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qr code是什麼意思? 相關

    廣告
  2. Track Your QR Code Scans, Access Advanced Statistics & More.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Share & Download Your QR Code. Track QR Code Scans, Access Advanced Statistics & More.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8日 · QR code是二維碼的一種應用範圍廣泛其中掃描QR code作電子支付愈趨普及市民容易忽略隱藏的資訊保安風險。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提醒,QR code雖然方便,但使用前要提高警覺,確保來源可靠。 資科辦提供掃描QR code須注意的資訊保安貼士。

  2. 2022年11月4日 · Ct值全名「Cycle Threshold Value」,量度患者病毒基因濃度及傳染力的指標 ,主要透過病毒核酸檢測(PCR)儀器分析。 何栢良表示,Ct值其實做PCR檢測的周期,若一個周期已檢測到病毒,Ct值1;若樣本要倍增10次才檢測到病毒,Ct值就是10,因此 Ct值愈低,代表病毒量愈高 。 Ct值多高才算「安全」、沒傳染性? Ct值準則只作參考,並非絕對數值,各地都有不同的準則。 何栢良指出,一般而言Ct值25至30屬於病毒量低,低於25則算病毒量高。 他說簡單點理解, Ct值30或以上,快速抗原測試都會呈陰性,代表無傳播力或傳染性極低 。 至於染病後Ct值變化因人而異,外國有研究指出,部分人染病5日後,快測已經陰性,但亦有人要9至10日甚至更長時間才轉陰性。

  3. 2023年3月27日 · 人們常說回南天潮濕、濕氣重,其實「回南天」是什麼意思?香港天文台今(27日)在facebook 以短片解說「回南天」,並提出用冷氣機抽濕無咁好。[ facebook短片 ] .什麼是「回南天」?「回南」指風向。香港冬天主要受東北季候風支配,空氣 ...

    • 傾向信自己不受影響 信他人受影響
    • 民調反映典型第三人效應
    • 與社交媒體使用的關係
    • 留意「高估媒體影響以至過度反應」傾向

    有趣的是,無論虛假資訊的實際影響是什麼,人們很可能傾向相信自己不會太受其影響,但卻同時相信別人會受到影響。在傳播研究中,這叫做「第三人效應」現象:當人們被問到自己會否受媒體內容影響時,很多人都傾向說「不會」;但當人們被問到社會上其他人會否受同樣的媒體內容影響時,很多人都傾向說「會」。第三人效應源於人們有維護自我形象的意識,覺得別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媒體影響,可以令自己感覺良好一些。所以,以往也有學者進行研究,如果談及的是一些正面的媒體影響時,例如會否受戒煙廣告影響而真的開始戒煙,人們就很可能反過來指自己比他人更受影響了。 第三人效應現象在傳播研究中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它顯示,當人們看到某些媒體內容時,他們在態度或行為上作出的反應,不一定源於他們接受了內容。只要人們認為其他人會受內容影響,人們就有...

    以上談的是理論和文獻,到底香港市民如何評估假新聞對自己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第三人效應是否存在?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6月進行了一個電話調查,共訪問了1014人,其中就問到相關問題。如表1顯示,只有20%左右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28%左右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的家人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但跳出了自己身邊的範圍的話,48%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一般香港市民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約54%認為虛假資訊對整個香港社會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這是很典型的第三人效應現象。

    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到底市民對虛假資訊的影響之評估,跟媒體使用有什麼關係?虛假資訊成為眾人關注的現象,跟社交媒體的發展有頗大的關係。社交媒體使資訊高速傳播,而其普及化亦弱化了傳統專業媒體的守門人角色,這些都是虛假資訊被廣泛傳播的媒體科技條件,所以我們特別關心社交媒體使用會否左右市民如何評估虛假資訊的影響。 從表2可見,在沒有或很少於facebook或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看時事資訊的市民當中,12.4%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但在間中或經常於社交媒體看時事資訊的人之中,有22.1%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有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百分比高出很多,兩者的差異也達至統計學上的顯著程度。同樣,間中或經常在WhatsApp看時事資訊的人,也顯著地比沒有或很少在WhatsApp看時事資訊的...

    人們對虛假資訊的影響的評估不一定準確,但第三人效應要求我們面對一個矛盾現象:當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不受影響,但同時大部分人又覺得其他人會受到很大影響時,要不就是人們遠遠低估了自己受影響的程度,要不就是人們高估了其他人受影響的程度。同時,人們對虛假資訊會否影響整個香港社會的評估,似乎是跟與虛假資訊的實際接觸並無關係的,這也帶出這判斷背後有何基礎的問題。 誠然,我們不能完全忽視虛假資訊對人及社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傳播心理學者也指出,人們往往有高估媒體影響,以至作出過度反應的傾向。在討論虛假資訊和假新聞的問題時,這點也是值得留意的。

  4. 2021年5月12日 · 問:唐英傑不滿其違反《港區國安法》案件由指定法官而非由陪審團審理,兩者分別何在?答:唐英傑案首宗涉及《港區國安法》案件,大律師公會曾就此表示不滿由特首指定法官審理國安法案件的安排,認為會削弱司法獨立,並關注律政司有權要求案件不設陪審團審訊的做法。

  5. 2020年6月25日 · 後來的《集韻》及《類篇》,亦把「粽」當作「糉」的異體字。. 由此可見,「粽」字在宋朝已經很流行。. 「糭」. 「糉」和「粽」都形聲字,右邊的「㚇」、「宗」都聲旁,至於有四點的「糭」,洪若震指出錯的,他說,此字在古籍中極少出現;「糭 ...

  6. 2021年9月24日 · 港人感到較為陌生的,可能富強和愛國兩個觀念。港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國家觀念,對國家的發展,過去也缺乏認識,並不了解國家怎樣從一窮二白到今天的「小康」社會。所以,對於國家以富強為發展目標,其背後的原因和理據,港人多沒有好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