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马礼逊教堂的建造是为了澳门少数的基督教徒而设, 而教堂则位于永久的墓园, 墓园中安放了五十个英国及美国人的墓碑, 而这些墓碑使世人想起昔日澳门的国际商务及海军驻澳门的日子。

  2. 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年1月5日—1834年8月1日),英国人,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清朝时来到中国。. [1] 马礼逊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第一个把《圣经》译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澳门 ...

  3. 马礼逊学堂澳门 早期传播西学的新式学堂。. 1834年8月1日,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突然得急病去世。. 1836年在英 鸦片 商查顿(William Jardine)和颠地(Laneelot Dent)等人倡议和组织下,成立“马礼逊教育会”,从英,美募资金,每月向郭士立(Karl Friedich August ...

  4. 马礼逊是 基督教新教 在中国传教的开山祖,是在中国的伦敦会教会创始人,是基督教圣经的最早翻译者。 他在澳门翻译圣经时,同时兼任 英国东印度公司 的中文通译员(Translator)。

  5. 中文名. 玛礼逊学堂. 设立时间. 1839年. 这些学堂开设了中英文、算学、 地理 等课程,象征着西式教育嫁接到中国本土。 传教士 的活动与列强的殖民扩张相适应,《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和《天津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在华办学变相合法化。 1859年以前,清政府和开明士人尚未提出办学设想,教会已在各地设立学堂50所,学生达1000人。 顾长声: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6页。 另据 陈景磐 《中国近代教育史》,1852年江南的 耶稣会 派已有学生1260人。 其主办者虽是外国人,学生却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至少体现了一个文化层对西学东来的一种反应。 与官绅士人在夷夏之辨中艰难曲折的情感转变相比,乡土村民面对西学的心理负荷显然要轻得多。

  6. 大三巴牌坊(英语:Ruins of St.Paul's [41] ),澳门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圣保禄大教堂(又称“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遗址,也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7] [9],位于 中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 花王堂区炮台山下 [9]。

  7. 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 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塑像,教堂右则为钟楼,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 教堂左则为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 教堂前是一片宽广平台,平台尽处竖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十,貌甚慈祥,面临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