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10月8日 · 中醫角度︰如何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痹症範疇,其中以「頑痹」、「歷節風」比較近似類風濕性關節炎,以關節變形、疼痛、活動受限、僵硬為特點,因稟賦不足,調攝不慎,嗜欲無度,致氣血肝腎虧損,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無以充養筋骨 ...
對此,早期治療、綜合治療和堅持治療是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治療原則,而祛風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血、調陰陽是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大法,溫通經絡、祛邪止痛則是臨床上的常用治法。. 至於針灸治療則强調局部整體並重、補瀉兼 ...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約兩千年歷史 屬“痹證”範疇,又稱“頑痹”、“尪痹”、“鶴膝 風”、“厲節風”等 《黃帝內經》: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 《神農本草經》:附子治“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 能行步。” 2013/9/25 3
2024年7月5日 ·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龔彥穎主任與盧禾潾醫師團隊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除規律服用西藥外,搭配針灸及外用中藥洗劑等中醫整合治療,對於關節疼痛腫脹有明顯改善…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跟自身內臟虧虛、禀賦不足、外邪侵襲等有關。 可根據正氣虧損的程度,加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
2020年4月17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跟自身內臟虧虛、禀賦不足、外邪侵襲等有關。 可根據正氣虧損的程度,加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歸納為中醫痺証。 痺証在中醫主要診斷中,以患者肢體或身體某一部位的感覺或運動功能受損為主要症狀,如麻木、刺痛、無力等。 中醫就痺証可以分為內痺和外痺兩類。 內痺主要指內臟功能障礙引起的痺証,常見疾病有帕金遜病和中風亦可歸類為內痺的一種。 外痺是指由外邪(寒、濕、熱)等原因引起的痺証,可引起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的痺証概念和西醫的病名並不完全對應,中醫痺証分類是根據中醫理論和病理機制作區分,與西醫疾病分類略有不同,但中醫可使用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之法作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最先出現於手指關節。 亦會侵犯其他關節:如指關節、手腕關節、手肘膝關節及踝關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