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30日 · 事實不少藝人朋友,如蕭正楠、黃翠如都很有生活學問,又如Coffee林芊妤除了是KOL和教瑜伽,也有家庭生活的一面。而張繼聰和謝安琪更是真正的藝術家,二人無論對生活品味、服裝生意以至電單車的喜愛,都可以在這裏化成一場場的展覽。

  2.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95歲生日那天潸然淚下——65歲離開風光的職場時,他認為此生已經沒有更重要的事情了,便選擇在享樂中等待死亡到來,卻不曾想白白浪費了30年。 姜錫圭最終享年103歲。 生活在一個長壽世代,我們對於退休,對於老年的定義是時候改變了: 退休不過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低估壽命 教授退休後選擇等死 虛度30年.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建築師也無法在失去圖紙的情況下建造一座高塔;即便你的工作年歲過得再風光,沒有縝密的退休計劃,最終也會被環境主宰,讓從前充實幸福的生活無法延續。 南韓作家李承憲在博客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3. 2021年3月4日 · 人生贏家財務自由唔撈投行 80後做YouTuber教理財. 如果你是80後,30多歲,理應正努力為事業打拼;又如果你是一個擁有穩定收入的iBanker,又會否放棄這份工作,化身YouTuber?. 80後的Rain正正就是有iBank(投資銀行)「唔撈」,靠自己一套投資埋財方法,年紀輕輕就 ...

  4. 2023年3月30日 · 1.損失厭惡:總是喜歡確定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正如以上的例子,當所購買股票上漲時,大家都會偏向於選擇獲利退出,落袋為安;當所購買股票下跌時,大家偏向於選擇等待回升,因為此時賣出,意味著將浮動虧損轉為實際虧損,這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現實。 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大家甚至變得願意承擔風險。 這也能解釋為何多數散戶手上總是有非常多不好的股票。 2.從眾效應:人云亦云,以為很多人覺得好的就是好. 散戶投資者最普遍也是最難剋服的心理偏向就是從眾心理,在沒有充分了解某項投資時,因身邊眾多朋友推薦或網絡上某個專家的發言就衝動購入,覺得自己不買就不是好的投資者一樣。 事實上,愈熱門的投資反而風險愈大。 3.禀賦效應:賦予自己所擁有資產更高的估值.

  5. 2021年9月26日 · 意思是,財富只可以由一名上一代傳給一名下一代,例如,爺爺一個人,把財富傳給一名孫子,不能同時傳給兩名或多名孫子。 張先生現時有一對孖女,而他夫妻兩人極度喜歡小朋友,也有計劃在英國安定下來,很大機會會再生一個弟弟給兩位小公主,所以要把這筆資金分成多少份財富傳承的儲蓄計劃呢? 兩份還是3份呢? 若果分開3份,萬一生下孖生弟弟,便不夠分了。 張先生覺得很難作出決定。 同時,也不喜歡這樣的安排,因為好像提早分身家似的,給他的感覺很不舒服,十分反感。 保單富彈性 可分拆轉給指定人. 筆者聽畢張先生陳述他的故事後,明白到一個重點。 不是這些財富傳承的理財工具不適合張先生,而是欠缺一個彈性。 故此,筆者提醒張先生,其實市場上有一種很特別的財富傳承功能的儲蓄計劃,值得張先生去考慮。

  6. 2023年12月30日 ·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但Perkins則更加直接,他表示,工作就是在用生命活力交換金錢。

  7. 2020年6月5日 · 除了儲蓄之外,Patrick Sir深明投資的重要性,早期已經有投資基金及股票的習慣,他會透過閱讀財經書籍、地產及財經新聞來學習投資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投資股票上。 Patrick Sir坦言買股票是全靠自己眼光,雖然試過蝕錢,但他認為是自己沒有耐性所致,在買入初期見股價有少許下跌就離場,結果一年後該股票錄得明顯升幅。 【延伸閱讀】 從上門補習走到幕前 Patrick Sir細說創業路. 難求最低位入市 「寧買當頭起」 面對今次「疫」市,不少投資者不敢輕易入市。 Patrick Sir則認為機會難得,前陣子股市下跌更是非常好的入市時機。 Patrick Sir表示,投資股票並非看短期回報,而是着重該公司的長綫發展,即使股價有短期波動對他的影響亦不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