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高適沒有系統闡述過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後世學者從他的創作中,依然可以梳理出高適有比較清晰的理念。高適政治思想主要受儒家積極用世、經世濟民思想的影響,而當時盛行的佛道思想對他影響不大 [7]: 64。

  2. 高適(704年—765年,詳見人物爭議目錄),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朝中期名臣、邊塞詩人。高適早年家貧潦倒,壯年時期多寓居梁宋一帶,曾與李白、杜甫等人交遊。

  3. 2018年5月21日 · 高適達夫,河北人,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傑出代表。 高適早年生活困頓,鬱郁不得志。 但是他是個非常自負、功名心極強的人,性格也是狂放不羈。 他為了立功封侯,實現自己的胸中抱負,不顧生命危險,兩次北上薊門。 到最後,高適的這一番努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報,在盛唐詩人群體中,高適的官做的是非常高的。 作為傑出的邊塞詩人,高適最著名的邊塞詩就是那首《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4. 高適(?—765年2月17日),字达夫,一字仲武,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 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唐朝邊塞诗人。早年在宋州 宋城县(今河南 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

  5. 寄高適,是詩聖杜甫寫給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高適的一首五律,敘述對知己的相思,借新主已立,故園可歸,表示希望能與好友相聚,得以喝酒賞花論詩。

  6.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

  7. 2022年7月26日 · 高適. 三個失意的倒霉蛋一見面,推杯換盞牢騷怪話一番,頓時有了相見恨晚之感。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只有境遇相似的人,才能生出惺惺相惜。 盛唐成長起來的人總是如此,大家覺得自己就是鯤鵬,遲早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可惜世事多舛,躊躇滿志者多如牛毛,功成名就者寥若星辰。 李白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帶著高適和杜甫這兩個小弟,能幹出什麼好事來嗎? 三個人每天的生活極為放蕩,到宋城一帶遊歷諸多名勝古蹟後,剩下的事情就是喝酒聊天。 天氣好的時候,三人還會去郊外騎馬打獵,這種飛鷹走狗的生活著實令人羨慕。 本來這樣過日子也挺滋潤的,但李白偏偏不滿足,他還想帶著兩人修道成仙。 在詩仙的帶領下,高適和杜甫跑到深山老林裏面找仙人,仙人的蹤跡哪有這麼好找?

  8. 2023年8月27日 · 李白是大詩人,高適是次要詩人,而電影中,高適才是主角,高適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性格積極進取,思想近乎希望建功立業的一般士人。 至於李白,就是逍遙自在的人,性格狂放豁達,思想屬乎道家,他們是朋友,但想法始終是截然不同。

  9. 高適少時狂放不羈,有懷才不遇之歎,然晚年得志,為唐代詩人中最顯達者。 由於久居邊陲,熟悉軍旅生活,故邊塞詩特多。 他擅於以七言歌行,描寫塞外險奇的風光和悲壯的戰事,也抒發了征夫的愁苦和怨婦的情懷。

  10.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