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4月15日 · 所謂「」,就時間性而言,指時代之古;就體製上而言,指相對於「近體」,則稱「古體」之詩。 在初 唐 「近體」詩正式成立以前,只有「古體」,而自 唐 以後,「古體」詩與「近體」詩一直共存發展。

  2. 唐 李紳《憫農詩》:. 第一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第二首:.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另一版本:.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西元772年~西元846 ...

  3. 2022年1月24日 · 清 沈葆楨《巡台使者 沈葆楨敬書》 :.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 洪荒留此山川 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 缺憾還諸天地 是創格完人。. 沈葆楨(西元1820年~西元1879年),榜名 振宗,字 翰宇、幼丹,諡 肅,生於 福建省 侯官縣(今福州市區)的晚清 ...

  4. 2015年8月20日 · 此首詩。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可意譯為:「解脫塵世勞苦的修道過程,就像脫胎換骨一般,其歷程是非常艱辛的,不能心存取巧,須要全心投 入。 心念往往猶如奔騰牛馬般難以管束,因此看管自己的心念,就要像牧人拉住牛鼻繩一樣,不能有所鬆懈,以免牛隻奔騰,不聽使喚。 「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這樣收心專注的刻苦參禪,正如同梅花,一定得在刺骨寒冬中開花一般,否則它又怎麼能夠散發出撲鼻芳香? 賞析:

  5. 2020年12月7日 · 一時 :按印度時間制,一天二十四小時分成晝夜各三時,即上午、中午、下午是晝三時,初夜、中夜、後夜是夜三時,一時即為六時之一。 若犯六次發心及學二資糧,亦惟退失之因。

  6. 2020年5月7日 · 韓愈 倡導古文運動,反對 從東漢到魏、晉、宋、齊、梁、陳、隋以來,華麗不實、氣象萎靡的駢體文,要求 文體復古,用散文;內容復古,載儒道;氣格復古,具備渾厚的精神風格;但 文辭 不僅不復古,還要創新。

  7. 2020年10月27日 · “如果喜歡睡眠和昏沉,會導致飲食不消化,在體內積聚飲食污垢,使腸胃不清,而且身體沉重,心無法專注在善法上,還會使相貌不和美,比如,皮膚不潔淨、粗糙等,說話時吐字也會不清晰。 又云:“若樂睡眠與昏沉,其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 又說:“如果喜歡睡眠和昏沉,這樣的人對取捨之處會愚癡,而且會退失修行善法的意樂,退失一切功德和白法,以具有深重的無明黑暗而趣入惡趣。 《念住經》云:“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 《念住經》說:“諸煩惱的所依,唯一是懈怠。 誰具有這一種懈怠,他就沒有一切善法。 《菩薩本行經》當中,佛告訴阿難說:“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 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