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15日 · 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展開. 2019年4月15日. 食物環境衞生署宣布,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今日啟動,當局會在高風險地點以霧化處理方式殺滅成蚊,直至雨季結束。. 該署表示,鑑於去年本港錄得29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而鄰近地區登革熱的活躍程度也處於高水平,加上 ...

  2. 2022年6月28日 · 食環署回應傳媒有關 5 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的報道,指本地蚊患情況與季節變化有顯著關係。 秋冬時蚊患情況相對輕微,但在炎熱多雨的春夏月份,各監察地區的誘蚊器指數則相對較高;本月早前的持續雨天或導致 6 月誘蚊器指數上升。 今年首五個月,該署消除逾 22,600 個蚊子滋生地點,並提出 63 宗相關檢控。 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也於本月 22 日召開會議,討論當局在防治蟲鼠方面採取的優化措施,以及就近日蚊患情況商討應對策略。 64 個監察地區中,六個地區 5 月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 20% 警戒水平。 該些誘蚊器大多位於公共及私人住宅區、學校、康體設施和公眾地方,署方已立即連同相關政府部門和持份者採取行動,在有關地區加強防蚊滅蚊。

  3. 2018年4月30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大部分香港市民對麻疹有免疫力無須恐慌但一歲以下嬰兒或對麻疹沒有免疫力的孕婦則不宜前往目前正爆發麻疹的地方黃加慶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血清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香港市民對麻疹有免疫力不用怕受感染本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於1967年已加入麻疹疫苗並在1997年轉為兩針同年下半年推行大型加強劑注射運動為超過100萬名一至19歲人士多注射一劑疫苗當時覆蓋率非常高。 黃加慶說,最近約十年的疫苗覆蓋調查也顯示,接種率維持95%以上,足以構成群體免疫屏障。 由於懷孕期間不能接種麻疹疫苗,對麻疹沒有免疫力的孕婦或計劃懷孕的婦女不應到沖繩等爆發麻疹的地方旅遊,而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第一針麻疹疫苗一歲才注射,故一歲以下嬰兒也不宜前往這些地方。

  4. 2019年4月21日 · 衞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李嘉瑩表示,衞生署以往採用的吉祥物均形象正面,這次另闢蹊徑,把匿獅定為反面教材,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我們希望把匿獅Lion塑造為有感情的吉祥物,讓市民覺得牠像家人、朋友般親切。 我們從外形下工夫,匿獅Lion面容可愛,又有個大肚子,正好提醒市民,中央肥胖是導致非傳染病的一大問題。 李嘉瑩表示,為了令匿獅Lion更具人氣,衞生署邀請專人創作主題曲「郁一郁」,並邀請本地舞蹈社編舞。 歌詞描述的動作都很簡單,既不劇烈,難度也不高,其中更有溫馨提示,讓大家注意熱身。 「此歌節奏有快有慢,我們希望大家聽後都動起來。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者每天應至少有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18歲以上者每周應最少有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

  5. 2020年10月17日 · 在公屋供應現時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從資源分配的角度看,我們必須權衡緩急輕重,優先照顧有最迫切住屋需要的家庭,這也是政府設立公屋作為住屋安全網的初心。. 就公屋作為住屋安全網,社會大眾都認同需要大幅增加公屋供應,在這方面我們必定會繼續 ...

  6. 2012年7月29日 · 「野生猴子覺得人類是食物來源,所以很多時遊人來到郊野公園都會被牠們滋擾。 」猴子見到餵飼牠們的人常以膠袋攜帶食物,所以學會搶奪遊人手持的膠袋,有些猴子更會走到附近民居找尋食物,造成滋擾。 絕育手術控制數目. 為了控制野生猴子的數目,漁護署自2007年起為野生猴子進行大規模避孕和絕育。 該署人員用大型捕猴籠以食物誘捕野生猴子,然後為雌猴注射避孕針,並替雄性猴子注射化學品,以堵塞輸精管。 石仲堂說,這些避孕針有效期約三至五年。 「即是每三至五年,便要再捕捉這些猴子,注射避孕針,其實也頗困難。 直至2009年,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引入了內窺鏡技術,為雌性猴子進行永久絕育。 「捕捉雌性猴子後,便進行麻醉,然後在牠身上開三個小孔,伸入內窺鏡儀器,結紥和切除輸卵管,達致永久避孕。

  7. 2015年9月17日 · 香港郊野的樹林、溪澗等各類自然棲息地,孕育着豐富的動植物種,單是蛇已有52種。物種豐富多樣有助维持生態平衡,漁農自然護理署致力維護生物多樣性,定期派員到野外調查,記錄不同物種的分布,蛇是其中一種。漁護署今年更首次舉辦香港生物多樣性節,讓市民認識各種「冷門」動物,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