由直拍改为横拍击球。父亲邓大松为她制定了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每天只练一、两项内容,并着重训练正手进攻。这种“畸形”训练法,与当时的乒乓球教科书截然不同。邓大松认为,一名运动员突出特长是第一位,技术全面是第二位,如果开始就注重技术全面发展,未来很难再培养特长。 因为个头矮,邓亚萍站在球台前只能露出一个脑袋,父亲便用木板垫在她脚下。下雨天时,父亲劝她休息,小邓亚萍坚持继续训练。8岁时,邓亚萍获得河南省乒乓球儿童组冠军。从小打球,邓亚萍从不接受输球,要是输给别人,她一定要求别人再和她打,直到赢回来不可。

    1982年,邓亚萍参加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比赛,获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随后,邓亚萍进入河南省队,在省队训练仅15天,因身材太矮被退回。身材的致命缺点,让邓亚萍灰心落泪,父亲鼓励她说:“身材不行,就得从其他地方弥补,脚步必须灵活。”邓亚萍随后开始苦练,用更快的步伐、更凶狠的进攻、更顽强的防守,弥补身材短板。

    13岁获全国冠军

    1986年初,13岁的邓亚萍被河南省新任女队总教练关毅借调到省队,同年4月,参加全国乒协杯,帮助河南队获得团体冠军。同年底,参加全国锦标赛,代表河南队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入选国家队

    邓亚萍的表现,引起国家女队教练张燮林的注意。为让邓亚萍入选国家队,张燮林多次与教练班子开会沟通,国家队五位教练中,有四人不看好邓亚萍,原因是个头太矮,技术没有发展前途。张燮林说:“你们认为个子小是不利条件,也许这是她的优势,在别人看来很矮的球,她看来就是高球,可以直接扣杀进攻。” 几尽周折,邓亚萍入选国家青年队。随后,在5次全国尖子选手比拼的队内大循环比赛中,邓亚萍取得4次第一,1次第二的成绩。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邓亚萍说:“我的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我没有,我只能赢,我赢了还不一定能进国家队,更别说输了。所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 在国家队,邓亚萍是公认训练最刻苦的人,她说:“只有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被人家逼着去干才叫苦。我一天到晚苦思、苦想、苦练,没有苦的感觉。一举球拍,人就觉得特别兴奋,没有什么事情比打球更让我感觉有兴趣。” 邓亚萍每天练球要带两双鞋,湿了一双再换一双,一筐200多个的训练用球,一天要打掉十几筐。因为经常错过吃饭时间,教练最常给邓亚萍的指示不是“要练什么”,而是“注意休息,别练过了”。 1988年亚洲杯赛,邓亚萍战胜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搭档乔红,夺得女双冠军,收获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1990年5月,第1届世界杯女团比赛,中国队在决赛对阵朝鲜队。邓亚萍在第二盘2-0战胜李粉姬,随后又和乔红搭档,在第三盘2-0战胜俞顺福/李美淑,帮助中国女乒大比分3-0击败朝鲜队,夺得第一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

    开启“邓亚萍”时代

    1990年北京亚运会,邓亚萍职业生涯第一次参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女队和韩国女队相遇。邓亚萍在第二盘迎战玄静和,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邓亚萍通过调整,逐渐掌握主动权,以两个21-12拿下胜利。前四轮比赛,双方大比分战成2-2,邓亚萍在第五场单打比赛战胜洪次玉,帮助中国队以3-2险胜韩国队夺冠。邓亚萍说:“这场球是全国人民认识我的开始。”在亚运会单项比赛中,邓亚萍夺得女单和混双两枚金牌,世界乒坛正式进入“邓亚萍时代”。 1991年世乒赛女团决赛,中国队迎战朝鲜联队。决赛首盘比赛,邓亚萍不敌俞顺福,第三盘双打,邓亚萍/高军搭档扳回一盘。关键的第四盘比赛,邓亚萍顶住压力战胜玄静和。决胜盘中,高军不敌俞顺福,中国队最终2-3失利,无缘九连冠。赛后,邓亚萍自己跑到训练室,整晚练习发挥失常的反手发球。 女单比赛中,邓亚萍先后击败俞顺福、巴托菲、陈丹蕾等好手后,与朝鲜一号选手李粉姬会师。决赛中,邓亚萍摆脱团体赛时的束缚,利用发球抢攻和变化多端的线路,仅用时45分钟,以3-0完胜对手,首次捧起盖斯特杯。邓亚萍展现的高超球技和咄咄逼人的气势,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留下深刻印象,赛后,萨马兰奇亲自给邓亚萍颁奖。女双比赛中,邓亚萍/乔红不敌队友高军/陈子荷,获得亚军。 同年9月,邓亚萍在日本松本县举行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夺冠。

    2010年9月,邓亚萍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全面参与日常管理工作。 2016年6月9日,邓亚萍辞去《人民日报》副秘书长一职,联手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王胜江,与俞敏洪、盛希泰一起打造国内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平台在体育类创新空间建设、体育产业基金、体育产业交流、体育健康消费、退役运动员转型五个方向发力。对于投身体育创新创业的原因,邓亚萍表示:“离开竞技体育舞台后,我从事了多年体育外交和体育市场开发的工作和研究,让我对体育产业和经济有了更深的理解。社会各界力量都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我将会努力在这个行业做更多事。”

    2016年10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由省政府委托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与邓亚萍团队共同发起的“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在河南省正式成立。“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为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重点投资于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建设及运营、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体育培训及运动康复、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领域。

    助力北京申奥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登上事业顶峰的邓亚萍作为运动员代表参与申办活动。由于邓亚萍深得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喜爱,北京奥申委决定由邓亚萍作为现役运动员代表在申奥陈述中发言。 陈述前一天晚上,邓亚萍因紧张睡不着觉,一直背诵英文陈述报告。邓亚萍坦言,做报告比奥运决赛还要紧张:“当时特别紧张,因为我那时候根本不会讲英语,陈述报告内容也是别人替我写好的,我必须要把这些内容硬背下来。”申奥当天,邓亚萍到陈述现场后,立刻就冷静下来,并顺利完成陈述。最终,北京第一次申奥没有成功。 2001年,北京决定第二次申办奥运会,在英国读书的邓亚萍接到北京奥申委通知,回国参加奥组委评估团接待工作。随后,邓亚萍与刘璇、桑兰、杨澜和成龙一起,被北京奥申委聘为“申奥形象大使”。 第二次为北京申奥奔走,邓亚萍的主要工作是向外界介绍和宣传北京。当时,她所在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中,有13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多数还未来过北京,甚至认为中国是个落后国家,邓亚萍承担起向委员们介绍北京的重任。 在申奥陈述前的发布会上,邓亚萍出席并负责回答运动员相关问题。有瑞典记者提问:“瓦尔德内尔支持北京,是不是你们收买了他?”邓亚萍沉着应对记者的发难,并讲述了瓦尔德内尔和中国20年的感情:“从80年代开始,中国每年都会在江苏无锡搞集训营,为期三个月,瓦尔德内尔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参加。这个集训营影响了包括老瓦(瓦尔德内尔)在内的众多欧洲乒乓球选手。他是中国这20年发展的亲历者,他知道中国这20年发生了什么,我相信他是发自内心的支持中国。” 申奥陈述当天,邓亚萍以运动员代表身份出席并进行陈述,正式发言前,她的陈述稿修改了八、九遍。在陈述中,邓亚萍通过自己参与悉尼奥运圣火传递的故事,展望奥运圣火来到北京,展望奥林匹克种子播种在中国孩子心中。最终,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邓亚萍激动地说:“1993年我们信心满满,但低估了当时的形势。因为输了一次,所以就会让我们更加做细做实。输不是坏事,真正让你认识到竞争和斗争的残酷。看到政府的努力,各个方面的努力,我们自己暂时输一场球,只要不气馁就一定会实现。中国人非常有韧性,人心真齐。”

    担任奥运村“副村长”

    2003年,邓亚萍进入北京奥组委市场部工作,负责国内赞助商工作。2006年,进入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负责综合性赛事商务开发和外事装备采购。2007年初,邓亚萍被任命为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大家都称她为“副村长”。 对于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建设,邓亚萍表示,除硬件符合国际奥委会规定外,为方便接待参加残奥会的残疾人运动员,所以在细节设计动了不少脑筋:“衣柜里面挂衣服的横杆,一般都是在跟人眼睛差不多高的地方,但是对于残疾运动员,特别是那些坐轮椅的运动员来说,这个高度显然太高,所以我们专门将所有横杆的高度都按照坐轮椅的运动员的标准来设置,这对正常的运动员来说也许会有些不习惯,但是并不影响使用。”

    家庭生活

    恋爱经历 邓亚萍的丈夫名叫林志刚,广东籍国家男子乒乓球队主力,第三届世界杯男团冠军成员。邓亚萍和林志刚同时代进入国家队,平时在一起对练、补课、学习。1993、1994年,中国乒乓球队两度到镇江和丹阳热身,邓亚萍和林志刚形影不离,乘车并坐。在大巴车上,林志刚悄悄递给邓亚萍一盒心形巧克力,向邓亚萍表达心意。此后,两人恋情成为国家队公开的秘密。 林志刚英俊潇洒,球技好,被送“马骝刚”的美誉。1997年,在随队访美比赛后,林志刚被一位美籍华裔女球迷疯追,林志刚走到哪里,女孩就追到哪里。在没有比赛的日子,女球迷从美国飞到广东探望林志刚。邓亚萍一气之下,提出分手。 1998年,28岁的林志刚前往法国,加入飞跃俱乐部打球。就在林志刚赴法国的同年,邓亚萍退役,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两人因此得到再次见面的机会。邓亚萍在节假日飞到法国观看林志刚打比赛,林志刚有空也会到英国看望在剑桥和诺丁汉念书的邓亚萍,两人恋情重燃,感情再一次升温。 结婚生子 2003年2月,邓亚萍作为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部工作人员回国任职,并开始准备婚事。邓亚萍和林志刚两人,在北京龙潭湖小区购买了一套三室二厅共120多平米的房子。邓亚萍公务繁忙,装修新房的任务由林志刚负责。2004年10月,两人在北京领取结婚证,因工作繁忙,两人取消了原定的婚礼。 2005年7月,邓亚萍到河南商丘参加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采火仪式,有孕在身的邓亚萍与丈夫一起参观体育场馆设施,这是邓亚萍和林志刚首次携手亮相公众。此时,邓亚萍的爱情才被媒体关注,结婚的消息开始见诸报端。 2006年3月,邓亚萍因怀孕生子缺席第十届全国政协会议。 2006年3月6日,33岁的邓亚萍在法国巴黎一家私人医院,足月剖腹顺利产下头围35厘米、身长48厘米、体重6斤8两的儿子。邓亚萍和丈夫给孩子取名“林瀚铭”,取“瀚”象征浩瀚的海洋,希望儿子能够胸襟开阔,“瀚”与中文里面“汉”字同音,是让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另外,“瀚”字去掉三点水就是“翰林院的翰”,希望他将来能用功读书。取“铭”,是希望儿子铭记自己是中国人,“铭”与金榜题名的“名”也是同音,希望他将来能够榜上有名。 邓亚萍说自己惟一愧疚的是家庭:“我是一个不够成功的母亲。”在奥运村工作期间,邓亚萍无暇照顾儿子,儿子对她也非常陌生,甚至会叫“阿姨妈妈”。 回应传闻 2019年,邓亚萍回应网上关于她和儿子的国籍谣言,并声明:她和儿子林瀚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籍,虽然他出生在法国,但一出生就拿了中国护照。邓亚萍说:“我们作为中国人而自豪,能为祖国拼搏而感到骄傲。瀚铭已逐渐长大,作为一位母亲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给我们的孩子们!” 子承母业 邓亚萍儿子喜欢打游戏,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对于儿子的想法,邓亚萍表示尊重,并为儿子考察两家顶级电竞俱乐部。在了解电竞领域后,林瀚铭放弃成为电竞选手想法。2020年,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邓亚萍儿子林瀚铭获得男子丙组单打冠军,并帮助海淀队拿到男子丙组团体亚军。邓亚萍直言儿子第一次拿单打冠军,比她自己拿冠军还高兴。

    求学生涯

    1997年底,邓亚萍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进行为期3个月的一对一“家教”式英语课程学习。刚入校园的邓亚萍,英语水平仅限于认识26个字母。为尽快追上进度,邓亚萍常熬夜学习,导致大把脱发。1998年2月,清华大学与英国有关机构联系,让邓亚萍到剑桥大学进行“强化进修”。在剑桥进行5个月英语培训后,邓亚萍回到清华继续读书。一个很巧的机会,邓亚萍结识了诺丁汉大学校长。1999年,邓亚萍获教育部公派,二度赴英留学,前往诺丁汉大学学习。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联合给邓亚萍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她两年多在清华学习,一年多在诺丁汉学习。2001年6月,邓亚萍从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她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乒乓球的历史及发展》。 2001年,邓亚萍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完成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获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 2003年,邓亚萍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土地经济学博士生。2008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她的论文题目是《全球竞争中的奥运品牌》,论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案例分析,从市场和商业价值角度研究奥运品牌。导师评价邓亚萍的论文角度非常独特,在学术上,首次有人从商业视角对奥运品牌进行研究。丈夫林志刚和两岁的儿子陪伴邓亚萍参加毕业典礼,一家三口打开香槟酒,庆祝邓亚萍从剑桥毕业。

    与萨马兰奇成忘年交

    对邓亚萍而言,最好的外国朋友毫无疑问是萨马兰奇,1991年的世乒赛,是邓亚萍与萨马兰奇友谊的开始。 199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邓亚萍荣获冠军,看台上的萨马兰奇走下赛场,亲自为邓亚萍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际奥委会做客。宴会上,萨马兰奇告诉邓亚萍,她是全世界第一个收到自己正式邀请来国际奥委会访问的运动员。萨马兰奇当场承诺,如果邓亚萍能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他还会为邓亚萍颁奖。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将女子单打冠军收入囊中,萨马兰奇兑现承诺,再次为邓亚萍颁奖,并像对待自己孙女一样,抚摸了邓亚萍的脸颊。 1996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当时,她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萨马兰奇指点邓亚萍说:“你要先学好外语,这是你将来不可或缺的新的‘球拍’;不论你学什么,你一定要回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人民服务。”1997年,邓亚萍听从萨马兰奇的指点,走进清华大学学习英语。 北京申办奥运会期间,邓亚萍作为申办形象大使,奔忙于世界各地。一次,邓亚萍准备拜访卢森堡大公(国家元首、国际奥委会委员),与她同机的萨马兰奇在得知邓亚萍还未联系好大公时,再次伸出援手。邓亚萍刚下飞机,中国使馆人员已等在机场,直接将邓亚萍送去见大公。

    检讨“胜之不武”

    在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决赛上,邓亚萍对阵韩国选手李惠芬,总比分2-2之际,李惠芬回球擦边,裁判没看清楚,李惠芬同其教练都向裁判示意,但邓亚萍并没有表示,最终裁判判罚邓亚萍得分。赛后,教练张燮林询问邓亚萍是否清楚球的擦边情况,邓亚萍承认确实应该是对手得分。在张燮林的要求下,邓亚萍主动向李惠芬道歉,并进行了书面检讨。 这次检讨让邓亚萍受用终生,1990年北京亚运会,邓亚萍/乔红出战双打比赛,对方回球擦边,乔红和裁判都没看见,但邓亚萍主动提出对手擦边。最终,邓亚萍/乔红输掉比赛,无缘女双金牌。对此,教练张燮林说:“我很高兴,我对邓亚萍说,赢球要赢心,让对方心服,否则人家记你一辈子。”

    回应“败光20亿”传言

    2013年,网传即刻搜索与盘古搜索合并重组,邓亚萍陷入“花光20亿元”的谣言中。对于谣言,邓亚萍一笑置之,并表示:“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 [139]同年,人民网刊发《邓亚萍离职自主创业》报道,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邓亚萍,因个人创业原因,近日申请辞去其在人民日报社担任的职务。尊重本人意愿,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决定批准其申请。” 人民网透露,自2013年9月,因业务需要,人民搜索(即刻搜索)合并重组,邓亚萍负责善后工作。至邓亚萍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时,已完成人员安排和资产清理工作。对于邓亚萍担任正局级互联网CEO期间的表现,人民网评价说:“邓亚萍参与创办人民日报社控股的搜索引擎平台,在三年多时间里,利用有限资金,吸引技术精英加盟,完善搜索体系和内容平台,使搜索项目拥有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和一支技术团队,网站日均浏览量峰值突破1300万,移动客户端总用户达到658万激活量,网站市场占有率排名从全国三万多名提升到三百名左右。”

    辟谣涉嫌贪腐

    2023年8月12日,邓亚萍在其个人微博发布律师声明称,有关“邓亚萍涉嫌贪腐、被带走调查”等消息纯属造谣污蔑。律师应邓亚萍要求,已对相关网络用户发表、传播的相关侵权内容进行取证。邓亚萍保留对发表、传播不实信息等侵权主体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4. 2020年11月13日 · 鄧亞萍和喬紅在在1989年的世錦賽上合作獲得女雙冠軍其後她們的組合多次稱霸奧運和世界賽但在單打上鄧亞萍卻還是稍勝一籌。 (圖片來源:AP) 據說為了爭取她加入國家隊時任國家女隊的教練張燮林多次提出過但整個教練班子都不同意也是認為個頭太矮技術上沒發展前途。 但張燮林的理由卻十分具突破性:「或許她個子小是不利,但也可能是她的優勢,因為個子小,在別人眼中是個低球,但她卻是個高球,可以直接扣殺得分。 鄧亞萍和喬紅在1996年的阿特蘭大奧運會上成功衛冕女雙冠軍。 (圖片來源:AP) 努力得到回報的鄧亞萍. 入了國家隊,還有多一個條件,要先進入國家青年隊。 鄧亞萍知道自己先天不足,於是加強訓練。 每一次訓練都比別人長,其他人練到11點吃飯,她練到12點,錯過午飯時間,唯有吃乾糧。

  5. 2024年2月25日 · 鄧亞萍 (1973年2月5日 — ),女, 河南 郑州 人,中国前 乒乓球 运动员,曾任 人民日报 社副秘书长, 欧美同学会 副会长。 从1990年至1997年,她占据 国际乒联 的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8年之久。 生平 [ 编辑] 运动员生涯 [ 编辑] 邓亚萍16岁时就夺得了首个世界冠军。 从1989年到1997年,她获得了6次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冠军和4枚 奥运会 金牌 。 早期打球時的口頭禪是:“漂亮! 退役后 [ 编辑] 1997年退役之后,邓亚萍在 清华大学 获得学士学位, 诺丁汉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 2006年她开始在 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耶稣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11月29日获得剑桥大学 土地经济学 (Land Economy)博士学位。

  6. GettyImages-284058. 走上神坛. 在国青队的一年里在五次全国尖子选手大循环比赛中邓亚萍四次获得第一终于在1988年11月十五岁的邓亚萍正式入选国家队仅仅五个月后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与乔红搭档取得了女子双打的冠军而这是她未来将会获得的18个世界冠军中的第一个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乒乓球女队对战韩国队陷入苦战最终3比2险胜夺冠。 也是这场比赛让中国观众牢牢记住了邓亚萍,并且奠定了她在中国女队中的地位。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上,邓亚萍在女团决赛中憾负朝鲜名将俞顺福,但她获得了女单冠军,这也是她第一个世界大赛的单人项目冠军。 从这届是比赛开始,邓亚萍席卷了这之后近八年几乎所有世界大赛的金牌,媒体称之为“邓亚萍时代“。

  7. www.wikiwand.com › zh-hk › 邓亚萍鄧亞萍 - Wikiwand

    鄧亞萍 (1973年 2月5日 — ),女,河南 鄭州人,中國前乒乓球運動員,曾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從1990年至1997年,她佔據 國際乒聯 的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8年之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