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凱文·麥可·拉德 , AC (英語: Kevin Michael Rudd ;1957年9月21日 — ),中文名為 陸克文 , 澳洲 工黨 籍 政治人物 、 外交官 ,其出生於澳洲 昆士蘭州 楠伯 ,畢業於 澳洲國立大學 ,主修中國歷史及文學。 從政期間,曾任 澳洲工黨 領袖、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等職,並於2007年至2010年以及2013年兩度出任 澳大利亞總理 ,現任澳洲駐 美國 大使。 陸克文出身貧寒,父親早逝,他和三個兄弟姐妹由母親一人撫養長大成人,生活顛沛流離。 學生時代其成績優異,並顯露出演講方面的能力,後考入澳洲國立大學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在政治生涯早期,陸克文曾在澳洲外交部及昆士蘭州議會、政府等部門和 昆士蘭大學 工作。

  2. 2021年5月31日 · 2021年5月31日. Getty Images.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對BBC說各國應團結起來反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脅迫否則就有被北京單挑懲罰的風險63歲的陸克文表示西方政府不應該害怕在人權等問題上挑戰中國。 BBC亞洲商務記者瓦斯瓦尼(Karishma...

  3. 凯文·迈克尔·拉德 , AC (英語: Kevin Michael Rudd ;1957年9月21日 — ),中文名為 陆克文 , 澳大利亚 工党 籍 政治人物 、 外交官 ,其出生于澳大利亚 昆士兰州 楠伯 ,毕业于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主修中国历史及文学。 从政期间,曾任 澳大利亚工党 领袖、澳大利亞外交部长等职,并於2007年至2010年以及2013年两度出任 澳大利亞總理 ,现任澳大利亚驻 美国 大使。 陆克文出身贫寒,父亲早逝,他和三个兄弟姐妹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成人,生活颠沛流离。 学生时代其成绩优异,并显露出演讲方面的能力,后考入澳洲国立大学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政治生涯早期,陆克文曾在澳大利亚外交部及昆士兰州议会、政府等部门和 昆士兰大学 工作。

  4. 2022年4月15日 · 《可以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之間災難性衝突的危險》 ( THE AVOIDABLE WAR 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 ,陸克文 ( Kevin Rudd )/著....

  5. 2022年12月13日 · 小檔案陸克文Kevin Rudd) 出生/1957年. 現職/亞洲協會總裁暨執行長. 學歷/澳洲國立大學亞洲研究學程學士、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歷/澳洲總理、工黨領袖、外交部長、國會議員. 地位/帶領澳洲度過2008年金融海嘯,被IMF肯定為主要經濟體中最有效的紓困措施,獲選當年《時代》百大人物. 不僅中國,澳洲與美國傳統的盟友關係,也讓陸克文對美國高層決策者的思維邏輯,知之甚深,是西方少數同時深諳美中兩強權決策思維的政治領袖。 陸克文擔任總理期間,正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歐美國家最積極與中國打交道的年代,他也因此積極推動澳洲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被認為是西方最「親中」的政治領袖之一。 廣告.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2年10月9日 · 陸客文 (Kevin Rudd)的故事. 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為何有這樣的勇氣真摯面對歷史的錯誤向原住民道歉? 這或許源自他艱困的少年時期和文化融合的經歷。 文. 洪家寧. 天下雜誌400期. 發布時間:2012-10-09. 瀏覽數:28465. 陸克文來自昆士蘭省的佃農家庭,家裡的房子就在一片繁茂的甘蔗園裡。 十一歲時,父親因車禍過世,一家人被逐出農場,母親得辛苦撫養四個孩子。 雖然顛沛流離、家庭困苦,陸克文成績依然相當優秀。 十歲時,母親送給他一本有關中國古代文明的書,從此他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大學時因而開始學中文,還幫自己取了「陸克文」這個中文名字。 一九八 年代他曾經來過台灣留學,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

  8. 2024年1月18日 · 澳洲駐美國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指出中國當局須減少對意識形態的強調並重新強調市場經濟中正常的企業效益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恢復民營企業信心會講流利中文的中國通」、曾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周三17日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時說信心地緣政治和貿易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他認為,消費者信心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保障,但中國消費者經歷了冠病疫情、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低迷後,很受打擊。 而且,和消費者信心同樣重要的民營企業信心,也在過去幾年受到「國進民退」影響非常大。 陸克文說,要從根本上恢復商業信心,中國當局須減少強調(De-emphasize)意識形態,重新強調(Re-emphasize)市場經濟中正常的企業效益激勵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