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簡介. 早期 民主黨 聯合其他較小的民主派政黨如 民協 、 前綫 及獨立人士組成民主派。 在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後, 四十五條關注組 的崛起,連同 民協 、 前綫 、 職工盟 、 街工 、 社民連 等政黨,各自形成與 民主黨 相若的影響力,「泛民主派」一詞亦因此大量使用 [註 1] ,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为了协调组建 泛民区选联盟 ,在立法会组建 泛民会议 ,后分别改为使用 民主派区选联盟 、 民主派会议 的名称。 自從 政務司司長 許仕仁 首次以「反對黨派」稱呼反對2007年政改方案的議員,如《 大公報 》、《 文匯報 》等香港親共傳媒就開始以「 反對派 」稱呼他們 [21] 。

  2. 2024年5月3日 · 民主派支持並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內部可根據抗爭方式路線以及社會與 經濟 立場上的不同,分為 多個黨派及團體 。 當中包括 溫和民主派 、 激進民主派 、 自決派 、 親中華民國派 ,以及與民主派主張相近的 本土派 ,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方面在 政治光譜 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 [16] 。 自2020年 北京 強行引入《 港區國安法 》後,歷經 民主派初選大搜捕 、「 完善選舉制度改革 」,要求「 愛國者治港 」後,民主派政黨政治參與空間嚴重受限,面臨大規模「解散潮」及「退黨潮」,亦難以在香港立足。

  3. 2024年5月5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列出了 香港 的 民主派 組織和人士 。 民主派政黨變遷 [ 編輯] 以下是按年份成立的民主派政治組織。 匯點 [ 編輯] 1983年: 匯點 成立. 1990年:組織成員另立 ⇒ 香港民主同盟. 1994年:政黨合併至 ⇒ 民主黨. 2002年:民主黨的 張炳良 離開並成立智庫 ⇒ 新力量. 2015年民主黨的 狄志遠 離開並成立 ⇒ 新思維. 民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 編輯] 1986年: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成立. 1990年:組織成員另立 ⇒ 香港民主同盟. 2006年:激進派離開並成立 ⇒ 社會民主陣線. 香港民主促進會 [ 編輯] 1989年: 香港民主促進會 成立. 1992年:組織的 梁智鴻 加入 ⇒ 匯點.

  4. 2021年1月6日 · Reuters. 47名民主派人士被指控犯"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據香港媒體報道47名民主派人士被指控犯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控方稱串謀計劃持續7個月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仍繼續若非立法會選舉延遲被告將繼續串謀顛覆計劃。...

  5. 香港立法會DQ之風再次颳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佈決議對擔任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增加規定四名香港泛民主派議員即時被褫奪議席星期三11月11日的決議稱香港立法會議員有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或具有其他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等行為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議員資格。...

  6. 2021年12月15日 · Reuters. 香港最大建制派政黨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落區爭取選民支持香港將於12月19日舉行換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推行港區國安法以及大幅度修改選舉機制下的首次選舉中國和香港政府認為新選舉制度可以保障愛國者治港」,能夠避免反中亂港的人參選令選舉制度更為完善」。...

  7. 民主派會議 (英語: Democracy Camp Caucus ),前稱 飯盒會 、 泛民會議 ,是 香港立法會 的 香港民主派 (包括 自決派 )議員討論政事及商討議案投票策略的平台,前任召集人為 民主黨 立法會議員 胡志偉 。 民主派會議不同於其他國家主要政黨的 黨團會議 ,只是議員之間的一個溝通平台,對民主派議員的投票及最終決策並無約束力, [1] 惟實際大部分民主派議員投票紀錄相近,亦會共同作出決定。 現代表立法會內的民主派「三大版塊」,包括 民主黨 、 專業議政 和 議會陣線 。 簡介 [ 編輯] 2004年10月8日起,民主派議員每週五會一同共進午膳,一邊吃 飯盒 一邊討論政治、民生議題,尋求在重大議題上達成共同進退方案。

  8. 2020年7月12日 · 270. 由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牽頭的民主派35+初選今日12日繼續進行投票會於今晚9時截止。 戴耀廷昨晚(11日)在社交網站表示,首日有228,983人投票,遠超預期兩日投票數字的17萬人,並稱若今日每小時都有差不多的投票人數,兩日總人數有可能突破50萬人。 至中午時份,參選九龍西的民主黨黃碧雲、港島區的公民黨區議員鄭達鴻、超級區議會的公民黨李予信,先後宣布告急,呼籲市民投票支持。 整日選舉氣氛熱熾。 至晚上9時,投票結束,但多區票站仍有大批市民排隊「衝刺」投票。 民主力動趙家賢宣布,截至 晚上十時,電子投票為592,196人次,紙張投票約有21500,即參與今次投票人次共超過60萬。

  9. 2021年10月7日 · 民主派 ( Democrats )字面意思是支持 民主 制度的人士,而其对应英文 Democrat 可指支持民主制度的人士,或 民主党 人、民主党党员。 香港及澳门 [ 编辑] 基于特殊的政治制度环境,在 香港 及 澳门 衍生的一批政治人物,一般被称为 泛民主派 (Pan-democrats): 非建制派 ,当中有不少 反共 人士(即反对 中国共产党 ),被 建制派 和 亲中媒体 称为 反对派 。 民主派 注1 (简称泛民)支持香港全面落实 真正的民主普选 ,要求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并废除立法会的 功能组别 。 自决派 ,左翼兼优先顾及香港人利益或力争 社会公义 。 自决派并不完全等于 香港独立运动 支持者。 本土派 ,右翼兼优先顾及香港人利益或力争 社会公义 。

  10. 民主黨派 目前是 中國共產黨 針對 第二次國共內戰 時期 中華民國 境內除 中國國民黨 和中國共產黨以外活躍之各中間派政黨的總稱。 抗日戰爭 結束後, 摩擦不斷 的國共雙方開始 在重慶展開談判 並召開由國內各主要政黨所組成的 政治協商會議 ,並通過 政協憲草 。 然而,隨着國共矛盾日益激化,特別是 制憲國民大會 的召開,更是使得各民主黨派分道揚鑣。 中國青年黨 和 中國民主社會黨 兩黨投向 中華民國政府 一方,而以 民盟 為首的大部分黨派則響應《 五一口號 》,在中共已取得全國戰局決定性勝利後,於1949年在 北平 另行召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組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與中華民國政府分庭抗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