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3日 · 統計處長陳萃如表示人口普查分兩階段首階段為今日至7月17日收到長問卷的市民可掃描通知信二維碼連接網頁填寫問卷或致電普查熱線182021回答問卷短問卷住戶除上網或致電回答外亦可填妥紫色信封內的紙本問卷並寄至統計處次階段普查為7月18日至8月4日市民可繼續以上述方式交問卷統計處亦會安排7000名統計員上門訪問。 統計處早前派員巡查1200幢工廈是否有人居住,若單位有人居住,該處會寄出通知信。 陳萃如說,短問卷住戶需提供13項住戶成員基本人口特徵資料,填寫需時約10分鐘;長問卷需提供43個項目詳細資料,今年新增「需要照顧的長者」資料,以了解各區照顧長者需求,需時20至30分鐘。 今年統計員數目大減,由2011年1.6萬人,跌至今年7000人。

  2. 6 天前 · 葉玉如說,從科研角度,多些數據一定會做得更好,「你看人工智能,都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即憑數據學習,如數據愈多,能的就更多,這是好自然」。她又以其專長的阿茲海默症研究為例,稱科大與香港的醫院合作,也與外地的醫療機構合作,如有數據,就能看到不同人口群組的差異 ...

  3. 2023年9月15日 · 2023年9月15日星期五. 施政報告應正視的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少子化勞力缺周永新) (09:00) 圖1之1. 今年8月中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人口統計數字。 其中傳媒廣泛報道和社會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1)經過3年新冠疫情,本港人口再次有增長,今年中整體人口約有749.8萬,較去年中734.6萬人增逾15萬,惟仍低於2019年中的750.7萬。 過去一年人口所以增加,原因是從去年到今年中,移入人口大幅上升,屬香港居民的共有17.4萬人,其中包括3.1萬名單程證持有人。 (2)根據統計處推算,本港整體人口未來會維持上升,人口總數到2046年將達819萬。 增加的人口並非因為生育率提升,而是移入香港的人口比移出者多。 也就是說,香港未來將會有更多非本地出生人口。

  4. 2021年3月19日 ·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香港人口結構大轉移周永新) (09:00) 圖2之1. 政府統計處年初公布,2020年底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是747.4萬,比對2019年下跌0.6%,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跌幅。 筆者過去文章指出,香港2020年的登記出生數字異常偏低,出生嬰孩只有41,958人,較平常每年5萬多,少了兩成,所以去年人口不增反減屬意料中事。 其實,香港人口是否增加,多年來已不能單靠自然人口的增長,即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而是由來港定居移民的數目來決定;也就是說,香港人口增加多少,本地嬰孩出生的數目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來港定居新移民的數目。 因此,新移民數目多寡,及他們的素質,才是影響香港發展的重要考量。

  5. 2021年6月10日 · 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 從人口數據看中港家庭團聚政策的實踐施麗珊) (09:00) 圖2之1. 2021年人口普查即將開始其中一項重要的人口數據便是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或稱新移民的社經狀况統計處常以此人口數據另行發表主題性報告。 本港新移民主要源於中港跨境婚姻,婚後配偶及子女持單程證來港團聚,近年亦漸見更多其他以非單程證來港的內地專才。 社會上對新移民一直有一股排外情緒,漠視他們的家庭團聚權利,更有聲音批評新移民佔用本地資源、福利但又不事生產。 自回歸後,社會上不時出現有關新移民的重大爭議事件,如申領綜援居港年期爭議;諷刺新移民為蝗蟲,掠奪本港資源;反水貨示威等。

  6. 2023年8月22日 · 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 論人口推算—— 迎來「吉祥之兆」後 政府有什麼計劃? (文:林緻茵) (09:00) prev. 統計處日前公布新一份人口推算數字預期人口到2046年將增至819萬本年中的最新人口數字則由去年中約735萬上升至今年中近750萬。 數字出來後,有人以「出乎意料」形容:明明大家都說香港正經歷移民潮,為何短期內還會有人口增長? 人口大致保持上升趨勢,是建基於未來不斷有大量人口移入,惟這個推算是否太過樂觀? 連日來,專家學者分析了「流動人口」的定義,以及這半年來進入香港的人,到底是新增的人口,還是趁開關回港的人。 對於人口不跌反升,政務司長給了我們一個很正面的解讀:這是「吉祥之兆」。

  7. 2023年8月22日 · 明報文章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估算香港人口將由2021年的741萬增至2046年的819萬人口增加78萬平均每年增長0.4%。 當中包括自然減少的75萬人(即死亡減出生人數),而人口淨入(即流入減流出)則為152萬。 也就是說,本港未來人口增長完全依賴移民增長。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