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6日 · 端午節的角力習俗源於隋代,最初是把人民健身、榮譽競爭、社群休閒娛樂結合國家練兵的做法 [87]。近世此俗仍見於廣東下番禺諸鄉。部份地區如江漢地區、遼寧 馬鞍山地區、福建 漳州及泉州一帶、台灣等地則演變為石戰,又稱鬥石、擲石戲,互相擲石而戲,有著模擬陰陽相爭、祛疾避疫的深刻 ...

  2.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18:40。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 (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 ...

  3. 中元節是東亞文化上在農曆 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 本來中元節所在的孟秋月是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的時節。 佛教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置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日。由於佛道二教的影響,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中元節所在的月份成為了鬼月。

  4. 端午節 (傳統稱呼為五日節、五月節或肉粽節),為台灣漢族的傳統節慶,時間在農曆五月初五,因此又稱為午日節、五日節、午月節、五月節、五月初五。端午節正午時首重祭祀、與午日辟除驅邪等。 古代時,已有祭祀水仙尊王之慣例。 日治時期在臺灣,民眾曾經因日本移民過新曆端午節,當時 ...

  5. 2024年5月12日 · 端午節的角力習俗源於隋代,最初是把人民健身、榮譽競爭、社群休閒娛樂結合國家練兵的做法 [87]。近世此俗仍見於廣東下番禺諸鄉。部份地區如江漢地區、遼寧 馬鞍山地區、福建 漳州及泉州一帶、台灣等地則演變為石戰,又稱鬥石、擲石戲,互相擲石而戲,有著模擬陰陽相爭、祛疾避疫的深刻 ...

  6. 除夕的定義隨時代變化。自東漢有記載以來至1911年特指農曆年之前一天。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宣布政府由農曆改元公曆,除夕和元旦的時間定義改為公曆12月31日和1月1日,[1] 不久部分民間的除夕亦改指公曆12月31日。 [2] 除夕指公曆12月31日的用法在中國大陸延續到至少1960年代末。

  7. 重陽節 [5],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一詞始見於三國時期,因《易經》中「九九」兩陽數相重,故名「重陽」,在唐代,唐德宗在位時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重陽節開始成為正式節日。 中國民間素有在重陽節登高、祭祖及祈求豐收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