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屈原 (前342年2月17日 [1] —前278年6月6日), 羋 姓 , 屈 氏 , 名 平 , 字 原 , 以字行 , 楚國 丹陽(今 湖北省 秭归县 ,一說湖北荊州紀南 [2] )人,自稱是上古五帝之一 高陽氏 的後裔 [3] ,為中國 戰國時期 詩人 、 政治家 ,其先祖 屈瑕 受 楚武王 ...

  2. 2023年7月31日 ·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3. 屈原 热爱祖国,一生为实现祖国的安定和强盛而斗争,直至投 汨罗江 自尽,以身殉国。后遂以“屈原沉江” 、“沉江” 、“投汨”比喻那些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的人。

  4.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 浪漫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 楚辞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 香草美人 ”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 宋玉 、 唐勒 、 景差 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3]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4],其主要作品有《 离骚 》《 九歌 》《 九章 》《 天问 》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 楚辞 》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1]

  5. 2018年7月3日 · 屈原投江的原因. 关于屈原为什么选择投江这种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珍贵的生命,历来说法不一,人们猜测的他投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原因一: 他是楚国的贵族。 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 楚国和其它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它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 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 屈原著名的诗歌《离骚》,开篇就骄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6. 2021年6月14日 · 坚守不变,投江自尽 屈原一个人的清醒,无法挽救沉睡的楚国。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与秦王赴约,听信媚秦派,最后沦为秦国的阶下囚。新上任的楚顷襄王,在弟弟子兰的怂恿下,怒而迁之,把屈原流放到更远的南方。这一年屈原57岁。

  7. 2016年11月16日 · 屈原投江的故事.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 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 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 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 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8. 2020年6月25日 · 在关于端午节俗起源的说法中,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解释,是说龙舟、粽子都是为了纪念国破之后悲愤投江的诗人屈原。 然而,屈原投江是公元前278年的事,但《史记·孟尝君列传》的记载证实,在此之前约五十年,北方的齐国民间就已盛行端午节相应的观念 ...

  9. 2013年6月8日 · 端午传说——屈原投江(中英) 2013-06-08 语际翻译.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10. 端午節的故事 - 屈原投江. 屈原是古時候春秋時代楚國的大臣,他很愛國,也很關心 老百姓的生活。. 他時常協助楚懷王,無論是制定法律,或者外交事務,都有傑出的表現,人們也十分愛戴他。. 可是,有一個大臣叫靳尚,他非常嫉妒屈原,常在楚王面前說是屈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