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聯絡我們 | 長春社 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通訊地址:賽馬會 - 長春社綠滿林廊, 九龍深水埗欽州街西26號 (南昌站D1出口) 電話 : 2728 6781 傳真 : 2728 5538. 電郵 : cahk@cahk.org.hk. 本網站採用無障礙網頁設計,並符合萬維網聯盟《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2.0 AA級別標準。 如對本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致電或發送電郵與我們聯絡。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 上午十時至下午一時半 下午二時半至下午六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如何前往. 從南昌港鐵站前往賽馬會長春社綠滿林廊. 前往D出口方向. 找到D1出口,上電梯. 即可看到賽馬會長春社綠滿林廊. 從深水埗前往賽馬會長春社綠滿林廊.

  2. 一年一度長春社大型籌款活動「生態捍衛戰2024」即將展開全新任務! 今年Eco-ranger生態捍衛戰士於不同崗位 ,透過深度體驗,了解可持續環境的重要性之餘,同時為社區作出貢獻,從衣食住行守護生態。

  3. 長春社的使命. 使命:. 推動、關注和提升社區的永續性,以保育環境和文化資源. 願景:. 提升香港社會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質素及實現環境永續. 價值觀:. 共感、環境公義、守正、兼融、傳承. 主頁. Copyright © 長春社 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長春社成立於1968年,是香港歷史悠久的民間環保團體。 我們積極倡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致力於自然保育、保護環境和文化遺產。 註冊名稱 : 長春社 ( 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擔保有限公司)

    • 立場主張
    • 組織歷史
    • 工作項目
    • 歷屆會長與主席
    • 出版刊物
    • 過去籌款活動
    • 外部連結

    自然保育:關注「新自然保育政策」 樹木保育:支持制訂樹木法,推動各種郊野林木和生境保育工作 環境規劃:倡議改革城規制度,引入多種規劃工具以保育具生態、文物古蹟、自然美景價值的地方 文物古蹟保育:倡議制訂古蹟保育政策

    洋紫荊會

    1967年,四位熱愛郊野旅居香港的英國人(包括香港旅遊協會(香港旅遊發展局前身)的約翰潘恩先生(John Hugh Pain, 1930 - 2018)、兩棲動物專家及香港大學內分泌科學者洛夫茨教授(Prof. Brain Lofts, 1929 - 2015)、怡和洋行的Jeremy Brown先生和蘇格蘭人Agnes Black女士),相約於周末行山並自稱「洋紫荊會」(Bauhina's Circle)。 當時,正值政府剛發表有關保育香港郊野的報告(Talbot's Report)之後,其中Agnes Black經常致電政府官員,要求增加在郊野植樹及加強預防山火,而小組其他成員則有感於鄉郊農村用地遭受破壞,於是萌生成立組織的想法。期間,小組舉辦了一次清潔沙灘活動,活動被報章報導。 1968年10月,小組於中環梅夫人婦女會主樓開會決定成立組織,並確定組織的英文名稱"Conservancy",香港第一個環保組織就此應運而生。 之後,他們招攬同樣喜愛行山的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校長羅拔雷恩、觀鳥愛好者Michel A. Webster、香港大學賴廉士爵士及中文大學學者胡秀英。胡提議...

    草創期

    不過,首次周年會員大會要待至1970年才召開,並選出雷恩為主席,Michael A. Webster為秘書。1971年10月21日,第二次周年會員大會召開,此時陳立僑醫生加入。 及後,雷恩與Michael A. Webster展開募捐及招募會員行動,共招募了過百名會員,作為「創會成員」。1972年5月11日,長春社於《南華早報》刊登全版廣告,題為「Make Our Country Beautiful! Protect the beauty of our countryside! Join us Now!」,並列出創會成員名單。 1972年的個人會員名單如下: 另外,1972年的終生會員共有15 人,包括:

    1970年代

    1971年,成立教育委員會,推動環保教育工作,由魏志立神父擔任委員會主席。 1972年6月,魏志立神父代表長春社出席斯德哥爾摩地球峰會,是香港首次有環保組織參與國際環境會議。 1972年8月,首辦環境研討營,地點在崇基書院。研討營催生了「青年行動組」的籌組,籌委會成員包括籌委會主席Li Pak Cheong、副主席溫石麟,以及黃靄儀(David Wong Oi Yee)、何濼生等人。1973年3月,青年行動組出版《協調》雜誌,成為其機構刊物。1974年,青年行動組第二屆幹事會選出,大學二年級生溫石麟獲選為主席,時為中文大學生物系研究生徐立之則獲選為出版秘書。 1974年3月3日,舉行首屆「環境步行」。 1975年11月,青年行動組推動成立「保護環境學會聯校協進會」,成員包括21間中學的代表: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全完中學、拔萃女書院、香港鄧鏡波書院、觀塘瑪利諾書院、喇沙書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瑪利諾書院、保祿六世書院、皇仁書院、聖文德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聖若瑟書院、嘉諾撒聖家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聖保祿中學、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真光女書院、九龍華仁書院及英華書院。 19...

    樹木保育

    長春社積極推動不同種類的樹木保育和教育工作,每年透過舉辦不同的公眾活動,例如「樹藝日」、樹木導賞團、樹木狀況風險評估課程、樹景/石牆樹攝影比賽等,推廣向公眾和學校推廣愛護樹木以及城市森林的重要;除了都市樹木,長春社也關注天然山坡的樹林。該社參與不同的植林計劃,於香港幾個山頭進行植樹活動,希望參加者身體力行參與樹木保育工作之餘,令原來光禿禿的山頭添上綠色,並改善香港郊野林木的生態價值。 1. 樹藝日--首屆「樹藝日」在2017年4月22日—「國際地球日」於擁有眾多古樹的九龍公園內舉行。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包括展覽、講座、互動遊戲及樹木導賞,讓小朋友從中認識樹木的好處和學會欣賞樹木的美,亦讓大朋友學習樹藝知識及市區樹木的現況,推廣城市森林的重要。 1. 植林優化計劃--長春社於2016年開始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植林優化計劃」,為植林區制定不同的種樹目標及策略,以提升林區的生態價值。現時正為三個植林區,分別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元朗大樹下西路及大欖涌郊遊徑;以及大帽山郊野公園內的龍門郊遊徑,進行優化計劃,種植不同種類的本地樹種,期望提升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1. 森林樹隊--2018年初...

    自然保育

    長春社認為自然和文化遺產同是珍貴的公共財產,屬於整個社會和下一代,是香港社會資產的一部分。以可持續的方式管理這資產,不單可以改善香港人的生活質素,更加可以使本港競爭力得到實質地的提升。 1. 保育塱原--長春社在塱原的濕地保育工作自2005開始至今十多年,為保持塱原濕地豐富的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以融合生態、農耕及鄉郊文化的保育方式來推動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塱原社區。當中工作包括與地區夥伴(農夫及村民)協力種植不同種類的濕地農作物,例如水稻;舉辦塱原居民導賞員訓練計劃;與不同的團體、學校、機構、企業及公眾人士合作,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及農務體驗活動;與大眾同樂,一起在塱原細聽田野音樂。每年中秋也與薄扶林村合作,將塱原出產的禾草使用於傳統中秋火龍製作之上,藉此推動香港本地節慶及農耕文化的保育工作。 1. 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自2005年起,長春社得到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與香港觀鳥會合作《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與塱原地主、農友等以管理合作協議形式進行生境管理保育工作,並向市民推廣塱原以及農地保育的訊息,現時為第六期(2017-2019)。 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透過與當地持份者合作...

    環境教育

    社區教育是長春社相當重視的工作之一。除了較為傳統形式的講座及生態導賞等活動,近年的教育活動亦邁向多元化,包括大型環保遊戲、戲劇教育、幼兒故事、嘉年華、通識教育討論及設施參觀等,對象由中、小、幼學生、老師以至公眾家庭,讓參加者通過不同的體驗與經歷,認識身處的自然環境,冀能讓大眾更樂意為愛護大自然資源而努力。 1. 生命樹--這是一項專為小學及幼稚園師生而設的年度環境教育活動,包含「樹木知多D」戶外體驗及「珍樹惜木」愛樹訊息推廣。同學們完成體驗後以藝術創作方式將對樹木的感受在學校所在的社區內作推廣,向更擴闊的層面帶出珍視樹木的必要性。現時設有九龍公園及荔枝角公園兩條路線。 1. 童心‧樂繪‧說故事--以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戲劇教育遊戲將環保信息傳遞到小學生心中,去為小朋友建立愛地球的心。 1. 水田動物派對--活動原為「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2015-2017」項目的一部份,是個專為幼兒而設,同時兼具互動演出、教師入戲及布偶元素的戲劇教育活動。重點是希望帶給幼兒一個快樂的體驗,讓小孩知道水田與當中鳥類的密切關係。 1. 走過自然天地-生物速查100--長春社與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合作,...

    會長

    1. 陳立僑醫生(1976-1980) 2. 吳祖南博士(1999-2000)

    主席

    1. 羅拔雷恩先生(1968-1973) 2. 陳立僑醫生 (1973 -1975) 3. 黃鉅鴻教授 (1976-1977) 4. Michael A. Webster (1977 -1979) 5. 溫石麟先生 (1979 -1986) 6. 熊永達博士 (1986 - 1991) 7. 馮兆榮醫生 (1991 - 1995) 8. 吳祖南博士 (1995 - 1999) 9. 吳庭亮博士 (1999 - 2001) 10. 黎廣德先生 (2001 - 2005) 11. 何小芳女士 (2005 - 2009) 12. 林乾禮先生 (2009 - 2013) 13. 胡國萍女士 (2013-2017) 14. 甄華達先生 (2017- 現在)

    長春社成立早年曾設立「青年環境行動組」,並於1973年開始出版季刊《協調》(SOS Environment),當年《協調》由長春社和行動組各派出一位編輯,來自長春社的第一任編輯是Michael Webster。後來《協調》停刊,並由《長春通訊》作為會員通訊取代至今。 1988年,長春社新設香港環境中心(Hong Kong Environment Centre),並出版《綠色警覺》(Green Alert)雜誌。 由1987年至今,長春社一年出版數次(近年固定為1、4、7、10月)《長春通訊》予會員得悉環境保護資訊、了解長春社過去數月的工作及活動預告。為環保節約用紙,《長春通訊》由2011年開始由印刷版轉為電子版。會員及綠色份子均會於每季以電郵收到《長春通訊》,以掌握更詳盡的環保資訊及長春社活...

    長春社成立早期有一班熱心的義工,但其他資源欠奉。後來得到一位不願意留名的捐助者出資贊助,長春社終於租了個小小的辦事處開始在社區辦活動。隨著各項活動增多,所需的經費也不斷上升,於是1974年3月3日長春社舉辦了首屆「環境步行」(Environment Expedition)。參照公益金「百萬行」的概念,長春社的會員和支持者通過邀請朋友贊助他們步行完成大埔一條鄉郊路徑的路程,首屆的「環境步行」合共籌得港幣三萬六千元。 2012年的「環保行」,籌得港幣八十一萬多元。 舉辦籌款活動是長春社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亦是支持者對機構的環保工作最大的認同與肯定,所有活動所籌得的款項用作本社樹木保育、環保教育、自然保育及資源回收工作之用。

  6. 2023年6月5日 · 6月7日下午開始至6月9日,長春社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敬請諒解。 【 Notice of Change of Mailing Address 】 With the Jockey Club - 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Urban Forestry Green Hub officially in operation, the mailing address of 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will be changed to

  7. 2024年4月22日 · 长春社(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香港民间环保组织,成立于1968年,为香港最早成立的环保团体。该组织以积极倡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育自然、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