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庸妙訓‧曾子序. 會於 同義 ,參研人生的真諦。. 此盛舉,親身來經歷。. 百鳥群集,任牠翱翔呀!. 任牠間休憩。. 樟桂挺立,舒朗不拘泥。. 聖賢行誼,皆反求在「自己」。. 中庸本體,一「誠」字而已矣。. 行之至極,無過之,與不及。.

  2. 2020年11月10日 · 2 然後除貪嗔,讓心平等。 譬如,緣陌生人反觀自心,讓心沒有貪也沒有嗔,平等安住。如果內心有絲毫貪著或厭惡,是心不平等,必須除,直到遠離愛憎為止。 對待無利無害的一般人,內心貪嗔相對微弱,容易使心平等,所以 先緣中庸 的對境修平等心。

  3. 2020年12月1日 · 申六、煩惱輕微. 菩薩安住種性之時,由其自性粗重微薄,既發心已,身心粗重轉復薄弱。. 第六、菩薩安住種性時,以菩薩的天性自然煩惱輕微,發了菩提心之後,身心的煩惱將變得更加薄弱。. 由此可見菩提心與身心的關係,發菩提心能強有力地對治煩惱 ...

  4. 2016年12月14日 · 2014年年中,老師買了他觀望很久的Vespa GTS 300,. 至今兩年過去了,他大部分是騎市民大道到內湖的電視台錄影,. 有時間的時候才能到車友推薦的路段跑一跑山,. 其中也小小的環島了三天兩夜。. 老師一直是個很惜物愛物的人,. 對於他的偉士牌重機更是 ...

  5. 2020年12月6日 · 師兄消文 《集論》中說,諂和誑是因為貪著利養而生起的,屬於貪、癡的一分。( 貪痴一分 :屬於貪或痴的任何一種。消文者按,這裡藏文用的是 གང་ར ང༌།,義為「任一、隨一」。) “ 誑 ” 是詐現不實的功德,即本無此功德,而詐現有此功德。

  6. 自發功基本上是一種"全面性"的內功心法, 你只要掌握口訣:鬆,靜,自然即可, 當啟動氣的流動之後, 你只要順著氣的帶動自然會做出相對應目前你身體所必須的動作出來, 能夠掌握住口訣的要義其實自發功真的很簡單學習的!! 基本上, 初學者能掌握住口訣放鬆心情 ...

  7. 2021年2月5日 · 《入行論》說:為了五欲,我曾經無數次感受過燃燒等地獄的大苦,然而對於自他的利益,我未能成辦。現在於人乘道不需感受如此強烈的地獄痛苦,卻能成辦種種廣大利益,為了除眾生的痛苦,對於苦我唯一應當歡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